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黑蛋和皮蛋
对上苏枝枝不赞同的目光,黄莹唇角勾了勾。“我们之间可不能计较这些啊。”
“行,是你说的啊,我们之间不在意这些。”
当天的晚饭,苏枝枝蒸了两碗白米饭,烧了个白灼青菜和红烧肉。
等肚子传来饱腹感,黄莹不好意思地放下筷子,看向面前干干净净的碗碟,她手一收,就打算去厨房洗碗了。
“洗碗这事你可别和我抢啊,不然我下次可不敢登你家门了。”
一边说,黄莹又忍不住回想起刚刚的红烧肉。
真好吃啊,这可是她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吃肉这么畅快。
黄莹洗完碗后,没有在苏枝枝家过多停留就离开了。
许彦不在家的第一个晚上,苏枝枝紧紧地抱着被子,直到下半夜天微微亮才入睡。
许彦不在家的第二天,苏枝枝在黄大姐家逗了逗小孩子。
晚上,她依旧把自己裹得紧紧的。
许彦不在家的第三天,苏枝枝一个人去赶了海,收获颇丰。只是白天还好,到了晚上,她发现她有点想他了。
许彦不在家的第四天,苏枝枝听到隔壁的院子前传来动静,她打开院门一看,是唐嫂子回来了,跟在她身边的还有两个黑瘦小孩子。
看到苏枝枝,两人瑟缩了一下。
唐嫂子眼中有泪水,“是小苏啊……”她抹了一把泪,道,“这是我和老唐在老家的两个孩子,黑蛋、皮蛋,喊人,这是你们苏阿姨。”
“苏、苏阿姨。”大点的孩子怯怯地喊了一声,小的那个紧紧地抓着哥哥的裤脚,躲在他的身后。
苏枝枝是有点愣的,不过她立马笑着应下,又从兜里掏出两颗奶糖来。
“黑蛋、皮蛋,这是给你们的。”
听到苏枝枝的声音,皮蛋身子缩得更靠后了。黑蛋则是看了唐嫂子一眼,不敢动。
唐嫂子叹了口气,面上又悲伤又愤怒,好半晌,她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苏枝枝能听出来她的声音在尽量地平和,“苏阿姨给你们的,你们就拿着吧。”
黑蛋在唐嫂子话落后,才有勇气上前一小步。他拿过苏枝枝手里的糖,小声地说了声谢谢。
皮蛋从哥哥黑蛋手中得到自己的那一颗糖,也小小声地说了句谢谢。
苏枝枝看出她们是刚刚回来的,也没有过多打扰,和唐嫂子寒暄了几句就回自己的小院了。
晚上,苏枝枝听到唐政委回来的动静,接着是唐嫂子悲怆的哭声,很快那边传来唐政委细碎的安慰声还有怒骂声。
又过了几天,苏枝枝琢磨着在院子里开个小菜园。
唐嫂子就是在这个时候上门的,她来的时候,一双眼睛又红又肿。
苏枝枝惊得忙让她坐下,又给她泡了杯花茶。她想问是发生什么事了,又觉得会不会唐突了嫂子。
唐嫂子根本无心品尝面前的茶,她看向苏枝枝,眼眶又红了几分。
“小苏啊,实不相瞒,我今天上门,是有事想求你的。”
眼前的唐嫂子,根本没有初见时的爽朗英姿,全身上下都是满满的哀伤。
“嫂子,你别这样说,我能帮得上忙的地方我肯定帮。”
“我和老唐实在是没办法了,想来想去,老唐说你以前是公社的老师,又是高中生,说不定能有办法帮帮我们。”
“我们黑蛋和皮蛋,有我们这对父母真的是受苦了。”
许是因为对苏枝枝的印象不错,许是这事堵在心头久久散不去,苏枝枝成了唐嫂子的倾诉者。
唐嫂子一边说,泪水一边止不住地流。
“我和老唐结婚头几年,我一直没怀上孩子,婆婆一直对我都挺好的。后来,我生下了黑蛋。当时老唐的军衔也有资格可以申请家属随军了,我就想和孩子一起过来陪他。”
“可是我婆婆说这边环境恶劣,小孩子受不住的。我就又留了下来,等皮蛋也满了一岁。我想着过来找老唐,谁知道却收到老唐受伤的消息。”
“老唐他娘就说孩子她帮我们照顾着,让我过来照顾老唐。”
“我过来之后,想着和老唐的感情,想着这么些年他一个人在这边,我纠结了许久,想过去把孩子一起接过来。”
“可是这岛上天气反复,蚊虫也多,再加上我婆婆的劝说,我们两人就歇了心思。我和老唐每个月省吃俭喝的,剩下的钱票粮食都寄回了老家,我以为我婆婆她们会好好照顾黑蛋和皮蛋的……”
唐嫂子脸上露出愤恨的神情,手指捏得咯嘣响。
“要不是,要不是这次我着急她信上说的病情,忘了发电报。我可能怎么都想不到,我的黑蛋和皮蛋在村里受的是那样的苦,过的是那样的生活!”
“老唐是她的儿子,是他们的兄弟,黑蛋和皮蛋是他们的孙辈!他们怎么忍心……”说到这里,唐嫂子早已泣不成声。
苏枝枝这才知晓了,为何唐嫂子的两个儿子会是那副模样。
唐嫂子紧紧攥住苏枝枝的手腕,像是攥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小苏,现在黑蛋和皮蛋都怕我和老唐,也不知道那些人在他们面前都说了些什么……”
“你说,我该怎么办?”
苏枝枝安慰她,“嫂子,你别急。你想想,黑蛋和皮蛋愿意跟你来随军,那就说明你和唐政委在他们心中还是有份量的。”
“真的吗?”
“真的,孩子们的眼睛是这世界上最清澈明亮的了,他们会慢慢看到你和唐政委的好的。这个过程中,你们不要急不要乱,要慢慢来,一步一步地打开黑蛋和皮蛋的心。”
“孩子们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和陪伴,以及教导。当然,他们也需要同伴。”苏枝枝提议道,“嫂子,黑蛋和皮蛋现在在家吗?”
“今天老唐休假,带他们出去海边玩了。”
“唐政委这法子不错,多带着孩子玩,渐渐地,他们就会和你们熟了。还有,嫂子,不如让黑蛋和皮蛋去上学吧。”
“上学?”
“嗯,上学,学校里都是他们的同龄人,认识些新伙伴,他们也会变得更开朗活泼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