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意犹未尽
第一次在潮州过年的沈大奎夫妇,对于潮州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很快就到了年初四,今天正好是新堂村‘劳热’(注:闹热,有活动或者游神,全村出动。),本来伍帆计划带沈大奎夫妇去府城的,现在只能搁浅。
今年的‘劳热’,也是游神,扛镖旗(注:把锦缎做成的旗子,扛在肩膀上游街。)还请来了潮州英歌舞团跳英歌舞。
潮州英歌舞,国家级非物质遗产,起源于明朝时期,又称:‘因歌’‘莺歌’‘唱英歌’‘扣英歌’等。
它以其独有的奔放、热情、富有活力;动作洒脱阳刚、阵势英武、震撼且有张力等表演形式,在潮汕地区流行起来。
早期用于祭祀、请神、娱乐等,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
英歌舞热情流畅,其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叙事,充分展现国家情怀、爱憎情感等内核元素。
主要流行于:汕头朝阳,揭阳普宁地区,其中普宁的,最为出名。是潮汕地区一种传统的民俗舞蹈。
桃花镇并不流行英歌舞,只是这两年,英歌舞突然就在潮汕各地大火起来。
很多村镇,游神祭祖,都会请来英歌舞团表演。
今年新堂村请的英歌舞,是桃花镇下面的各个村落,第一次请英歌舞来表演。
沈大奎听完伍帆的介绍,他决定今天不去府城玩了,留在庄园里,等会去村里的祠堂看热闹去。
新堂村也是整个村只有一个蔡姓,跟凤凰乡一样,全村都是 一个祖先的后代。
潮州人对于祠堂文化的执念,是外地人无法理解的。
每村每年都选有一个黄道吉日,作为全村祭祖的日子。
无论村民身在何处,每年到了这一天,在外面的村民,便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
他们有同一个目的,同一个信念:祭祖。
祖先的牌位,就设在村里的祖祠,也就是祠堂里。
新堂村祭祖的日子,正好在大年初四。
所以每年的这天,新堂村便“劳热”起来。
早餐后,村里的祠堂人声鼎沸,人如潮涌。
伍帆跟蔡丽丽手里提着贡品,带着沈大奎夫妇朝祠堂走去。
一路上拜完回家的,正在去往祠堂朝拜的人,络绎不绝。
今年新堂村请的英歌舞,伍帆跟蔡俊俩兄弟出了不少钱。
每年村里“劳热”,或请来潮剧团,或请来纸影团(注:纸影也是皮影戏,其表演特色一般以潮剧为主,是一种传统的艺术表演。潮州俗称:纸影,也是一种微潮剧。)村里有钱的人家,都会向祠堂捐钱。
往年桃花镇每个村“劳热”,有钱的村落,请的是真人潮剧团表演的潮剧。
穷点的村落,就请皮影剧团前来表演。
至于英歌舞,桃花镇还从没那个村落请来表演过。
向村口涌入村里的人,比往年的要多很多。
外村的听说今年新堂村请来英歌舞表演,很多计划外出游玩的,拜年的,也都暂时不出去了,大家都涌向新堂村来看热闹。
九点不到,新堂村的大路,巷子,祠堂,大埕,满满当当全是人。
那些平时穿街过巷做小生意的,听闻今年新唐村‘劳热’是表演英歌舞,他们也早早挑着零食担,玩具担,来新堂村占位置摆摊。
今天的新堂村,到处黑压压,一片一片全是人。
深圳虽也有祭祖及祠堂文化,可是像今天新堂村这个阵势的,他们还真没见过。
从庄园走到祠堂,要拨开一拨一拨的人群,要挤进人堆,又出人堆,本来十分钟的路程,足足走了四十分钟,他们才汗流浃背地来到 祠堂门口。
祠堂门口早已摆满了供桌,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的贡品。
村里的老人们,都隆重地穿上了祭祖时才穿的酱红色长袍,黑色短褂,戴上了黑色的礼帽。
祖先的牌位,照片,全都摆在台位上,供子孙们祭拜。
伍帆虽从小就到凤凰乡伺外祖(注:过继到外祖家),可是他也是蔡家子孙,所以每年年初四新堂村祭祖时,他都会去祠堂拜拜。
他们在供桌前选了一个位置,蔡丽丽把提过来的贡品,摆上了八仙桌。
祠堂到处张灯结彩,鼓乐喧天,人山人海。
祠堂边上,戏台高搭,大红地毯从祠堂一直铺到戏台。
十点三十分,本族辈分最高的,把龛门打开,祠堂宗长宣布祭祀开始,顿时礼炮齐鸣,鼓乐宣天。戏台上红色的布幕,也徐徐拉开。
三通鼓毕,全祠上下,一片寂静。
司仪宣布有关事项的执事就位,众‘礼生’按部就班,各司其职。
族长(注:本族辈分最大者)半面向祖先牌位,半面向众参祭者。
众裔孙皆跪,宣读祭文。
祭文读毕,众裔孙一齐三叩首,以表敬谢。
最后由族中辈分最小的,关上龛门,至此礼成。
祭拜按照传统礼仪,有序进行,场面十分壮观。
沈大奎明显是被眼前的场面震撼到了,他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瞪大了眼睛,左看看,右瞧瞧。
沈大奎老婆也是满眼的好奇,跟在蔡丽丽后面,看着她跪地朝拜。
祭祖结束后,英歌舞团就开始了。
戏台上唱戏,祠堂前的地下,领舞者穿着黑色的戏服,描着奇怪的丑陋的妆容,手里拿着一条长长的仿真黑色大蛇,一步一摇曳,拖沓着脚步,跳着英歌舞。
后面跟着各色各样古装打扮的演员,他们都在模仿着古代的那些有名角色,同样跳着一步一摇曳的英歌舞步,在祠堂前游行着。
英歌舞锣鼓的响声,戏台上唱潮剧及锣鼓的声音,站在祠堂前,有点震耳欲聋的感觉。
沈大奎第一次看英歌舞,桃花镇很多人,也是第一次看英歌舞。
随着舞者不停地变换着舞步,动作,人群中传来了一阵阵喝彩的 声音。
英歌舞的表演持续了一个小时,结束的时候,沈大奎还意犹未尽。
伍帆贴在沈大奎的耳边说:“干爸,我们回去吃饭,吃完过来看潮剧。”
人声,锣鼓声,戏曲声汇合在一起,熙熙攘攘,震耳欲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