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第章 世上本无事。
“加上他是农民出身的天然光环,老百姓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
“在朱和尚一系列操作下,这近三年来确实气象一新,朱和尚的治国能力,是远远超过历史上大多数皇帝的,绝不亚于唐宋两朝。”
“那个徐福,在四县炒地皮,这换着是谁,都被他宰了,我就奇了怪了,他非但不治罪,还默许他们瞎搞!”
李善长想到那三件王品中的孤品,提醒道:
“朱和尚识人之能比你我都高,你最好暂时别去动他们,好歹认了我这个师门,虽然是想利用我,但我也想利用他们,与朱和尚之间加上一条联系的渠道!”
胡惟庸不置可否的道:
“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不让朱和尚轻易甩我们的码头!”
“你呀,太心急,这样很危险,如果你出事,我们是亲家,你又是我自前朝一宁国令力荐给老朱的,定会扯出萝卜带出泥!”
“好!听您的!”
“你要多花心思分析老朱,把他看透,老朱还有最厉害的一点,就是做到了得民心。这几乎是历代帝王的压轴题,是“皇帝手册”中的最重要一条。”
“他老朱给所有人上了一课,十分懂得争取百姓的民心。对百姓那是真宽容,他永远都对百姓摆出一张笑脸。”
“大修水利,但却大免徭役,还不断给予福利政策。就这样全靠着百姓自觉,仅一年多时间,咱大明就开塘堰大约40987处,疏通河流大约4162道。”
“这都是参照了徐福这小子的法子,我也是真服了!”
“他对戎武作风做派要求极高,从不乱征兵,还允许7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有一个子嗣免兵役,为他们养老。”
“这种情况,在朱和尚之前,老百姓压根想都不敢想。”
“在老朱这里,军纪面前,没有特殊人物,不管多高的将领,只要违反了军纪,毫不姑息。”
“而且必要时会大义灭亲。”
“老朱那现在在看门的亲侄儿朱文正,是当年闹饥荒后唯一找到的亲人,后来跟着他南征北战,立了不少战功。”
“南方统一后,他仗着跟老朱这层关系,放纵手下的士卒经常胡作非为,老朱知道后,直接连斩朱文正帐下三名大将。
更彻底的是,将五十余个大小将帅挑断脚筋,甚至要处死朱文正。”
“要不是马皇后苦苦劝阻,定然难逃一死,直接将他发配回老家,当守墓员去了,够狠,老胡,把这个人看明白点!”
“自己的子侄都杀,你算个屁啊,别轻举妄动!”
“朱和尚这个草根,十分敬重读书人,屁股才半边坐上帝位呢,就大力推举科举制,要不然,那墨、凤、顾三个小毛头哪会这么快就做上了员外郎!”
“可以说,因为老朱,我估计大明以后肯定能持续不断输送人才,成为一个历史传奇朝代。”
在这方面,显然李善长比胡惟庸看得更明白,更通透,后来事态的发展,也符合他们今天的一番长谈。
唉,老胡,你这是有多想不开,人家朱皇帝在那儿摆了一把刀,你非要将自个的脖子递上去蹭一下。
你忒么想蹭,那就蹭一下,要是不让你蹭,都显得小气了不是!
······
隔了七日,李善长把一切退路都安排妥当,上表请辞,其言辞之恳切,忠心之表白,好家伙,洋洋洒洒三千言。
到了最后一段,才将推举胡惟庸为相之事,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且说:
“愿陛下宽臣返梓,不忠,则治臣之罪。臣请免相国一职,授诸庸,彼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其慢,以彰其咎;”
“陛下经天纬地,旋转乾坤,龙谋有道,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大明万载昌盛。深得陛下隆遇,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帝侧,临表涕零,唏嘘拜别!”
洪武帝看完,在手上抖了抖,自言自语道:
“自作主张,私授相位给胡惟庸,行!你自己识趣让出位置,朕也就算了,何况胡惟庸办事也不错,朕也用得着他,君臣一场,给你这个顺水人情!”
洪武帝脸上透着冷意,长长叹息一声。
“你就带着爵位回家养老去吧!”
“既然借口因病辞官归居,朕准了,也不小气,赐你临濠地一万顷,设置守坟户一百五十家,赐给佃户一千五百家,仪仗士二十家!”
洪武帝也算做得有皇家排面!
可是呢,他李善长并没有真退,或者说,他退的并不彻底。
他利用自己的影响,推荐了接班人,胡惟庸成为了中书省左丞相,可以说,胡惟庸就是他的代理人。
如果这会儿李善长是真的彻底完全归隐的话,那后来还未必会被杀。
正是李善长这种要退不退,要留不留的样式和态度让洪武帝十分不满,贪恋权位这是李善长第一个自遭杀身之祸的原因。
再就是中书省左丞相,历来应该是皇帝亲自任命。
你李善长却直接让胡惟庸继任,来个先斩后奏,好家伙,有种!
这简直就是不把洪武帝放在眼里,有没有往作死的路上狂奔的感觉?
你李善长这么做,不就是想遥控中书省,进而想控制洪武帝吗?
但洪武帝是什么人?血海里杀出来的老朱随便瞄一眼就看出了你李善长的伎俩!
但洪武帝并没有阻止,他也需要胡惟庸来给处理政务,也需要胡惟庸继续表演,看看淮西勋贵集团里还有哪些人跳出来,哪些人是铁了心跟李善长跑的!
说白了,你们想玩,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洪武帝就陪你们玩玩!
论玩心眼子,我洪武帝不在怕的!
就当‘左牵黄,右擎苍’了!
得!把他们当黄犬、老苍溜了
应该说,玩到后来,李善长对于面临的政治危机他也一清二楚。
因此他开始积极寻求自保。李善长首先就是大张旗鼓地向老朱的发小,信国公汤和借三百军士给自己修房子。
李善长知道汤和一定会把自己的所作所为汇报给洪武帝。这也是李善长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