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五代十国演义 > 第四十七回 顾全武活捉董昌 李茂贞三逼昭宗

第四十七回 顾全武活捉董昌 李茂贞三逼昭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花开几朵,各表一枝。湖南。

    两年前,邵州指挥使蒋勋与部将邓继崇,曾经迎接刘建锋、马殷进入潭州。见第四十四回。

    去年,蒋勋要求担任邵州刺史,却被刘建锋一口拒绝。

    蒋勋大怒,与邓继崇聚众反叛,引飞山蛮、梅山蛮等蛮兵数万,进攻湘潭,占据邵州,又派部将申德昌驻守定胜寨,控制潭州、邵州之间的各险要关口。

    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正月。

    刘建锋派都指挥使马殷,率军进攻定胜寨,大败蒋勋军。

    刘建锋从小家贫,当上节度使后,对于自己功成名就,十分满意,每天饮酒取乐,不理军务。

    侍卫将领陈赡的妻子,美貌动人,刘建锋奸淫之。

    陈赡大怒,在衣袖里暗藏铁锤,将刘建锋一锤打死。

    时已为四月。众将领诛杀陈赡,推举行军司马张佶为留后。

    张佶骑马前往节度使衙门,行至辕门,他的马突然不肯进门,又踢又跳,仰头嘶鸣不止,竟然将张佶掀翻在地。张佶大腿肌肉拉伤,引以为不祥之兆。

    张佶遂对众将领说道:“都指挥使马殷,才是真正的领袖,为人厚道,爱做善事,又智勇双全,我不如他。愿意让位给马殷。”遂派人飞马通知马殷,命他班师,返回潭州。

    这时,马殷正包围邵州,久攻不下。接到班师的命令,马殷犹豫不决。

    部将姚彦章说:“你与刘建锋、张佶三人,情同手足,三位一体,如今刘建锋遇害,张佶大腿受伤,天意如此,人心所向,除了你还有谁?”

    马殷不肯班师,乃命大将李琼,留下来继续围攻邵州,自己仅带少数亲兵,返回潭州。

    五月。马殷抵达潭州。张佶端坐节度使宝座,接受马殷的晋见。马殷叩拜,行礼已毕,张佶从上面退下,请马殷坐上宝座,率领文武官员叩拜祝贺。

    张佶从此恢复行军司马职位,立刻代替马殷,前往邵州攻城。九个月后,张佶攻克邵州,擒获蒋勋而归。

    蒋勋窃据邵州,一年三个月而败。

    马殷上奏朝廷,朝廷任命他为武安节度留后。马殷用扬州人高郁为智囊。

    湖南道共有七个州。

    然而,叛军杨师远据守衡州、唐世旻据守永州、蔡结据守道州、陈彦谦据守郴州、鲁景仁据守连州。马殷所辖只不过潭、邵二州而已。

    湖南东北有杨行密,西北有成汭,西面还有雷满,都对湖南虎视眈眈,马殷深畏之,考虑馈赠他们金银绸缎,谋求友好相处。

    高郁说:“成汭庸碌之辈,不必在意。而杨行密跟你之间,自争夺扬州开始,已经斗了十年,仇恨不共戴天,即令贿赂他黄金万两,怎么可能援助我们!不如对上服从朝廷,对下安抚百姓,训练士卒,磨砺武器,必将成就霸业,谁还敢跟我们为敌?”

    之前马殷在孙儒军中效力,见第三十八回。

    马殷接受。

    这几年,钱镠步步高升。

    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四月,朝廷将杭州刺史钱镠,升为武胜防御使。

    景福二年,公元893年,闰五月,又擢升为苏杭道观察使。

    九月,再擢升钱镠为镇海节度使。镇海节度使原来驻扎润州,现在润州已经被杨行密占据,朝廷遂顺水推舟,同意钱镠的请求,将镇海军迁往杭州,杭州从此崛起。

    乾宁元年,公元894年,五月。朝廷又命钱镠遥兼同平章事。

    钱镠将原来的八个都,扩充到十三个。又征调民夫二十万,以及十三都士兵,修建杭州外罗城,周长七十里,几乎赶上魏州城一般大小,非常高大雄伟。

    钱镠顾盼左右,大喜道:“外城设了这么多城楼,应该是够坚固了吧?”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掌书记、余姚人罗隐却道:“城门楼不如正对着城内!”

    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这个书呆子,城门楼当然是正对着城外了,便于防守,哪有正对着城内的呢?

    钱镠的老上司、义胜节度使董昌,对于钱镠三年内连升三级,从刺史一下子升到节度使,竟然与自己平起平坐,极为不满。

    之前几年,董昌对下属各州县,一直横征暴敛,除了正常赋税之外,多加几倍征收,除了一部分自己享用并用于赏赐部下外,其余都上缴朝廷。

    别的道都是每月进贡,他却是每十天便进贡一次。每十天,就有大批船只,装满金银珠宝、越州特产、绫罗绸缎、粮食等,派士兵五百人保护,经过运河,运往京城。每次都严格规定期限,中途即使因遇到雨雪、暴风而延误,也要诛杀。所进贡的物品,全国第一。

    朝廷认为他最为忠心,不断加封他为司徒、遥兼同平章事,加封为郡王。

    董昌还在越州为自己建立生祠,形式、规模与禹王庙一模一样。民间祭神、庙会,规定必须从禹王庙转到他的生祠举办。

    现在,董昌见到老部下钱镠竟然也升官到了节度使,遂上疏朝廷,请求晋爵为越王,势必要压倒钱镠。

    朝廷暂时还没有批准,董昌大怒道:“朝廷欺人太甚!我连年进贡的财宝多如牛毛,价值难以估量,竟然吝啬一个越王!”

    左右献媚道:“大王与其当越王,不如干脆当越帝!”

    董昌大喜,厚赏之。董昌的助手吴瑶、都虞侯李畅之等,都劝董昌顺天应人,登基称帝。

    于是越州民心骚动,谣言四起,大家纷纷传言说,真龙在越州显现,时局将要发生巨变。

    又有人说,山里有只大鸟,四只眼睛三条腿,叫起来的声音好像“罗平天册”。很多人悬挂它的画像,焚香祭祀。

    传说周朝兴起之时,鸑鷟在岐山上鸣叫。董昌说,这只鸟就是寡人的鸑鷟。

    很多人献上祥瑞、童谣、预言等,多到无法一一记载。

    最初,对于进献的人,赏赐数十万文钱,后来进献的人实在太多了,只能减少到每人三、五百文钱。

    大批民众前赴后继、摩肩接踵地来到节度使衙门请愿,把大门挤得水泄不通,要求董昌顺应民意,登基称帝。

    有预言说:“兔子上金床。”

    董昌解释道:“兔子就是指寡人。寡人出生那年就是兔年,明年又是兔年。明年二月卯兔日卯兔时,就是良辰吉时。到时候,寡人就要建国称帝,改年号为顺天。”

    董昌召集全境文武官员,讨论此事。

    义胜节度副使黄碣,原来是高骈的部将,出班劝说道:“唐朝虽然已经衰微,但是气数未尽,百姓也对他尚未完全厌弃。齐国公子小白、晋国公子重耳,都借助拥护周王室的名义建立霸权。汉朝丞相曹操,权倾朝野,也不敢危及汉室。大王现在只有浙东弹丸之地,却想要谋反,这是为什么呢?”

    董昌脸色大变,道:“寡人不嫌弃你是个俘虏,任命你为寡人的副手,你竟然和我离心离德!”

    黄碣道:“我正是感激大王知遇之恩,所以才拼死相劝!”

    董昌大怒:“宜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你到底顺不顺从寡人?”

    黄碣道:“大王起自民间,深受朝廷恩宠,官职文到宰相,武到节度使,又被封为郡王,位极人臣,富贵荣华,已到极点。为什么一夜之间,改变主意,去做这种屠灭全族的勾当?我宁愿一死,也绝不当叛臣而苟活。”

    喝道:“你你你妖言惑众!来人,轰出去!”

    黄碣气呼呼回府后,妻康氏、子黄环询问情况,知道事态严重,三人商量,只有找幕府李滔商议对策。

    黄碣当夜就写信给李滔,信上说:“董昌造反,改国号叫顺天,实在是太愚蠢了,铁杵可以磨成针,但是一根针,怎么可以变回铁杵呢?”

    不想,之前的对话竟被手下的随从窃听了。随从想报功请赏,就悄悄地溜入书房,偷走了放在书案上的信件,当晚就跑到董昌那里告密邀功。

    董昌见信大怒,立刻派使者带了大队士兵,连夜包围了黄碣的府第,直扑内室。

    黄碣在熟睡中被惊醒,一看情势不对,急忙抓下墙上的宝剑迎战。终因寡不敌众,不幸遇难。他的儿子黄环也同时遇害。

    使者命士兵割下黄碣首级,送交董昌请功。

    董昌看到首级还骂道:“你放着好好的太平宰相不做,却自己找死!”

    董昌犹不解恨,把黄碣的首级扔到粪坑里,骂道:“你这个死奴才,辜负寡人的提拔,本来可以位列三公,却非要自己找死!”

    董昌越想越生气,又下令杀戮黄碣全家,共计一百多口,挖一个大坑埋在一起。再捕杀李滔。

    黄碣,字宜磊,乃福州闽县道山人,从小就爱学习,贯通经史,志向远大。同僚曾经有人向他借笔,黄碣怒道:“此笔将来要断大事,不可借。”长大后又喜习武,策马击剑,叩弦引弓,无所不能,无一不精。对古代的英雄义士,他总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立誓将来也要当一个英雄豪杰。

    曾随高骈征战安南有功,高骈因他的功劳,上表朝廷,任命他为漳州刺史,后来调任婺州刺史,治理地方颇有政绩。后来,刘汉宏担任浙东观察使,遣兵攻之,兵寡不可守,只得屈居刘汉宏的部下。十一年前,被婺州乱民首领王镇擒获,押送给董昌,遂为董昌服务至今,忠心耿耿。

    董昌又问会稽县令吴镣。

    吴镣说:“大王不当真诸侯,传给子孙后代,怎么想到要当假皇帝自取灭亡?况且,我浙东军马,并不以雄壮知名。昔年征讨,多依赖镇海。”

    董昌大怒,又命屠杀吴镣全家。

    董昌又问山阴县令张逊:“寡人知道你的能力品行,待寡人登基后,一定重用你。”

    张逊说:“大王从石镜镇将起家,再到浙东道竖立起皇家旌旗、符节,荣华富贵近二十年,为什么效法王莽,身死国灭,为天下人耻笑?浙东地处天涯海角,虽然只有六州之地,可是大王一旦称帝,大家一定不会接受,只剩下大王孤家寡人,难道你一个人坐守越州空城!”

    董昌大怒,再斩其全家。

    董昌乃告诉左右:“除掉了这三个人,天下再无人反对。”

    乾宁二年,公元895年,二月三日卯时,越州城内,鼓乐齐鸣,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董昌身穿衮龙袍,头带平天冠,举行盛大的典礼,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越罗平国,改年号为顺天,命文武百官称呼他为“圣人”。

    典礼结束后,大越罗平国皇帝董昌登上越州子城门楼,接受全城子民跪拜。城门楼也改称天册楼。

    加封前杭州刺史李邈、前婺州刺史蒋瓌、两浙盐铁副使杜郢、前屯田郎中李瑜四人为同平章事。

    加封吴瑶为翰林学士;李畅之等为大将军。

    定越州(绍兴)为国都。又将各种祥瑞物品,陈列于大庭,供子民参观膜拜。

    又颁发圣旨给钱镠,加封他为两浙都指挥使。

    钱镠大惊,我这老上司是老糊涂了,要造反?这可是要被杀头的啊!遂修书一封,派人加急送给董昌,说:“与其关门当一个土皇帝,使得你全家族,以及六州百姓,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不如打开大门当节度使,一辈子荣华富贵,享受不尽!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董昌不理。

    钱镠乃率三万大军,抵达越州城下,在迎恩门前,跪下叩见董昌说:“大王身兼宰相和节度使,为什么放弃安乐,追求危险?部下率军到此,等候大王改过。即使大王不爱惜自己,可是家乡百姓何罪之有?却要随着大王一起被屠灭全族?”

    董昌大惊,馈赠劳军钱二亿文,擒获吴瑶及几位巫师巫婆,押送钱镠大营,声称愿意取消帝号,接受朝廷处分。

    钱镠遂班师返回杭州,上奏朝廷,奏明此事。

    朝廷认为,董昌连年进贡甚多,其心可嘉。忽然称帝,绝非本意,可能只是间歇性神经病突然发作,也会突然痊愈,因此不必讨伐。赦免其罪,将他撤职,令他退休返乡。

    然而董昌并没有改过自新,仍然占据越州称帝,不肯退休。

    镇海节度使钱镠,遂再次上疏,董昌僭越,背叛朝廷,罪无可赦,请求准许自己率本镇兵马讨伐。

    杨行密派人晋见钱镠,请他放董昌一马,说他已经改过,应该给他一次机会重新做人。又派人晋见董昌,叫他赶快取消帝号,恢复向朝廷进贡。

    镇海节度使钱镠,一直请求讨伐大越罗平国皇帝董昌。唐昭宗李晔(李杰)一直不许。

    这一次,三藩带兵入京,逼宫唐昭宗,擅自诛杀韦昭度等,甚至想罢黜昭宗,听说李克用大军要来,三藩才退兵。

    唐昭宗李晔(李杰)深恨藩镇跋扈,正好拿董昌杀鸡儆猴。

    乾宁二年,公元895年,五月。唐昭宗李晔(李杰)下诏剥夺董昌一切官职、爵位。

    六月。唐昭宗命钱镠为浙东招讨使。

    钱鏐再次率领大军,讨伐董昌。钱镠派部将顾全武、许再思等,进兵浙东,董昌发兵迎战,屡次失败。

    董昌急忙向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求救。

    杨行密上奏朝廷说:“董昌已经改过,愿意继续进贡纳赋,请求赦免之。”

    又致书钱镠说:“董昌只是一时精神病发作,才自称皇帝,但他已经改过自新,擒杀蛊惑之人,请立即停止讨伐。”钱镠当然不听。

    九月。杨行密命泗州防御使台濛,率军进攻苏州。淮南大将柯厚屡次进攻苏州水寨。

    十月。杨行密又派宁国节度使田頵,润州团练使安仁义,率军攻击杭州。

    此时,湖州被董昌大将徐淑占据,董昌派他会同淮南大将魏约,包围嘉兴。只要拿下嘉兴,就可打通一条通往宣州的通道,并阻断苏州、杭州之间的联络,钱镠就无法救援苏州。

    钱镠急派武勇都指挥使顾全武,增援嘉兴,一连击破乌墩、光福两个营寨。董昌退兵。

    年底,王行瑜已经失败,晋王李克用班师。朝廷加封钱镠兼侍中。

    转眼已经是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正月。

    淮南大将安仁义,率水师从润州南下,抵达湖州,准备渡江南下,救援董昌。

    钱镠派武勇都指挥使顾全武,都知兵马使许再思,进驻西陵,阻止安仁义渡江。

    董昌派大将汤臼,驻守石城(绍兴北),袁邠驻守余姚。

    二月,顾全武、许再思进逼石城,击败汤臼。

    唐昭宗李晔(李杰)接受杨行密提议,下诏赦免董昌,令钱镠班师。钱镠不听。

    顾全武、许再思再移军余姚。明州刺史黄晟献城投降,派兵助战。

    三月二十八日,董昌命大将徐章增援余姚。徐章自恃英勇,出阵叫战。

    顾全武大怒,挺枪直刺,战不数合,将徐章活捉。

    余姚守将袁邠,闻听援军已败,遂献城归降。

    顾全武、许再思遂进逼越州城下。

    董昌不断派兵出城反攻,屡战屡败,于是再向杨行密求救。

    四月。杨行密亲自率兵,与镇海军在黄天荡大战,镇海军大败,杨行密遂包围苏州。

    杨行密部下大将柯厚,击破苏州水寨,又攻克常熟。

    五月三日,常熟镇使陆郢,献苏州城归降杨行密,擒获当年杭州八都将之一、苏州刺史成及。

    杨行密检查成及家产,发现只有一些书籍、草药,知其品德高尚,十分敬佩,任命他为淮南道行军司马。

    成及哭拜说:“我家老小一百多口,全在杭州。我失守苏州,不能以身殉职,已经非常惭愧,怎么敢再求富贵!愿意拿一个人的命,换取全家老小!”遂拔刀,欲自刎。

    杨行密急忙抓住他的刀阻止,将他送到驿馆暂住。成及房内有武器,然杨行密常常独自拜访,丝毫不加防范。成及非常感动。

    钱鏐急召顾全武、许再思还军,令救援苏州,兼防杨行密。

    此时,顾全武已乘胜直抵越州城下,不愿再错失良机,因此回信道:“此杨行密围魏救赵之计也。越州系董昌根本,愿先取越州,再复苏州未迟。”

    钱镠依他,并向朱全忠(朱温)求援。

    朱全忠(朱温)派义子、许州刺史朱友恭(李彦威),率军一万,渡过淮河南下,进攻杨行密,许他临阵自决。

    越州城下。顾全武挥军猛烈攻城。

    大越罗平国皇帝董昌,派侦骑侦察镇海军动向。如果侦骑报告说钱镠军兵力强大,董昌即大怒,叱出斩之。如果侦骑报告钱镠军不过是老弱残兵,粮食已尽,即将退兵,董昌则大喜,厚加赏赐。因此部属皆报喜而不报忧。

    董昌被围后,更加贪婪,强征人头税,克扣士兵粮饷,仓库中堆满金银、丝绸、粮食。

    五月十四日,顾全武连夜猛烈攻击越州,到了次日凌晨,终于攻克越州外郭城。

    董昌大惊,宣布取消帝号,但是仍据牙城拒战。

    三天后,钱镠令董昌旧部骆团,往见董昌,骗他说:“已奉有皇上诏命,令大王退休,返回临安养老。”

    董昌这才送出节度使符节、大印,出居清道坊。

    顾全武进城,查封仓库,得到金银丝绸及各种宝物,足足有五百间之多,无法计数。粮仓中的粮食有三点六亿斤。

    顾全武叹道:“董昌贪婪如此,焉能不亡!”遂取金银、丝绸,赏赐部下官兵;打开粮仓,赈济贫民。

    顾全武遣武勇都监使吴璋,用船押送董昌至杭州,途中走到小江南,把他杀死,并诛其家属三百余人,及其宰相李邈、蒋瓌等伪官一百余人。斩下董昌首级,献入京师。

    时为乾宁三年,公元896年,五月十九日。

    董昌自石镜镇将起家,倚靠钱镠等部属的功劳,步步高升,享尽荣华富贵,前后十八年;自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十二月,消灭刘汉宏,出任义胜节度使,参见第三十五回,至今不满十年而全家死光。

    唐昭宗李晔(李杰)加钱鏐兼中书令。外放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抟为威胜节度使。威胜即浙东。

    钱鏐却嘱两浙吏民,共同上表朝廷,请求让钱镠兼领浙东。

    十月。唐昭宗李晔(李杰)不得已,调回王抟为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命钱鏐为镇海、威胜两镇节度使,又改威胜为镇东军。

    钱鏐复令顾全武等克复苏州,淮南兵遁去。吴越大地,遂长为钱氏所有了。

    后人有诗叹道:

    果然乱世出英雄,戡定东南立大功。回溯当年吴越事,迄今犹颂大王风。

    去年十月,因前宰相崔昭纬,勾结藩镇,危害朝廷,唐昭宗李晔(李杰)将他贬为梧州司马,他沿途逗留,不肯前往岭南,又因潭州武安军正有叛乱,节度使刘建锋,私通亲兵将领陈赡之妻,为陈赡所杀,军中另立马殷为留后,他便以此为借口,推托说道路难通,一面修书朱全忠(朱温),求他设法挽回。

    朝廷已有所闻,今年五月,派宦官特使追到荆南,勒令他自尽,消息传出,中外称快。

    只有李茂贞、韩建两人,一贯与崔昭纬表里为奸,不忍心他被诛杀,因此又欲伺机发难。

    乾宁三年,公元896年,六月。李茂贞扬言要进京控诉,京城百姓纷纷向山谷森林逃亡。

    唐昭宗李晔(李杰)急派通王李滋、延王李戒丕、覃王李嗣周,分率各军保卫京城。

    延王李戒丕率军驻扎三桥。

    李茂贞上奏道:“延王李戒丕无故出动大军,讨伐于臣,臣今率军前往京师请罪。”

    京师震动,唐昭宗李晔(李杰)急忙向晋王李克用求救。

    六月十七日,李茂贞大军逼近京城。

    覃王李嗣周率军迎战,在娄馆会战,大败。

    七月,李茂贞率大军抵达京师西郊。

    延王李戒丕劝昭宗皇帝说:“关中藩镇,没有一个靠得住,不如北上鄜州,东渡黄河,前往太原,投奔晋王李克用,臣愿为前驱。”

    唐昭宗李晔(李杰)许之,延王李戒丕遂与丹王李允先去打前站,去河东求救。

    七月十二日,唐昭宗李晔(李杰)北巡,抵达渭水北岸,准备北上鄜州。

    镇国节度使韩建,派其子韩从允,请求唐昭宗东进,驾临华州。唐昭宗不许,任命韩建为京畿都指挥安抚制置等使。

    但是韩建连续递上奏章,而文武百官对投奔太原,路途遥远,也心怀恐惧,纷纷劝说唐昭宗,不如投奔华州。

    唐昭宗李晔(李杰)犹豫不决。

    七月十四日,抵达鄜州富平。遂派宣徽使宦官元公讯,召唤韩建晋见,当面讨论去向。

    次日,韩建赶到富平,流泪大哭,叩拜唐昭宗,说:“方今嚣张跋扈的藩镇,不止李茂贞一人,陛下如果离开,皇家宗庙园陵,何人居守?河东路途遥远,臣恐皇上一旦渡过黄河,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来!况且李克用乃沙陀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华州虽然城小兵微,但是山川形胜,控制三辅,足可自保。臣经营华州十几年,鼓励百姓生育,聚集粮草,训练军队,而且离京城不远,盼望陛下光临华州,徐图兴复大唐,臣愿为陛下尽力。”

    唐昭宗李晔(李杰)感其忠心,遂同意移驾华州。

    这不是自投罗网吗?去年五月,韩建与李茂贞、王行瑜一起作乱,兵逼长安,这才一年两个月,就不记得了?

    两天后抵达,韩建献出节度使衙门作为行宫,自己迁往龙兴寺办理军务。

    李茂贞大军,进入京城,纵火焚城。霎时京城中,火光四起,烈焰腾空,浓烟滚滚!

    长安皇宫,历经黄巢两次进攻、官军两次收复、平定襄王朱玫叛乱、去年三藩之乱、今年李茂贞之乱,十七年中,七次焚城,重修的宫室市肆,遂成一片焦土。

    韩建奏请将崔胤罢去相职。唐昭宗李晔(李杰)因宰相崔胤,乃是崔昭纬一党,遂贬他为武安节度使,令他赴潭州上任。

    任命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左丞陆扆为户部侍郎,同平章事。

    时宰相畏惧韩建,不敢擅自做主。唐昭宗李晔(李杰)乃下诏,命韩建加入中书,参赞军国事务。

    韩建上疏,坚决辞让,乃止。

    韩建传令各道,令将物资、赋税转运华州。

    晋王李克用,已经接到消息,长叹道:“李茂贞不过一个跳梁小丑,去年若朝廷同意,我一月内便可将他平定,御驾怎会有今日之颠簸?韩建乃是李茂贞一党,皇上才出虎口,又陷狼窝。况且韩建蠢材,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能力又不足,必替叛贼削弱朝廷,我料早晚不是被李茂贞,就是被朱全忠(朱温)所擒。”

    遂上奏朝廷,声称将会同邻道,出兵勤王。

    唐昭宗李晔(李杰)对时局,一直忿忿不平,又想讨伐李茂贞,因此求贤若渴,对天下藩镇,更是不吝封赏。

    加授镇国节度使韩建、镇海节度使钱镠,兼中书令;

    又封护国节度使王珂,遥兼同平章事;

    擢升福建道为威武军,将观察使王潮,升任节度使;

    任命武安节度留后马殷,主持武安军政事务。崔胤虽然出任节度使,仅挂名而已;

    擢升保大(鄜延)留后李思敬,为保大节度使;

    擢升湖州刺史李师悦,为忠国节度使;

    又派薛王李知柔,为清海(广州)节度使。

    此时,浙东董昌已经平定。唐昭宗李晔(李杰)想扩大朝廷直辖范围,乃将宰相王抟罢去相位,叫他出镇浙东。

    八月十七日,任命朱朴为左谏议大夫、同平章事,代替王抟的空缺。朝廷百官大吃一惊,因为这个朱朴,实在不是寻常人。这个人迂腐怪诞,十分荒谬。

    原来,水部郎中何迎、皇家道士许严士,一起推荐国子监毛诗博士朱朴,说他才华堪比谢安,能中兴大唐,振奋朝纲,拯救万民。唐昭宗李晔(李杰)连续几天召见他,其人反应敏捷,口若悬河,对答如流。

    朱朴夸口说:“臣若为宰相,只需一月,天下即可太平。”

    唐昭宗李晔(李杰)大喜,说:“朕虽然没有太宗之贤,但愿你有魏征之才。”遂厚赏之。

    崔胤失去相位,心中不甘,乃与朱全忠(朱温)勾结,结成一党,且教他营修东都宫殿,上奏朝廷,请求迁都洛阳。

    朱全忠(朱温)上奏朝廷,称赞崔胤是个忠臣,不宜外放。又与河南府尹张全义,联名上疏,请求昭宗皇帝迁都洛阳,声称将派两万大军护驾。

    唐昭宗李晔(李杰)派人晓谕朱全忠(朱温),目前但求安定,朱全忠(朱温)乃止。

    朱全忠(朱温)同时派人通知韩建。韩建大恐,急忙奏明昭宗皇帝,将崔胤召回。

    九月十七日,再次任命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又命翰林学士承旨、兵部尚书崔远,同平章事。

    崔远,出身名门士族的博陵崔氏,他的家族历代都做高官。其祖父兄弟八人,皆为显官,时人称为八龙。其父崔澹,唐僖宗时曾任礼部侍郎,反对与南诏和亲,见第十五回。

    博陵崔氏,为五姓七望之首,堪称士族中的天花板。崔远七年前才进士及第。他文采出众,潇洒倜傥,人人羡慕。现在,三十几岁,就官至宰相。

    出身好,可以少奋斗三十年啊!

    崔远同情前宰相杜让能,被自己的本家、出自清河崔氏的前宰相崔昭纬冤死,派人寻访其子。

    三年前,宰相崔昭纬与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内外勾结,害死另一位宰相杜让能。杜让能二子杜光乂、杜晓为父守孝,已经三年。杜光乂受了刺激,得了失心疯,经常无故倒地,口吐白沫,又时常拿棒打人,十分凶狠。

    崔远乃召杜晓为巡官兼校书郎、直弘文馆,杜晓拒绝。

    崔胤,出身清河崔氏,也是五姓七望之一。五姓之一的崔氏,在七望中独占两元,说的就是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

    崔胤恨陆扆顶替了自己的位子,诬他与李茂贞是一党,贬为峡州刺史。

    九月二十一日,唐昭宗李晔(李杰)准备讨伐李茂贞,任命宰相孙偓,为凤翔四面行营都统;任命定难(夏绥)节度使李思谏,改任静难(邠宁)节度使,出任副都统;命新任宰相朱朴判户部,负责筹措粮草军饷。

    不久,又任命西川节度使王建,为西面招讨使;任命韩建,权知京兆尹,兼把截使。

    十一月十一日,狡猾的李茂贞却上表请罪,献出巨款用于修缮皇宫。

    韩建本是李茂贞同党,去年还和李茂贞一起威胁昭宗,现在也暗中袒护李茂贞,百般阻止出师。

    讨伐李茂贞一事,遂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