第80章 生物学,农学和医学的地基(一)
路小柒在选这一期视频的主题的时候犹豫了很长的时间。
甲方爸爸给的命题是“关于古代科学发展,以及古今对比”,具体有哪一些学科并没有详细规定,可以说给了她非常大的自主空间。路小柒也只能按照自己对科学的理解硬着头皮上。
而现代科学中很重要的生物学,她搜索了很久,古代基本没有太多的记载,也没有太多发展,本来想要不要直接放弃算了。但是之前剪辑的农学和医学,其实又建立在生物学的基础上。因此路小柒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剪辑了这一期生物学相关的视频。
当然了,以她的生物成绩,这期视频肯定涉及不到什么太高端的生物知识,也没法讲得太深。因此路小柒剪完之后是有些忐忑的,但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对方肯定的答复。
路小柒松了一口气,这才赶紧把视频上传到平台上。
几乎是同一时间,投放到各朝代的天幕亮了起来。
"生物……"几乎是所有人在听到这个词后都露出了迷茫的神色。
这词何解
m
【生物,初中的必学课程。】
【生物这个词在新华词典里的解释是“泛指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物体。”,这也就包括了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人类作为高级哺乳动物,同样也在生物学的研究范畴之内。】
形形色色的人在城市和乡村中生活、工作。
在高原上,一只土拨鼠悄悄的露出了自己的小脑袋。非洲大草原上百万只角马开始大迁徙。
而在热带雨林中,藤蔓缠绕,树木参天,满眼皆是绿色。砰的一声轻响,那是种子萌芽的声音,是花瓣绽开的声音,是果实落地的声音。
速度加快,场景转换,一群群奇形怪状的微生物和细胞生物在游曳,那是草履虫,是衣藻,是真菌,是病毒。
它们一起构成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之前讲的农学和医学,都是应用科学,而生物学是基础科学。只有基础科学做出了成果,得出了理论,应用科学才能将这些成果和理论转给实际。在这个意义上,生物学其实是农学和医学的地基,没有它,农学和医学的大楼就建不起来。】
……
小孩子们开始欢欣的指着天幕: &
34;看,那是树。"“我知道了,树就是生物。”
“我也知道了,花也是生物,人也是生物。咱们家的阿黄也是生物。”"人也是生物。""那石头是不是生物"
大人们好笑的看着孩子们在一本正经的讨论。而医生们注意到的却是“微生物”。
这些影像在之前讲医学讲瘟疫的时候就经常出现,所以“病毒”和“病菌”其实也是一种生物“既然是生物,有生命,那就可以被消灭。”孙思邈叹道, "难怪说生物是医学的基础。"如果不观察它们,不研究它们,怎么能知道要靠什么来消灭它们呢
他又想了想将作监正在全力制造的显微镜,目前还是没有到理想的地步,不禁有些焦急。而他的徒弟有些敬畏的看了一眼四周。这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不知道是不是在空气里,在水里,在自己身上。
【当up主想了解古代有什么生物学家的时候,基本上都只有一些零星的片段。因为华夏古代的科学,很少有纯理论,更多的是经验技术的总结。而等到人类发现了其中的本质逻辑,将生物学提炼成为一个真正的学科的时候,已经到了19世纪。】
【但是,那些零星的片段,同样也代表了我们的老祖先们对于生物学,或者简单点说,是对于这个世界上的生物最初的认知。】
【这就是传统的描述性的生物学。】
【这样的描述,可以追溯到最早的一部历书《夏小正》和最早的一部诗歌集《诗经》。】带着时光痕迹的线装古书在天幕上翻开,悠远的声音传来。"苕之华,芸其黄矣…苕之华,其叶青青……""南有乔木,不可休思。"“黄鸟于飞,集于灌木。”1
【乔木和灌木作为植物学上的概念名词,到现在都还在用,正是出自于《诗经》。】
"这个我知道。”扶苏高兴的道, “还有,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2
虽然被立为了太子,也开始跟着嬴政处理一些政事,但现在的他也不过是少年郎而已,性格依然还是有些跳脱。
李斯等人却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这也能被记录"
不过是最常见的诗歌而已。
/>这些什么乔木,什么灌木,到处都是。
没想到几句诗歌中提到了这些,竟然能被后世之人抬高到了这个程度。难道他也要写点关于植物和动物的文章,才能名留青史这会儿功夫,可不止是李斯想到这一点,有一点才华在身的士卿们都在心里开始琢磨起来。
【我们之前说李时珍在生物学上面的贡献要胜过他在医学上的,就是因为他在《本草纲目》里面描述了上千种的植物与动物,并且分类详细。】
路小柒继续放了一次李时珍《本草纲目》的目录。
天幕前的人们这次被提醒,的确发现了这目录整理得非常的清晰,也非常详尽,几乎涵盖了自然界中的所有物种。
【还有东晋郭璞所著的《尔雅音图》,开创了动植物描述的图示法,将插图玩得炉火纯青,可惜的是原版已经失传,现在重印的版本只能看到梗概。】
正在建康城中担任著作佐郎的郭璞一脸茫然: “啊”没想到仙画居然提起了自己。
已经下了罗浮山,正在南海郡着手建学堂的葛洪则哈哈大笑: "郭璞!"他与郭璞可是旧识。
当时永嘉之乱南下的时候他们就认识了,郭璞同样是也是修道之人,同样喜好炼丹,和自己颇为投缘。只是后来自己对朝政时局心灰意冷,隐居在了罗浮山,而郭璞却还是继续在当官。
只不过,葛洪嗤笑一声,现在这时局,估计郭璞当官也当得不会很开心,说不定还随时有性命之忧。
他对鲍姑说道: “我打算给郭璞修书一封,邀请他来南海郡,说不定还能成为我们学堂里的老师。"
郭璞是真正有才之人,不是那些沽名钓誉之徒。
【明朝时期除了李时珍,还有一个人也做过很多关于植物方面的研究。那就是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朱棣。敲黑板,这个字念su,第四声。】
【朱元璋在登基前把他的那些儿子们的名字全都改了一遍,也不知道这位朱楠之前的名字是不是叫狗剩。好了,这是玩笑话,说起来这位朱棣可比朱家后面的那些酒囊饭袋的藩王们好多了。他让人编撰的《普济方》在中医方剂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普济方》!
李时珍点点头,对身边的儿子和徒弟徒孙们说道: “《普济方》的确是一本好书,
你们都要好好的研读。"
他在《本草纲目》里就引用了很多《普济方》里的方子。周王殿下虽然年轻时期不太靠谱,但是之后却改邪归正,堪称一代贤王。
李时珍在心中叹息,若是现在的藩王们能有一点点像周王,也不至于沦落到仙画中说的明末的惨像。
而洪武年间的金陵皇城。朱元璋气得嘴都要歪了:你才叫狗剩,你全家都叫狗剩!
气死朕了!
不过待他冷静下来之后,心中浮现起来的却是狐疑:朱楠自己那个“强抢民女、射杀校尉”的混蛋儿子朱楠这也就算了,他居然还擅离封地!
于是,朱棣被他一道圣旨给赶到云南去了。
去年才让他重新回到自己的封地。
等等……朱元璋想起来了,去年的时候他那个混蛋儿子好像的确是给自己献过一本医书,就叫这个《普济方》,说是他安排大夫们编的。
当时自己什么反应来着,好像是破口大骂他“古今至蠢者”,又骂医书不过是不入流的东西。朱元璋想到这里,不由轻咳了一声。
倒是没想到,自己从仙画里听到的为数不多的对大明对老朱家的正面评价,居然是来自这个让他一直觉得伤脑筋的儿子。
“来呀,让周王进宫来见朕!”"等等,把燕王也给朕叫过来。"正好可以一起看。太子丧事之后,这几个藩王都还没走呢。
【后期,朱棣被自己的亲哥哥朱棣猜忌,政治上失意,索性在自己的封地上开始潜心研究植物学。他从医学改为研究植物学是因为在饥荒中看到饥民悲惨,所以想要找出更多的可供食用的植物来解决饥荒。】
朱棣的车队正前往云南。
和任何一个王府的车队一样,马车、骑兵、护卫和仆佣,浩浩荡荡。
路边的流民们看到之后都避得远远的,即使是来不及躲避也都赶紧下跪,不敢多看一眼。朱棣掀开帘子,好奇的看向他们。
"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多的百姓叫个人来问话。"一个衣衫褴褛,面容愁苦的老者被叫了过来。
"老人家,你们这是要去哪里为何不在家耕地"
老者叹一句, “贵人有所不知,今年天灾不断,小老儿的家乡
洪水刚过又来旱灾,地里面颗粒无收。小老儿和乡亲们无奈,只能背井离乡,看看能不能在外面讨得一口饭吃。"
朱棣默然,原来是饥荒的流民。
他叹一声,让侍卫给了这位老者一些干粮。一路南行,路上的景象触目惊心。
【为此,朱棣派人考察了自己的封地周围各州县,还在自己的园圃内种植了四百多种植物,并且试图消除一些植物的毒性看看是否能让它们变得可食用。】
【朱棣后来写下了《救荒本草》一书,开了应用植物学的先河。李约瑟,对,就是咱们视频里经常出现的李约瑟看了《救荒本草》之后,称赞朱楠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伟大的开拓者。】
李约瑟的头像冒了出来,附带了一个竖起的大拇指,和一个大大的赞字。
"赞!"
朱棣和朱棣在宫门口遇到了。朱棣呵呵傻笑,没想到后世对自己的评价居然这么高呢!
开心!
本来还觉得自己这辈子可能就在封地上无聊的老死了,现在却巴不得马上可以回到封地去,赶紧的去研究植物,别等以后了。
不过等看到朱棣后,他忍不住埋怨一句: “四哥,你说你提防我干嘛啊,我带兵又不行,还没打过仗,唯一一次去过战场还是给你送粮草。"
说着说着就有些幽怨,他们可是一母同胞!
而且这些兄弟里面,他和朱棣年岁最近,从小就爱跟着他。朱棣:…他哪知道未来的自己是怎么想的
在心中狠狠的唾骂了几句仙画之后,朱棣真诚的道: "放心,四哥这辈子肯定不会了!咱们一直都是好兄弟。"
待会儿肯定要为这件事被父皇骂,朱棣脑壳疼。
不过话说回来,他倒是很佩服自己的这个五弟,居然医学和植物学都搞得像模像样。若是没有藩王制度……他倒是想让五弟到时候来帮自己做点事情。
【除了描述性的生物学,华夏古代还有不少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运用的传统应用性生物学知识。】
【比如发酵、比如嫁接、比如物种的培育。】
【酿酒和酿豆酱等其实就是对“微生物发酵”这一知识的运用。古人们甚至还知道
在酿酒的时候要用酒曲,主动的人为的引入微生物。】
宽敞的酒坊之类,工人们将一块圆圆的被压扁的酒曲放在水中。
几日后,过滤出曲汁,又投入了一些米饭,让他们开始在高温下迅速的发酵。而农家的宅院里,妇人们将黄豆洗好,放在大蒸甑里干蒸。蒸了之后再晒再蒸,再用麦曲和盐一起搅拌,放在缸里面密封。
北魏。
贾思勰已经辞去了自己的太守之位,经过仙画的宣传后,他名气大增,皇帝非常舍不得,但贾思勰一说是要回去写《齐民要术》,他立刻就同意了。
赐了大量的钱财甚至是侍卫给他,让他可以安然的周游各郡,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齐民要术》写完之后,一定要送来都城。
贾思勰欣然答应。
看到这里,他惊喜的道: “这是酿酒和做豆酱。”他目前正写到这一章节呢。
只是,原来这里面的发酵原理竟然是和“微生物”有关。天幕上依然还是在讲他——
【还有嫁接和扦插,同样是关于植物繁殖方面的生物技术,即使是现在也还在广泛的应用。】仙画中出现了《齐民要术》一书,翻开后找到了其中关于“嫁接”的记载。"插者,弥疾。插法,用棠、杜。棠,梨大而细理;杜次之……"在农学卷中出现过的贾思勰正在指导农人们嫁接梨树。
“要用棠梨来做砧木,结出来的梨子好吃,个也大,杜梨就稍微差一点。”贾思勰不厌其烦,面对围过来的农人,讲了一遍又一遍,非常的细致:“不要损伤了树枝的青皮,不然很容易死。青皮对着青皮,枝干对着枝干,这样才能让它们结合
在一起。"
有农人不解: "为什么一定要这样接木直接用梨的果核种下去不就可以长出梨树来了吗"
贾思勰温和的道: “这样长出来的梨树,很晚才会结果,而且肉质并不细嫩。往往十颗子只有两颗才能长成结果的梨树,其余八颗都只能长成杜树。还是接木更稳妥一些。"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关于接木和实生木的解释,其实就是生物学上面的遗传分离现象。当然了,他只是归纳,但是并没有触及到现象的本质原因。但作为几千年前的古人,能够有统计的思维,还能归纳,已经是很难得了。
】
"哇,梨树居然是这样种!"有小朋友撑着双颊,口水都要掉下来了: “我喜欢吃梨。"又想起自己在家中院内偷偷埋下的梨核,垂头丧气: "原来这样种种不出来好吃的梨子吗"那嫁接看上去好复杂啊。
他的娘亲摸摸他的头: “无妨,到时候让你爹爹找来其他梨枝,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下这嫁接的法子。说不定也能种出很好吃的梨呢"
小男孩开心的点头: "嗯!"
贾思勰和其他的农学家譬如赵过等却在思考仙画中说的“遗传分离现象”。
贾思勰以往很少想过发酵、嫁接这些事物的原理,但现在他却隐隐明白,所谓的生物学,或许就是研究“为什么会这样”。
而他,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如果知道了为什么会这样,说不定种梨之法也可以用于种其他的东西,发酵之法也可以用于制作别的,
【而动物学方面,华夏古代的育种工作做得极好,之前up主讲达尔文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的《本草纲目》上的内容,就是关于金鱼的品种培育。】
【金鱼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金鲫鱼演化而来的,南宋时始见于记载,明弘治年间开始外传,现在金鱼已成为遍及全球的观赏鱼。】
漂亮的金鱼在水池中和玻璃缸中游曳。
有尾部如纱一般飘荡的,有头上顶着五彩狮子头的,也有鳞片闪闪发光如同珠宝的。而一个箭头出现,将它们指向自己的老祖宗—-—条平平无奇的银白色鲫鱼。
【这直接牵涉到了生物学中杂交育种和进化的知识。也难怪进化论的老祖宗达尔文会提起这一点来。】
【对于动物的杂交育种,咱们的老祖先们是有一套的,不只是金鱼,还有骡子。】
【骡子就是马和驴杂交诞下的后代,适用性强、耐力足,性格温顺还好养。除了不能繁殖和爆发力弱之外,可以说是零缺点。因此也成为了古代常见的运输工具。】
有着长长耳朵的骡子长得介于马和驴之间,只是肢体略微狭窄了一些。它们在宅院内被蒙住眼睛,拉着石磨不停的转圈。
在战场外,在官道上,往往也都能看到一队一队拉着辎重和货物的骡子。
&
34;这是仙画第二次提到了骡子了吧"车马行中有人问道。"是,之前也提到过一次。"
"那看来这骡子的确是很不错啊,咱们要不要也试试"温顺、力气大、耐力足还好养,简直就是为了运输货物而生,怦然心动!
听到的人却很激动的跳了起来: “我之前就想说,咱们早该试试了!我可是听说,州府的车马行早就开始在培育了!"
…
【说起马,唐朝的时候,陇右牧场就是一个牲畜杂交育种基地。朝廷从西域引入了各种良种马,大唐的马匹十分优秀,被史书称为“既杂胡种,马乃益壮”,是不输于游牧民族的。那时候的唐马,说一句称霸东亚是不为过的。】
穿着铠甲的骑兵如潮水一般在草原上奔驰。高大的骏马鬃毛飞扬,四蹄腾空,神勇异常。
大军之中,竖立着一面旗帜,大大的“唐”字让四周部落和诸国为之胆寒。看到这一幕之后的大唐君臣们都面露笑意,骄傲之情油然而生。
若不是有好的战马,好的骑兵,大唐的将士怎么可能让周围的部落俯首称臣,让四海归心而汉武帝刘彻面露羡慕之色。
马呀马!
听张骞说西域有一个大宛国,擅长养马,他们拥有一种马极为神骏,出的汗和血一样,所以也叫汗血宝马,甚至比乌孙的马还要好。
想要!
要不,再让张鸯到时候跑一趟
【但是到了北宋时,这样的优势却忽然之间消失殆尽,马匹变得越来越矮,也越来越挫。】【这和一个故事有关系。】
北宋学堂内。
学生士子们正在高谈阔论。
"听说,苻将军府上的养马人又培育出了几匹良马,不知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之前我见符将军府上的战马,高大神勇,不愧是骑兵统帅。”
大家正讨论得兴致勃勃的时候,却有一学生愤而起身: “你们却又可知道那所谓的良马是如何培育出来的让母马和小马交合,不顾伦常,这样的良马,不要也罢!”3
众人面面相觑。
不一会儿,这话就传到了外面。
"听说了没符将军
让母马和小马交合,那马居然触壁而亡!""可是真的"
"真!你说连禽兽都懂得道德伦常,这小人却偏偏不懂,人不如禽兽啊!"次日的朝会上。
御史大夫们纷纷站了出来: "官家,微臣要弹劾天平军节度使符彦卿!"
【苻彦卿是五代时候的骑兵统帅,是真正懂得如何培育良马的人。但被儒生这么一骂,高粱河车神、一代大儒赵光义同志就真的废止了回交育种法。从此之后,宋朝的马的质量就一跌千丈,根本无法抵抗金国以及蒙古的骑兵。】
赵匡胤:………等等,高粱河车神是个什么东西北宋群臣:
现在还好好的苻彦卿:…他冤啊!西汉的董仲舒:
赵匡胤咬牙许久,这才爆发出一声怒吼: “赵光义,你这竖子!”他这弟弟咋想的
马政一事,何其重要!岂能因为一儒生所言就荒废而在民间,大家窃窃私语。
"这回交育种法好像听上去的确是有些不妥当啊……"
“乍一听的确是不妥,”有人思索后道, "但我觉得不能以人之伦常套用在其他牲畜身上。人和牲畜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灵智的,但牲畜没有。"
"而且事有轻重缓急,骑兵的重要性大家都是清楚的吧"
而农人们嗤笑: “牲畜发情的时候可顾不了那么多,怎么可能会因此而触壁而死”大惊小怪!这样的事情他们见多了!
【乍一听,这回交育种法好像的确是残忍。但实际上,对于没有灵智的动物来说,繁衍才是本能。猪的育种,还有现在大家所知的斯芬克斯无毛猫的育种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包括如今赫赫有名的纯血马,对,就是那个一匹最高可以卖到几千万美金的品种。现有的任何一匹纯血马都可以追溯到三百年前的那三匹公马。】
一匹匹毛色如缎、高大而体型优美修长的纯血马站在赛场上。随着发令枪响,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向前方,瞬间的爆发力足以睥睨任何马种。
霍去病腾地站起来,眼睛一亮: "好马!"汉武帝刘彻也站了起来,脱口而出: “天马!”各朝代的将领和爱马之人都轰动了。
主要是纯血马的卖相和瞬间的爆发力实在是太给力了,简直是碾压般的存在。
【我们暂且不在这里讨论人类的残忍和伦常,因为这个命题实在是太大了。我只知道,在废止回交育种法之后,华夏本土的育种法就此消失,因为没人敢去和当时的儒学唱反调。】
【加上马政荒废,粮食紧缺,而一百多年之后,金国的骑兵踏马而来,而仅剩的河南马监只能供应1640匹战马,而这里面品质和性能可以让骑兵使用的只有264匹!】4
【拿什么来抵挡敌人的骑兵呢】
【于是,金兵长驱直入,攻取了北宋的东京,俘虏了徽钦二帝,掀开了北宋以及华夏汉人的一页屈辱史。】
天幕上满目疮痍,百姓纷纷逃难,男人被杀,女人被掳走。
战火燃烧。
东京由原本的锦绣堆变成了埋骨地。
天幕下,北宋的臣民们群情激奋,一些儒生噤若寒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