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科幻小说 > 星唐联合帝国的史前往事 > 第16章 吾无需食邑

第16章 吾无需食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八月五日这一天的例行会议的过程中,原本李康宁和李安乐预期的目的只是处理一些级别太高的需要皇帝亲自拍板的事情,诸如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重要职务的变动,或者军事战略上的一些新的调整,或者重要制度的废立,等等。

    到了这一轮朝堂会议快结束的时候,要讨论的基本上已经不是那么高级别的事情。已经有了明确的章程的事项,都已经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了。

    例如军制的调整,由兵部与新成立的天策府来协调负责。当然,这件事的主角是辅国圣武长公主李安乐领衔的天策府。

    现在暂时没有领到重要任务的大臣们就把一些注意力放在寻找一些不对劲的事情上了,要说他们清闲,倒也不至于。但凡是个明白人就会知道,自己只要身居要职,没过几天就会领到皇帝陛下布置的作业了。

    只是有些人也是有点喜欢这种畅所欲言的讨论气氛,有些老臣还有点不太舍得皇帝李康宁宣布退朝,甚至故意找点话题继续聊。

    文官出身的高级官僚们面面相觑,议论之声不绝于耳。

    与此同时,武官队伍也有一种纠结的心态。李道宗、薛万彻、刘仁轨、薛仁贵、高侃、李绩、程家父子组、苏定方等武官的内心里,对年纪仅仅10岁的辅国长公主李安乐的好感度可是仅次于对新皇李康宁的好感度。

    李安乐能获得军队的广泛支持,原因也很明显。首先,不管是军略水平还是武艺水平,都只有李康宁能与她媲美。其次,在最近一两年的时间里,李安乐还对大唐帝国武装力量的装备发展做出了许多具有革新性的重要贡献。再者,李安乐如今的身份其实已经是相当于三军总司令的角色了。

    如今十六卫大将军或者十六卫将军级的武官们都被纳进天策府,在李安乐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这时候,除了薛仁贵、高侃、庞孝泰等那些还在边疆前线的高级将领之外,其余的留在京城的高级将领们看到李安乐的无食邑状态,个个都吃惊了。

    在李康宁和李安乐的看戏般的眼神的注视下,有几个臣工就联名启奏了。这些人当中,有武官,也有礼部的文官,还有两位御史。其中一人来到中间的朱红地毯上,躬身行礼之后就开口陈词道:“陛下,最近几日臣等听闻陛下您把辅国长公主的实封食邑都收归国有,现在辅国长公主一个食邑都没有,不太合适呀,何况那些食邑是先帝为辅国长公主加封的五千户啊!”

    提出意见的这些人并不是那些三品级以及以上的大佬,而是几个五品级别的官员。一些大佬们由于万分不解所以就推出一些地位较低的官僚出来试探圣意,这样也免得造成一种“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联合指责皇帝陛下对待亲姐姐如此刻薄”的感觉。而这些文臣当中,尤其是礼部和御史台的官员那是有点急了,他们觉得陛下这样做不合乎情理,不合乎礼制。

    先不说历代皇朝哪个公主遭遇如此待遇,就说大唐皇朝从建立到现在,也没有哪个公主连一户食邑的额外工资都没有。就算不受重视或者不受喜欢的,也有300户的食邑才对,而且长公主的食邑按大唐如今的制度来讲也该再加300户还差不多。

    要知道,李康宁现在的三位同母妹妹,永宁长公主李文月、太平长公主李令月、安平长公主李宛月都各自有600户的实封食邑;而几位嫡庶兄弟也有各自800户的实封,那两位庶出的姊妹如今进阶为长公主了也有600户实封。

    那么,李安乐呢?李治由于太宠爱这个嫡长女了,她食邑规模从300户加到1200户,后来再增加到3000户!最终临死前几个月还不顾御史们颤颤发抖的神色,居然把李安乐的食邑规模刷到了五千户之多。在官员们看来,这些再怎么说都是先皇给的,已经是既成事实了,更没有什么收回的必要。结果,李康宁没有通知大臣们一声,就把辅国长公主李安乐的五千户食邑全部收归朝廷管辖了,更诡异的是李安乐对此事更是一点儿都不关心。

    说白了,大臣们只是不理解李康宁和李安乐的做法罢了。

    然而李安乐何许人也?朝堂上的明智者们用脚趾头想想都明白,这位小姑奶奶实际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在场的不少人的眼里,新皇帝在当太子的时候对这位长公主的态度一直是言听计从的,继位后更是赋予她辅国圣武长公主的头衔。让她参与朝政会议,帮李康宁批阅文件,还让她亲手组建新天策府这么一个执掌大唐全部军队的调度、指挥、建设等事务的中央军事领导机构,还让她成为这个关键机构的总负责人,而且还是天策府的总参谋长。

    现在她堂而皇之地翘着二郎腿毫无淑女风度地坐在皇帝李康宁的左手边的软坐榻上,还淡定地喝茶,还摆了个几字形小案桌。谁还能说她是不被李康宁器重、信任的吗?

    说她是大唐立国以来地位最高的公主或长公主那也不为过。有的官员稍微回顾了一下历史,内心感慨说,这是华夏有史以来权柄最大的公主或者长公主。

    不过,看到最亲密的伙伴被质疑人品了,我勒个去的,这下姑奶奶我还能忍?

    李安乐把茶杯不重不轻地拍在案几上,略显不耐烦地开口道:“我得纠正一下,是我想要把这些没有意义的食邑全部上交给国府的。你们这些不明真相的臣子倒是把这件事情说成了我弟强行没收我的食邑了,你们这是把我家阿弟当成什么人了啊?他难道会欺负自家阿姐吗?”

    这么解释了几句后,看到众位臣工们的神色反而更加地充满疑惑了,李安乐叹了口气,高声说道:“更何况,我要食邑有何用呀?你们几位也别想太多啦,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

    瞧,李安乐这一不留神的把一些粗鄙之语还有一些在这个年代算是很新奇的语气词混了进去,几个山东学士以及几个御史们立马听得有些气不打一处来,本来李安乐的座位位置就已经让一些礼法观念古板的文臣们感到极度不适,这会儿更是忍不住想站出来批判李安乐一顿,想说她言语不雅、没有皇家闺秀的风范,然后被对面的一大票武官不怀好意地瞪着,再加上来着御座高台方向上的莫名的威压瞬间击碎了几位御史和大儒学士们的勇气防线,这几位就不得不端坐下来陷入沉默。

    与李安乐的不愉快的语气不同,李康宁不紧不慢地用淡淡的口吻说了:“安乐的食邑被收归国有后,就被编入了国有农场的名册之列,现在国有农场的制度也开始逐步实施,不过呢”说到这,李康宁露出了深不可测的笑意,“诸位爱卿也不必担心辅国长公主李安乐会穷得缺钱,再过不久,她一定会比诸公更有钱。我只给诸位一个小小的提示,那就是她的财富来源不依赖土地。”

    李康宁继位后依然大部分时间不自称“朕”,比他祖父太宗皇帝还要随性。当年李世民还在世的时候,他经常在私下场合自称“吾”或者“我”。李康宁则是更进一步,在紫宸殿的例行会议上也习惯性地用“我”这个自称,只有在重大仪式场合上李康宁才会自称“朕”。

    不过不得不说,在一些大臣看来,辅国长公主对皇帝陛下的称呼也太没尊敬之感了,虽然说是你亲弟吧,咱们都知道您们两位大神的关系铁得要命啊,但是你孪生胞弟好歹是大唐的皇帝啊,您这位长公主怎么可以不把皇帝陛下放在眼里呢?

    所以说一些大儒学士和自诩正气浩然的御史嘛,确实想批判她一顿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随即就被李安乐放出一个眼神的精神威压震慑得沉默了

    当然,精神威压作用的对象很精确,那些没有被威压到的老臣有感而发。

    刚才一直不淡定的孔颖达之子,弘文馆大学士孔志约这就问了,“陛下,您是说辅国长公主善于经商吗?”

    “是的。而且她缴税的比例,也超过了朝廷规定的税率,算是还给国家捐钱了。”李康宁也不废话。

    然后紫宸殿上又是一片被震撼的表情,议论声又是嘈杂的一阵。

    不过李康宁也没打算怒喝一声安静,与李安乐各自同时又喝了杯茶,继续摆着一副看戏的神情。

    而台下的某些老油条们,那些老牌大佬则表示很淡定。比如长孙无忌,以及李绩、李道宗等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