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通过文化来渗入思想,定能收拢人心!
与此同时。
大秦王朝。
始皇嬴政十八年,晴空万里。
秦始皇在大殿上,听大臣们汇报,得知赵国刚遭受地震的袭击,顿时兴奋不已。
他朗声大笑:
“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天助大秦啊!”
转头看向王翦,激动地说道:
“朕要你即刻领兵出征,径直攻打赵国。他们此时必然疲于奔命,无法抵挡秦军的进攻。”
王翦也正有此意,便痛快地点头答应。
就在此时,看到鲁讯让学生去街头宣传的一幕,秦始皇眉梢微挑,发出感慨:
“为师者竟然怂恿学生拿刀示威,有意思!这要是让寡人知道,定处以死罪!不过,袁大人做事不够狠辣,抓住那些带头闹事的人,公开处罚他们,相信能够有效地震慑其他人。”
王翦也嗤之以鼻:
“文人的嘴,就是祸端的源头。”
而站在一旁的李斯,却感叹:
“难道不觉得那篇文章才最有趣吗?臣怎么没想到这样的写法,写得非常讽刺,却透着犀利,狂人日记,这名字起得也颇妙啊!”
王翦不服气地说道:
“鲁讯敏感善思虑,对当局不信任,对朋友不支持,写的文章也是弯弯绕绕的,让人很难读懂他的意图,巧用心思之人,最容易复杂多变!”
李斯刚要开口反驳,却转念一想,将喉咙间的话,又咽了回去。
秦始皇悠悠地说道:
“忠诚于权力的人,才是智者,倘若他没有那么反动的话,寡人倒很欣赏这样的文人,写出的文章,也是与众不同的。”
……
与此同时。
大宋王朝。
建隆三年,隆冬腊月,宋太祖赵匡胤正在大摆家宴。
宴席一开,歌舞一起,整个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随着酒过数巡,赵匡胤的眼神有些迷离,摇摇晃晃地一手撑着酒桌,一边挥手示意众人:
“诸位莫要拘谨,畅饮作乐的时候,没有君臣之别,在座皆是朕的宗亲国戚,家宴就要轻松自在嘛!”
众人听了这番话,纷纷放下顾虑,更加尽情地享受着宴会的乐趣。
然而,就在宾主尽欢之际,看到鲁讯写《狂人日记》的一幕,众人的表情变得复杂起来。
魏王赵廷美微醺之态,扬声问道:
“皇兄,如何看待这鲁讯?”
赵匡胤双眼微眯,思考片刻,不屑地笑道:
“朕倒觉得他滑稽可笑,虽然有些文学创作能力,但是不懂得文化传承,写的文章也是通篇的浑话,还说是历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分明在掩盖哗众取宠的事实!”
大长公主眉目含笑,很赏识鲁讯,替他辩护道:
“小妹反倒认为,文学的创作,就应该百家争鸣,才能异彩纷呈啊!吾更好奇他的正文,会如何著写呢,何为白话文小说?是像唐代的街谈巷语吗?还是民间故事呢?”
此话一出,瞬间引起大家的兴趣。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
有人争论鲁讯的作品,是否具有价值;有人对白话文进行各种揣测;更多的人,则是在讨论序言的构思与作者的视角……
在这热闹非凡的宴会中,赵匡胤突然意识到,正是这样的争议和多元的声音,让文学在大宋的土壤中,能够茁壮成长。
而推动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繁荣。
他微微一笑,看向大长公主,心中暗自赞叹,小妹的洞察力和独特见解,已经超越一般的文儒书生。
……
与此同时。
大明王朝。
崇祯八年正月,气温骤降,寒意逼人。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朝堂之上,深锁眉心,目光扫过一众大臣,深吸一口气,问道:
“以李自成为首的流民匪患,导致中都凤阳失守,诸位爱卿,是何人之责?”
大臣们闻言,立即开始激烈地争论。
崇祯一手扶额,分析道:
“凤阳乃龙兴之地,落于贼人之手,不但都城被焚烧,就连祖陵也被摧毁。虽然是流民造成的,但是责任却在于朕!”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顷刻之间,大殿内落针可闻。
崇祯继续忏悔道:
“朕以仁义之心,继承皇位,意图革新天地。可调兵遣将镇压,却全军覆没,皆因朕的指挥失误,以及天下局势的险恶。将士们的牺牲,令朕痛惜不已!”
言罢,崇祯当着众人的面,声泪俱下。
大殿中的大臣们,面面相觑,心生难以言喻的悲凉感。
就在此时,看到鲁讯写序言的一幕,崇祯红着眼眶,抬头感叹:
“或许,朕就应该如李自成那般,重用知识分子,哪怕是失意的文人。就像这鲁讯,兴许能成为谋士,通过文化来渗入思想,定能收拢人心!只怪朕没有早些时候,认清统治的弊端。”
然而,大部分的大臣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有人壮着胆子说道:
“陛下不必过于自责,就拿鲁讯来说,他也不过是写白话文小说,类似民间话本,又能起多大的作用呢?无非是茶余饭后的消遣罢了!”
还有人附和道:
“正是如此,鲁讯的时代与现在相隔甚远,无论文化还是思想,都没有形成颠覆性的变化。依臣来看,李自成的胜利只是偶然的,明军再战之时,必能一雪前耻!”
临下早朝前,崇祯下令:由翰林院倪元璐,下达“罪己诏”。
这份诏书,他已在心中草拟出来,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鼓励文武官员与前线将士,尽快消灭起义军!
宫殿中的气氛,沉痛而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