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铁汉子 > 第131章 十万两诱饵

第131章 十万两诱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汉纳根大尉没有想到,花翎总兵完全不把花翎提督放在眼里。他特意在芦台请荫昌作陪,赶到榆关后倒是有曹文翰接待,却是沾了别人的光。第二天赶到中前所时,军兵告知,师长已经亲骑前往锦州了。

    无奈啊,大生意要做成,必须有那个杨格点头答允才行。此时,也顾不得什么花翎提督的面子了,那玩意儿纯粹就是大清国皇帝敷衍洋人用的噱头。

    一路紧赶慢赶,总算在锦州赶上入住锦州知府衙门的杨格。

    杨格正与垦屯委员宜麟、锦州知府孙元山说话,闻报汉纳根、荫昌来访,寻思自己也把人家晾得差不多了,第一次是在辽东甘泉堡,第二次是在榆关,再晾下去,人家心灰意冷之下不做生意了,咋办?再说,荫昌的面子不能不给!乃罢了会议,借孙元山的地盘、酒水招待二人。

    酒酣耳热,尚未谈及正题,朝廷的八百里廷寄到了。

    杨格拆开一看,乃是圣母皇太后老佛爷的懿旨抄本。老佛爷总算是松口了,大凌河牧场北迁养息牧河为第一军军马局,准允关外官卖土地和军功授田。这叫啥?有的人就是要别人逼着才能做正确的事儿,不逼不行!不逼她走正道就会出幺蛾子。

    小小的师长遥遥在榆关发力,居然撬动了整个大清国的政局,若说不得意,那肯定是假的。杨格也不想在汉纳根、荫昌面前刻意压制情绪,相反的,他还要让汉纳根看到杨某人对大清国军政大局的强大影响力。有些事儿让大尉看清楚了也好,杨格不是李鸿章,杨某人和李某人都有军权,可李某人始终还是把忠于太后或者皇帝当做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而杨某人心里呢?太后,皇帝,算个屁!你汉纳根大尉。老子要利用你时,你得乖乖的;不用你了,你就是个屁!

    看到杨格得意的笑着把廷寄随手一扔的架势,荫昌心里有些不舒服,可转念一想,太后给杨格的整军、移民制造了那么多的障碍。还使人弹劾杨格、依克唐阿,再忠顺的臣子也经不得如此折腾啊!情有可原。

    “大尉,前番德国公使馆派遣军事观察团到辽东。可有收获?”

    “杨镇台,此事您须问一问还在奉天城的亨格尔少校。汉纳根是大清国的海军副提督,不应当过问德国军事观察团的事务。”

    哟。这位大尉还真把自己当成中国人,把头品顶戴双眼花翎当成一回事儿了?手里一兵一卒都没有的海军副提督,算个啥?什么都不是。

    “杨师长。”荫昌觉出杨格语气有点不对劲,忙出声道:“督办军务处明令统一军械制式,汉纳根先生就是为此事而来。目前,第一军中有装备最新的88年式79步枪,又多为7184式11口径步枪,若遵督办军务处之令而行。当以79口径为准,汰换大约三万支步枪,以战前从德国购买的价格计算,单是枪械一项需花费近四百万两银子,外加子弹,花销在六百万两以上。故而,督办军务处又要求各地机器局统一仿制德造88式,生产79口径步枪及子弹。然各机器局需要更换机器,加大棉药产量。买进硝、硫等酸,粗粗计算下来,非有千万两银子难以奏效。大尉此来,乃是有节约之法与杨师长商量,如若可行,可上呈督办军务处办理。”

    这事儿,杨格是最清楚不过的啦。统一枪械制式只是一个借口,一个供恭亲王奕訢和大学士李鸿章在达成联手之后,统一筹措、计划、办理各机器局的由头。中国就这么一点军工力量,分散开来,受到各政治势力的影响,有劲儿不能往一处使,你干你的,我做我的,唯恐别人插手自家的事儿,这还是一个想要图强的国家吗?,

    江南局、天津局可以先行利用现有的机器设备和人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于天津局,使得天津局成为轻武器研发、生产基地;同时,天津局的人才也向江南局流动,主要生产重武器和轻型舰艇。这个事儿在李鸿章和奕訢的范围内即可办成,若要涉及金陵局、湖北枪炮厂、福州船政局,就必须拿稳朝廷的名义,利益交换也好,强行压制也罢,定要从湘军把持的南洋、湖广手里收拢三局。届时,可以由福州船政主力为海军制造舰艇,江南局部分移交福州船政;湖北枪炮厂为轻武器生产的第二基地,也是今后发展的主要基地;金陵局则应当发挥其现有技术优势,在军事化工、火工品方面深入研究,形成军事化工体系。

    这是杨格在五年内争取达成的目标,达成目标之前,大清国陆军不可能大规模换装,最多就是以天津局产能供应第一军之需而已。

    “请大尉阁下不吝赐教。”

    “五百万两。”汉纳根没有把中国官僚绕弯子的技巧学到位,径直就伸出右手摊开来,在杨格眼前晃了晃,说:“第一军换装,本人只需五百万两银子就能完成。”接着,他看了一眼荫昌,又道:“如若此事能成,杨镇台可得一成红利。”

    五十万两?!妈呀,真是个大数字!可惜,那钱还是中国人出!在杨某人眼里,中国人的钱与自己兜里的钱没有多大区别。银子这东西,够用就好,多了只是数字而已。

    杨格含笑摇头道:“鄙人没那么多银子,朝廷也拿不出五百万两银子给第一军换装。汉纳根大尉,还有别的办法吗?”。

    没办法啊,奕訢、李鸿章把这事儿丢给杨格办理,杨格不开口,谁也办不成。

    第一次跟杨格打交道,汉纳根是下了血本的,五十万两的红利比之他自己的利润还要多。促成此番交易,他能得六十多万两银子就算不错了,给杨格五十万两,汉纳根大尉是真心要巴结这个红得发紫的人物,以便今后拿到更多的订单。

    “四百八十万两!”汉纳根咬咬牙,决定自己不赚了。

    杨格还是含笑摇头。

    “四百七十万两!”汉纳根这次真的是一个子儿也赚不到,只愿赚个门路了。

    杨格伸手捂住汉纳根的手,微笑道:“大尉,我们还是换个思路来考虑这次交易吧。你若能立即组织一个煤铁勘测队,我给十万两的勘测费用,而且”杨格停住说话,招手唤来杨春,从随身的皮包里拣选出一份地图来,摊开,指点道:“勘测队没有太多工作,只需沿着分水岭在鞍山站以东找铁,本溪湖一带找煤就行。找不到,银子照给;找到了,视储量加给一千到一万两银子作为奖赏。如果大尉想赚长远的钱,不妨在探明储量之后,考虑作为中介吸引德国埃森公司进入辽东开采煤铁资源,请克虏伯公司到天津或者锦州或者鞍山设厂,就近利用煤铁生产军火,供给大清国军队。杨某保证在督办军务处和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疏通关节,以盛京地方和德国资本合作的方式向德国商人开放辽东煤铁资源,并允许德国在鞍山站设立领事馆。”

    “杨镇台的意思是,如果达成盛京地方和德国资本的合作开发,鄙人会在其中拥有股份?”

    “正是这个意思,汉纳根大尉不愧是一位精明的商人啊。”大尉,商人,这两个词儿放在一起有些古怪,却符合实际。杨格也面色端正,没有丝毫的调侃之意,只是加了一句:“大尉,移民实边是大清国急务,我等不起。所以,在此次出关之行完成移民安置、荒地开垦、水利兴修和军队整编诸事进程考察之后,你必须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否则,本人将在芦台或者天津召开一个各国使节和洋行参加的关外矿产资源招商会。届时,本人非常景仰的德意志帝国就失去了一次千载难逢机会。”,

    汉纳根听明白了,自己这个中介必须尽快组织勘测队,尽快与德国国内资本取得联系,在勘察结果出来后的第一时间作出评估,给杨格以答复,否则真有可能失去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原本,汉纳根不过一个退役的陆军大尉,可在遥远的东方古国参与了无数次的军火交易,目睹了大清国的洋务运动和政坛风云,对政治、战略的认识拔高了一筹都不止。身为德国陆军少校军官,汉纳根清楚德国的短板何在资源。通过普法战争,普鲁士王国终于统一了长期分裂的德意志帝国,也得到了原属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和该地区的煤铁资源。对雄心勃勃的德意志帝国来说,这还不够,在远东获得商业利益,特别是得到关乎国家战略的铁矿石以及有色金属矿石,即便是付出一点代价也值得。

    准备与法国打仗,是德国军队的现实任务。在全球范围内为德国寻找有用的紧缺资源,是身负殖民使命的外交官们的任务。

    杨格的话,必须第一时间告诉公使阁下。

    “此时,我立即拍发电报给公使馆,着手安排。”

    “请便。杨春,陪同大尉走一趟。”

    汉纳根与杨春离开后,荫昌有些担心的说道:“致之兄,朝廷未必肯办这些事儿啊。再说了,十万两银子请勘测队,就怕言官们”

    “无妨,这只是个吸引掮客的噱头而已,直隶矿务督办张翼已经着手此事,汉纳根是赶不及的。但是,要让汉纳根觉出利益,主动帮着咱们张罗,诱饵还得抛出去,不是吗?”。

    看到杨格有些得意,又有些诡异的眨巴了几下眼睛,荫昌暗道:汉纳根呐,你怎么算得过杨某人呢?恐怕一番忙碌下来,倒是给杨某人做成了嫁衣裳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