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换地书
林世豪与王达成,在香江,可以说是非常和谐的一对翁婿了,与船王翁婿有得一比。
“老豆,按照目前的发展情况看,香江两个区肯定不够用,我们可以提前购买更远一些的地,比如屯门那边,更远些的新界那边,将来,都是可以开发的地皮,到时房价地价一起上涨,买不起房的人,可以去更远的地方去买廉价的房子。”王达成说完,喝了一口岳父倒的茶,然后继续说道:“老豆,我们可以收购一些换地权益书,现在正值烂市,正好可以收购一批,存起来,等将来那边开发,官方拍地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权益书去换。”
听到了他的解释,林世豪就抓住了灵感,说道:“阿成,不错,眼光看得远。”
王达成又说道:“林家与陈家均是新界大族,说话应该很有用吧?如果林家与陈家一起挺我们,收购换地书,或者直接下场,帮助我们收购,到时,我们手上是不是就有很多廉价的换地书?”
听了女婿的话,他叫了一声好,说道:“不错,阿成,我们现在有卖股票的钱,正好可以用在这里。”
“我感觉今年的房地产与股市都会稳定下来,到时和我们一样,看出这样事情的人,会有很多,所以我们要早做打算。”王达成说完,就看向岳父。
“我明天约陈伯一起喝茶。”林世豪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
与此同时,另一边,退市后的和记黄埔,正式更名为和记黄埔集团,正式整合成了零售、建筑材料(石料)、机械制造、进出口贸易、货柜码头、仓储、医药卫生、地产、船坞、物业租赁、酒店、餐饮、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同类型的企业合并到一起,权责明确,财务报表简单,防止出现同业竞争。
一些海外资产,进行了剥离,进行了止损,调过来的资金,用来巩固本土的企业,防止出现现金流短缺的情况。
这样快速的改革,并没有向外部宣传,因为是退市了的公司,财务报表是不对外公布的,而原董事局主席,祁德尊爵士,普二次获封爵士勋章,看到和记巨大的变化,他感觉自己是真的老了,不服老不行,彻底放下了心中那股执念。
半年之后,彻底退出和黄,心灰意冷之下,他在北美买了一个农场,过来了田圆生活,每天除了种地外,骑马成为了他主要的乐趣,还钓鱼,养花,多年之后,苏母带着女儿与王达成还有孙子来拜访他的时候,他才知道了当年事情的始末,不过他并不介意了,只是当面对着王达成说道:“真没有想到,你居然是香江幕后最大的赢家。”
与原时空不同,祁德尊活到了1991年,比原轨迹多活了十年,可能没有了当时被汇丰赶出和记之后的抑郁之后,活得更轻松了吧。
而时刻关注和黄变化的香江几个有心人士,比如韦理,他当初就接到过汇丰的邀请,让他出任和黄的董事局主席,不过后来和黄被人收购了,让他没有出任这家四大洋行之一的和记,让他耿耿于怀,当他拿到和黄最近的动态之后,他感觉有些熟悉,这不是当初自己考虑的嘛?
难道有人与自己当初的想法,不谋而合?不应该啊,自己还没有对人谈过,可能也有人看到了和黄的困境,然后想到了解决办法吧。
再比如汇丰,汇丰的沈大班看到和黄的变化之后,感叹道:“真是女中豪杰,可惜,当初即使坚持,也会被稀释干净吧?”
还有人更关心和黄,那就是有黄台之称的大佬,他看到焕然一新的和黄,有些惊讶,接近三百六十家企业,到最后合并成一百七十家就已经很厉害了,现在居然整合成十三大事业部,由事业部分管下面相关企业。
董事局主席下设十三大董事,负责各事业部,也算是人尽其才,这里有七名英籍董事,六名华人董事,让他们相互制衡,不过七名英籍董事,身边配备了华人助理,让人感觉有些奇怪,又理所当然。
整合之后和黄集团,居然有了一亿三千万港币的出让金,真是意外之喜,一下缓解了世达科技的压力。
第二天,林世豪约上了林伯,一起到陆羽茶室饮茶,王达成陪同,这一天,三人谈一些香江这些年来的趣事,讲一下当年陈伯自己的光辉事迹。
“陈伯,您现在老当益壮,一点不输给年轻人。”王达成在旁边拍着马屁。
而陈伯听了,哈哈一笑,说道:“当年苦,身上到处留下暗病,还不知道能活多久,到了我这个年纪,一切都看开了。”
陆羽茶室,在香江,从大陆迁到香江之后,受到了当时香江大佬们的欢迎,当时,香江的商业精英,经常到这里有谈论商业之事,更是获得了大佬们的投资,不过林世豪翁婿想与陈伯谈论的事情,比较敏感,想约一个安静的地方商谈,他们能获得林家的支持,现在想获得陈家的支持,这样,新界三分之二的地方,可以进行收购换地书了。
过了几天,林世豪约上陈伯去一家会所吃饭,这里有一些非常有特色的小吃,非常的有意思,这里谈话,是没有人知道的,这里是王达成搞的一个用于会客的地方,非常的隐蔽。
“阿豪,你们翁婿两个,约我到这里,是不是有事情啊?”陈生意味深长的说道。
林世豪也不隐瞒,说道:“哎呀,什么都瞒不住世叔的眼睛,不错,我是一件小事,想请陈家帮忙。”一边说,一边帮陈伯倒上了茶水。
陈伯也不和他客气,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真不错,喝完之后,调笑着说道:“有事就说吧,我一看你们翁婿两个,就不像好人。“
被人揭穿,翁婿两个也不生气,林世豪笑着回道:“我们翁婿做点小生意,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就想找个人少的地方,做些简单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