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老同学
李振的舅舅和我的舅舅不同,如果是我的舅舅在这里吃饭,他看见我必定感到很厌恶,最好是我直接蒸发掉,他连对我表示恶心的动作都不用做了,彻底省事,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
我在万福打工两个多月,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客人大多和李振的舅舅类似,他们衣服整洁,打扮休闲,说话抑扬顿挫,做事有条不紊。
这都是在房间里吃饭的客人,而房间里的客人多为大大小小的官员。长期混官场的人,怎么可能那么着急呢?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毛手毛脚的人也必然得不到重用。
并且,这些大小官员们待人接物都很和气,也很文明,这也符合人之常情。
官员们都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秘密,尤其是在万福这样的高档场合。在公共场合,他们的表现都是“三好学生”的品行,没有人愿意在这里犯错误。犯错误就意味着有“小尾巴”,一旦自己的“小尾巴”被一同吃饭的人看到,那就意味着自己的“小尾巴”被别人抓住了。
没有人愿意被别人抓住“小尾巴”,但大家都想抓住别人的“小尾巴”。
很多混官场的人心理都是很奇怪的,但不变的有一点——想抓住别人的把柄。
有些官员耐不住寂寞,就会去比“一品海鲜城”还小的饭店,吃饭,过瘾。比如说,两个人先上楼吃饭,20分钟后,就会有四个小姐进入他们的房间,陪同他们吃饭。
食色性也,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印象中,到万福来吃饭的还有其他几种食客,也很有意思。在多种食客之间,有一种食客叫做“老同学”。
“老同学”不是我毕业两年后约饭的高中老同学,毕竟我们还消费不起万福这样的酒店,即使我们消费得起,也会在这样的场合感到不舒服。
我这里说的“老同学”是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是当年肝胆相照的老同学,是雪中送炭的老同学。
多年不见的“老同学”一旦见面,无非做两件事:一是求现在如日中天的老同学办点儿难事,二是找当年爱而不得的老情人聊聊天气和身体。
有一回,万福来了两个光头,看样子有六七十岁了。他们提着两瓶茅台酒,在吧台和老板娘闲聊,就说:“这两瓶酒就给鸿昌。”
鸿昌就是老董的名字,老董叫董鸿昌。
老板娘说:“春生哥,您太客气了。”
人的名字富有时代特色,名字里面叫“春生”的人很可能就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
不清楚老板娘和这两个老头是什么关系,但老板娘对这两个衣着普通的老头很客气,看样子他们是老相识了。
莫非他俩是老板娘娘家的人?
中午,老董回来了。看到老董走进了饭店,这两个老头显得很高兴,朝着老董迎上去,彼此寒暄一番。
怎么看,都觉得他们三个站一起不合适:老董风度翩翩,那两个老头就像两个农村老大爷一样,穿着灰色的衬衫、黑色的长裤,还都戴着一块儿早已过时了的手表。
老董和他俩站在一起,就像是慰问受灾群众的干部,怎么看都不搭配。
和这两个光头老者寒暄完毕,老董就问老板娘安排在哪个房间。
老板娘就说:“去望月阁,你们先过去坐一坐,我去厨房点菜。”
说完,老板娘就让娥姐把老董等人迎到了望月阁。今天在望月阁服务的是娜娜,她早就在门外站着了,看到老董来了,娜娜就赶快打开了望月阁的门。
望月阁是个小房间,只能坐6个人,适合私密交谈,但望月阁的内部装修依然很精致。
老板娘亲自到厨房去点菜,让王厨弄五六道家常菜,再上三条红烧小黄花。
等我去上土豆炖牛肉的时候,服务员打开了门,把我让了进去,我听到一个光头老者在说话,他说:“夏天是真难熬,一些老年人受不了。”
我把菜放到了柜台上,就出来了,不清楚刚才他们在聊什么天气。
今天有些热,也有些忙,来吃饭的客人不少,还有个房间空调不制冷,负责那个房间的人是叶雪莹,她下来给老板娘说客人要求换房间,老板娘同意了。
然后,老板娘就给维修工打电话,让他过来看看空调的问题。
我和李振说:“今天太热了,感觉空调也不制冷。”
“嗯,是的,我爸说夏天用电量大,电跟不上,空调不能开太低,如果刚开始就开到16度,空调就不工作了,会吹热风。”李振解释道。
他想了想,又说道:“服务员穿的衣服比我们厚,需要修改一下,应该允许并鼓励一部分年轻的服务员真空上阵,服务贵宾。”
“哈哈哈,振哥,你这个提议真不错,我要是开饭店,就去三亚开一间饭店,按照你的要求来要求服务员。”我调侃李振道。
李振想了想,又说道:“索性彻底一点儿,让服务员真空服务,倒不如让她们裸体服务。”
我俩彼此闲聊一番,觉得天气没那么热了。
热天,厨师们更难熬,靠着炉灶,炒不了一个菜,他们浑身就湿透了。
客人们也想吃点清爽的菜,所以,今天点凉菜的人比较多。老梁一个人还真忙不过来,王厨就安排了另一位厨师周师傅给他帮忙。
万福海鲜城的凉菜也有特色,也有不少凉拌海鲜。
八年后,我和朋友在苏州品尝了一家私房菜馆,也吃了不少鱼生、海鲜。但我感觉没有在万福吃得好吃,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吃,况且当时海鲜还比较干净,几乎不用担心寄生虫的问题。
忙得差不多了,我就坐在旁边的沙发上歇歇脚,李振也坐过来了,他问我:“你今天还去新华书店看书吗?”
“去呀,翔子说带我去。振哥,你下班还回家吗?”
“不回家了,我去房间里睡。”他不怀好意地说。
说着话,李振往四周看了看,周围没有人经过,他从口袋里掏出来一小盒“气球”。
他说:“一盒里面有三个,今天我要三战叶雪莹。”
原来他另有安排。
今天又轮到我和李振值班,不过我不清楚什么时候能下班。
到了两点,翔子催我下班,我说:“不行,还有房间没有呢。”
翔子说:“你耽误我上网。”他边说话,边伸手摸我的口袋。
我知道他要找什么。
我就把后边口袋里的烟掏出来了。
他看见了壳子,就给我:“我也要抽小熊猫。”
我在308顺到半盒烟,小熊猫。其实,我还拿到了半包中华烟,为了掩人耳目,我把中华烟的盒子扔了,把烟装到了小熊猫的盒子里面。
当然,现在我也学会抽烟了。
第一次抽烟的时候,我去了卫生间,点上一支小熊猫,吸了一口,呛得不舒服,眼泪就被辣出来了,等抽完第一支,我感觉自己渐入佳境,原来抽烟是如此美妙的事情!
翔子有说:“苏哥,给我两支烟,我等到你下班。”
我说:“给你一支中华,等我到下班。”
“什么,你还有中华?我不信。”翔子故意这样说。
我从烟盒里掏出一支“中华”来,递给他。他接过去,看了看上面的字,说道:“好,我等你下班,你到时候去宿舍叫我。”
翔子抽着烟,回宿舍了。
老董下午不用上班,他们在望月阁聊到三点半才走。
等望月阁楼撤台的时候,我没看到李振,就自己去了望月阁。
撤台的时候,我和娜娜聊了聊,娜娜就告诉了我这两个老头的身份。
原来这两个老头和老董是高中同学,几十年前他们都在育才中学读书。
育才中学是公办学校,当年在山河省也是大名远扬,是山河省重点中学,90年之前,育才中学的本科上上线率是全省第一,每年都有学霸考上北大、清华。现在硬件条件好了,所有的教室都安上了空调和多媒体,不过升学率下降了。即使现在实力下降了,育才中学每年都会有一两个学生考上北大或清华。
几十年前,在育才中学读书,学生可以免交学费、住宿费,同时每周都能领到粮票,一个学期还能领到两件衣服——一件褂子,一件棉袄。育才的待遇很好,老董一个人在育才中学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但老董的家境贫苦,他有两个弟弟,父亲去世得也早,母亲一个人在家里收入很少,困难时期,一家人就吃不饱肚子。老董每天都会省出一个馒头来,两天给家里送一回。那两个同学和老董在班里很要好,他们家里也贫苦,但没有老董家形势严峻。他俩每人每天也省出一个馒头来,等老董第二天回家的时候给他,让他一起带回去。
为此,老董很感动。
患难与共,换谁谁不感动呢?
现在的社会,大家都喜欢锦上添花,很少有人雪中送炭。
但人们往往需要“雪中送炭”,需要在艰难的时候别人伸出的援手。
有些人能记住别人的恩情,能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然而,人性是复杂多变的。有些人年轻时接受过帮助,一旦得势之后,他们就会扭曲过去、忘恩负义。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就像当初的歌手丛飞的结局一样。
高中的时候,我喜欢看报纸、杂志,从报纸上了解到了丛飞的故事,他资助了183个贫困学子,但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是反感丛飞的。这就奇怪了,一方面接受别人的捐助,一方面骂捐助人,这样的做法我实在不能理解。
我虽然高中毕业了,但还没经过社会的打磨,我心肠还是比较软的,所以,一想到老董能够与老同学相认,我心里还是很感动的,精神上也很佩服他。再者,和老同学相认的时候,他也不拿腔作势,摆架子,我心中对他的好感又多了一分。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在漫长的人生中,“选择”的影响要大于“努力”。他们虽是高中同学,但人生轨迹并不同,老董考上了大学,他俩并没有考上。高中毕业后,大家就分开了,老董去读书,两位老同学都选择回到了老家,一个做了小学数学老师,一个进了村委会当上了村长。
今天,他俩专门来求老董,是因为用电的问题。
这不是没有原因的。由于夏天越来越热,越来越多的家庭安装了空调和冰箱,吴县经济繁荣也带来了更大的用电需求,但是吴县的电力总量并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匹配,电力缺口很大。
怎么办呢?
吴县电业局想到的办法就是对乡镇、农村定时停电,以保证县城的用电需求。
我记得,小时候连我们村都被限制过用电,并且是在一天中天气最热的时候,下午两点半到五点。我家在行政区划上还属于县城,虽然是郊区,但也有被限制用电的时候,何况广大乡村地区呢?
读高中的时候,很多住校的同学对育才中学感到很满意,他们说:“太好啦,夏天还能吹到风扇!”
因为这些住校的同学都住在乡镇地区,在他们老家,一个月至少有半个月不能正常用电,就早上和晚上能用电,电压低,风扇都转得比平时慢。
没电的日子相当难熬。
我心想:怪不得我给他们上菜的时候,他们在聊用电的问题。
这两个老同学请老董帮帮忙,找一找电业局的相关负责人,剩下的事情,他们自己去解决。
这两位老者的思路是对的,他俩没什么身份,即使去找电业局的人,电业局的人也不会给他们解决问题,他们需要老董答应递个话,只要给相关人员打个电话,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这两个老者虽然在农村生活,但他俩对官场也明白一二:让老董和电业局的人一起吃饭有失身份,所以,先请老董吃饭,叙叙旧,打打感情牌。然后让老董约电业局的负责人,他们再去请电业局的人吃饭。
等他们说完,老董就明白了其中的奥秘:电业局的人在县城不敢胡作非为,到了下面就天高皇帝远了,利用限电的政策,欺骗老百姓——你们不送礼,就给你们乡镇限电。
这是一种敛财收礼的好机会,所以,电业局的人就盼着吴县用电缺口越来越大!
等他们走的时候,老板娘从吧台出来,让老钱叫来一辆三轮车,把这两位老先生送到汽车站——两位老先生是坐大巴来县城的。
这两位老先生所在的镇子是春江镇的。春江镇距离县城25公里,有五六万人,大的村子有五六个,比如说周村、石村、张庄、刘庄、高冈庄,这些村子人数都超过了3000。这俩老头就来自周村。周村经常被停电,村里留守的老年人和儿童又比较多,对酷暑炎热的天气忍耐力比较弱,所以急需解决夏天用电的问题。
农村的老年人原本比较节俭,他们在外地打工的儿子一旦挣到钱,就会给自己的爹娘安装空调,一来给父母降暑供暖,二来给自己长长脸。空调本身不贵,两千多就可以买一台,但电费贵,开一个月,电费就要两百左右。农村老人收入低,他们一定会选择不开空调,但需要开电扇,否则夏天实在让人受不了。
第二天,这两老头又来了,在这里请人吃饭。
又过了五天,这两个老头又来万福海鲜城,特地向老董表示感谢。他们的问题解决了,村子里已经有电了,他们此行又给老董送了两瓶茅台,老董还在上班,不在酒店,他们就请老板娘代为转达谢意,然后就走了。
老板娘又亲自把他们送到门口,让老钱叫来三轮车,送他们去车站坐车。
看起来,老董前几天给电业局的相关负责人打了电话,然后让自己的老同学去找相关负责人,吃饭、送礼,解决了问题。
电业局的相关负责人接到老董的电话之后,先是聆听了老董的训话,然后得到了老董的指示,第二天就和老董的两位老同学见了面,一起吃了饭,并收了礼,吃完饭,就把限电的问题解决了。
当然,吃饭的地点也是在万福海鲜城。
在电业局的人看来:他们能正大光明地收礼,又能给老董留个好印象,还能为人民服务,何乐而不为呢?
老董的老同学都是很朴实的人,他们的诉求也很简单:一个月停一个星期的电可以忍受,但停两个星期的电时间就太长了,老人、小孩受不了。
因为老董这层关系,电业局的人就不乱给周村停电了。
第二天,等两位老头请电业局的人吃完饭回到周村后,周村的乡亲们就告诉他俩“来电了”,村民们深深感谢老村长的付出。
农民的忍耐力异乎寻常,只要少受点儿罪,就等于享福了,多么朴素的想法啊!
这都是在万福的时候,我观察到的,还有李振告诉我的“内幕”,因为他爸爸是电工,对所属单位的事情还是比较了解的。
进入大学之后,我发现辅导员就像一个电业局的“拦路虎”,评优评先要拿钱,否则就不给你评选。
那一刻,我就想到了毕业后的那段兼职经历,老董的老同学遇到的难题就是我遇到的难题,我哪里有闲钱贿赂辅导员?
后来,我去青岛啤酒节做了兼职,赚了一点儿钱。一同去打工的同学把我赚到了钱的事情说了出去,最后传到了辅导员耳朵里。大二的时候,我又去了“九州大饭店”给老外当导游,又赚了一点钱,有时候晚上我不回来,这都被辅导员记在了心里,他故意安排学生会的人去查寝,主要目的就是就查我在不在宿舍。
班长暗示我要表示表示,我当然知道破财消灾。找个合适的时间,我直接去他办公室找他聊天去了,给他送了两条中华烟,还有两千元现金。他收到礼物之后,对我的态度马上就不一样了,并表示:“晚上能不能按时回来也没关系,我主要是担心你的人身安全。”
后来,我经常逃课,辅导员知道也关系,我每学期都给他有所表示,他就原谅我四处闲逛了。
现在,与当年相比,我也算一个有钱人了,等有钱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道理:用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