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洗劫城池(六)
两名千夫长抱拳应道:“是!”
斥候们趁士兵休息期间,四散开来,进入城中和周边村落探查情报。
复阳县过去便是渤海郡,地处清河郡边境,县城比灵县小,人口稀疏,居住并不密集。
一个时辰后。
军队开始进城。
复阳县城的丧尸几乎跑光,只有极少数被困在家里,清理起来倒是比东武轻松。
郎君们兵分两路,一路跟着卫凌,一路跟着卫琅,跟随在军队后面进行清理和扫荡。
或许是因为城破得较早、人比较少,后院和前院拦有小门的缘故,主干道两旁的商铺,竟有不少保存较为完整。
商铺大门紧闭,破开后,除了铺着厚厚的一层灰外,东西几乎都没怎么动过。
论物资的保存完好度,竟然远超东武。
卫曦音一路走来,路过那些被士兵破开的商铺大门,她看见里面的物资就跟看自己家的东西一样,眼神都带着一丝亲切感。
洗劫城池的感觉真爽啊。
不用费力生产打造,只需动动手把这些东西搬回去,够坞堡两万余人口用好久。
她心情颇好。
龚淳一直跟在她身侧,他不用动手,有卫女郎和其身后的卫氏部曲在,丧尸跑不到跟前。
他无所事事,一路上目光来回打量城里的环境。
地上的血渍已被冬季的大雪洗刷干净,垮塌的房屋不少,有些已成一片废墟。
有士兵跑到废墟上,正在扒拉下面的东西,挨个排查,避免会有一些丧尸动物存在。
偶尔能看见几只姿势扭曲的丧尸从阴暗地冲上街道,刚走几步就被拿着兵器的士兵解决。
小小的城池内,四处都有士兵走动的身影。
二千人同时做搜查,竟在一天之内就将整个复阳县清理干净。
然而他们并没有马上离开。
确认城池已经变得安全后,士兵将两道城门关闭,到晚上,大家都留宿在城里。
“高邑地界非常危险!”
卫曦音将两名千夫长叫过来,郑重地说道:“此前就有无数股大大小小的丧尸潮集中,几乎大半个清河郡的丧尸都集中在那边。”
两名千夫长对视一眼,其中一人恭敬地回道:“陈将军有令,让属下听从女郎吩咐。”
卫曦音满意地点了点头,“我自不希望出现伤亡,所以先跟你们提个醒,切勿擅自行动,切勿逞能争功………”
她没参与过中山军的事宜,只不过根据这些时日的观察,前锋营内部好像是按照杀丧尸数量,来进行论功行赏。
经常能看见下达命令后,一部分士兵表现得格外积极,冲锋陷阵毫不畏惧。
这是好事。
但高邑的情况实在太特殊,不敲打一番,万一明天给她引过来四五六七八波丧尸潮,她会忍不住将这些人全部拿去喂丧尸的。
“先将路线和队形定下,分为四支队伍,第一日沿边境线清理,不可深入高邑。”
卫曦音道:“每支队伍会有卫氏发放的小黑球和火战车,只负责五千以下的丧尸潮,若是发现数量庞大,已经汇聚在一起的丧尸大军,需及时撤退返回,第一时间向我禀报,不允许出现擅自行动的情况。”
“是!”两名千夫长认真将她的话记下。
卫曦音目光扫过几名堂弟,“都老老实实待在后方,需要用你们的时候我自会吩咐。”
郎君们:“五堂姐放心,我们会听话的。”
卫凌张了张嘴,想反驳。
为什么他也要留在后方啊!
卫曦音余光瞥见,当没看见,转头吩咐其中一名堂弟,“你留在复阳,负责复阳县所有的物资运输,等百姓们过来就可以开始装物资。”
堂弟连连点头,“我知道,和诃堂弟一样。”
卫凌见五堂姐不搭理他,忍了又忍,实在没忍住,出口问询:“五堂姐,我对丧尸潮十分熟悉,可以独自带兵前去的。”
他是万万没有料到,堂姐居然将他安排在后方。
卫凌在军队是有官职,虽然官职不高,但也经常独自出任务,如果说堂弟们当中谁对外面的环境以及丧尸潮了解,非他莫属。
而且他自认为自己身手不弱,完全能够单独领兵,协助堂姐清理高邑县。
卫曦音并没解释,只道:“我自有考量。”
“在路上遇到卫家军时三叔伯不是说过,让你听从我安排?”
卫凌顿时噎住,他无话可说,低垂着脑袋,看起来十分垂头丧气。
堂弟们纷纷围了过来,连忙出声安慰他。
“凌堂兄当然很厉害,五堂姐有自己的安排,兴许明日情况有变,会让你领兵……”
“是啊是啊,堂兄可千万别难过,和我们待在一起难道不好吗。”
卫琅重重地点头,“我比你厉害,我都没去啊,我们要听阿姐的话,听话才是好孩子。”
卫凌:“………”
此事就此定下。
龚淳并没有参与行动安排,他闲来无事,在街道两旁的街道闲逛,发现一家书局,在里面找到一些雕版印刷。
翼州文风盛行,几乎每个县城都有自己的书肆。
丧尸爆发在晚上,书局里面没人,除了放在柜台上的笔墨纸砚落满了灰,所有东西都完好无损。
龚淳随手拿起一块脏布,擦了擦上面的灰尘,拿在手里把玩。
夜里视线不好,看不清楚上面是什么字,他用手摸过雕刻的纹路,一个又一个的猜字,难得还玩得挺开心。
卫曦音谈完事,找了一圈才发现他人。
“六郎君这是在做什么?”
龚淳回神,迅速收敛神色,“找到一些雕刻印刷,女郎可以将这些东西带回去,日后在坞堡开一间书肆。”
坞堡藏书很多,但一些教习书籍却是不够,
以往的族学只招收卫氏子弟,现在孩子多了,藏书根本不够发放。
特别是初学孩童需要用到的识字教材,现在都是几人用一份,并且书籍不能带离学堂,下课后就要上交给夫子。
曲山长曾将情况告知明镜堂,叔伯们有专门雇佣读书人抄书,不过效率很低。
开一间书肆是不错的主意。
卫曦音感到欣慰,“六郎君能事事为坞堡着想,说明对坞堡已有归属感,看来广平之事不用愁了。”
龚淳:“………”我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