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研究中心的新成果
日子像公路上疾驰的车辆,一天接着一天飞速过去。这天,黄教授打来电话,告诉于彬,小家电研究中心有新的成果出来了,让他抽空去研究中心一趟。于彬大喜过望,前一段时间于东山还在担心东龙电器厂生产的产品过于单一,现在黄教授那就传来喜讯了,于是赶紧开车赶到了小家电研究中心。
进门一看,于彬发现黄教授的研发团队愈发壮大了,一问才知道,春节过后这段时间,有不少学生志愿加入小家电研究中心,给黄教授他们打下手的同时,给自己找一个锻炼的机会,多学一些实用的技术。
眼下的小家电研究中心,组建了两大研发团队。一个是电热水壶研发团队,按照新年的规划,借鉴于彬提供的电热水壶系列产品概念图,在开展多功能养生壶、饮水机和全自动上水电热水壶的研发。另一个是电饭煲研发团队,同样是借鉴于彬提供的产品概念图,在开展电饭煲产品的研发。
得益于于彬有意无意地将前世的小家电产品概念灌输给研发团队,在当前这个年代,别的不敢说,但在小家电领域,两大团队着手研发的产品,绝对是走在行业前端的。
黄教授在电话里说有新研发成果出来了,其实是两个研发团队都研发出来了新的产品。电热水壶研发团队新研发的产品是饮水机,这次新研发出来的饮水机,是一台台式温热型饮水机,需要与桶装水配套使用。
当桶装水放置到饮水机上时,饮水机上的纯净气供气装置就会将桶装水引入到饮水机的水槽,再进入到加热内胆里。将饮水机与电源接通,按下制热开关,这时饮水机的加热电路接通,红色加热指示灯点亮,电热管开始发热,对内胆里的水进行加热。
加热内胆里的水温达到设定温度,自动复位温控器就会切断电源,红色加热指示灯熄灭,转入保温状态。断电后,内胆里的水温会逐渐下降到设定温度,这时温控器触点动作闭合,重新接通电源,红色加热指示灯亮,电热管再次发热。这样循环往复,就可以实现将饮水机内胆里的水温控制在85-95c之间。
于彬测试了一下,跟前世的温热型饮水机相比,功能基本上没什么差别,当下对研发团队的成果表示了认可。同时于彬提出建议,在温热型饮水机的基础上,继续研发出冰热型、冰温热型饮水机。
电饭煲研发团队那边,则是在国内机械式电饭煲的基础上,研发了机械开关与微电子芯片控制相结合的技术,以及热敏电阻控温技术和自动翻盖技术。
自从1958年的时候,世界上第一块微电子芯片诞生开始,经过几十年发展,微电子芯片应用已很成熟了。虽然我国遭受了西方国家的封锁,但国内也早就有了集成电路工业化的初创应用。
电饭煲研发团队这次研发所使用的集成电路芯片,就是华晶电子集团,也就是曾经的国营第742厂生产的。只是由于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相对于国外的集成电路发展技术水平而言,国内的集成电路芯片有点落后。
电饭煲研发团队设计的自动开关控制加热装置,是在电饭煲的发热板内设计有由自动开关控制的电热线。而在发热板的中央,有一圆孔,孔内安装了一块感温软磁,它借着弹簧向上顶,贴着锅底。锅底是一种纯铁氧体,在100c及以下时,可以被永久磁铁吸引。但当锅底温度升至103c时,就会失去磁性,不再受永久磁铁吸引。
研发团队又研发了一种自动翻盖装置,当电饭煲煮好饭以后,通过电磁铁的断电,来实现电饭煲盖的解锁。再结合微型电机驱动煲盖翻转,使得内胆中煮好的米饭,能第一时间将热量挥发到空气中,这样用户便能快速吃到温度合适的米饭了。
在电饭煲的温度显示上,研发团队不仅使用了led灯,还大胆采用了数码管。这种显示方式可以实现更多功能,包括煮饭时间的显示,煮饭工作状态的显示,以及功能的显示。温度控制方式也开始采用热敏电阻这种更加准确的控温方式,增加了定时、预约、煲汤、煲粥等功能,通过芯片中的程序设计来进行各个功能的控制。
而在应用了这些新技术之后,研发团队弄出来的这款电饭煲产品,实际上已相当接近于前世的第三代微电脑电饭煲。虽然日本早在七十年代就发明了微电脑电饭煲,但就产品功能而言,黄教授他们团队研发出的这款电饭煲,与当下日本成熟的微电脑电饭煲产品已相差不大了,在此时的国内,绝对是技术领先的产品。
于彬很是兴奋,不过想起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本子,此时好像都差不多研发出了电磁感应技术的电饭煲,以至于后来还引发了国人去日本抢购电饭煲的热潮。这样相比较的话,还是有差距啊!
想了想,于彬先是对两个研发团队取得的成果表示了祝贺,同时按照约定,宣布给两个研发团队各发放5万元的重金奖励。
看着兴高采烈的研发工作人员,于彬没有打搅他们,而是将黄教授拉到一边。刚才了解研发团队新产品的过程中,于彬想到了两件事情,想跟黄教授交流。
一是关于集成电路芯片,刚才研发团队提到新产品使用了微电子芯片时,就让于彬联想到前世我国的半导体行业,被美西方国家卡脖子的事情。那种受制于人的滋味,不好受啊!就连技术那么牛逼的华为,都因为被美丽国围追堵截,技术封锁,差点被迫放弃手机终端业务。
现在听到研发团队提起集成电路这块,于彬就想着,既然自己重生回到了九十年代初,看能不能尽自己的力,提前做一些布局,推动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哪怕能起到稍微减缓前世半导体领域被美西方卡脖子局面的作用,那也是好的。
当然,半导体行业包含的产业领域非常之广,而且也是个极度烧钱的行业。于彬也没妄想以东龙公司目前的微弱实力,就全面砸进半导体行业,那也太不自量力了。
于彬的设想是以小家电科研中心为基础,先从集成电路产业链最上游的软件工具入手,等有条件了,再介入到元件制造和半导体设备制造。
于彬之所以这样想,是前世美西方国家打压华为时,于彬特意去关注了我国和国外的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历史。于彬依稀记得,集成电路产业链最上游、最高端和最核心的就是eda软件工具,它素有“芯片之母”之称,可以说,没有它,就没有千万亿级的集成电路产业。
前世的eda软件工具几乎被美西方国家的新思科技、明导国际等三大巨头垄断,我国虽然后面也有企业大力发展eda,但很长一段时间都远远落后于美西方三巨头。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我国的国产eda技术水平,与国外三巨头的差距并没那么大。
早在八十年代的时候,由于美西方国家勾结成立的巴统组织对我国实施禁运,国外先进的eda工具对我国实行出口禁令,我国无法从国外买到芯片设计所需要的eda工具。
为了摆脱这种受制于美西方国家的状态,当时国家动员了十多家科研单位的数百名专家,研发国产eda,并于1993年正式推出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eda熊猫系统,打破了国外的封锁。与三巨头同时期最先进的eda工具相比,熊猫系统整体性能也仅仅落后五年左右,价格却只有他们的十分之一。
眼见中国有了自己的国产eda系统,美西方国家坐不住了。正好1994年巴统组织解散,禁令放开,国外eda三巨头大举进入我国,通过“捐赠+培训”的方式,迅速抢占我国市场。
加上当时因为客观原因,导致“造不如买”的观念普遍流行,而且三巨头的系统又确实比国产熊猫eda系统先进好用。于是,好不容易研发出来的国产eda熊猫系统,很快就被国内的ic设计企业抛弃了,就连参与熊猫系统开发的单位,也纷纷放弃了国产eda,投入到国外eda怀抱。
正是基于对前世的这些记忆,于彬打算趁着此时正是九十年代初期,国产eda系统与国外还没拉开很大差距之机,把握好这个机遇,改变国产eda熊猫系统悲剧的同时,争取打破eda软件工具被美西方国家三巨头垄断的局面。
不过,于彬心里也很清楚,目前熊猫系统刚正式发布,且国外禁令还没解除,自己想染指熊猫系统的话,还为时过早。毕竟熊猫系统的研发过程,自己的东龙公司并没参与其中,成熟的桃子谁会拱手让人呢?何况目前自己的实力太弱,暂时也无力撑起这一大摊子。
只有等到明年国际三巨头进去我国市场,遭受三巨头的打压,熊猫系统被市场放弃后,自己才有机会介入。当然,这并不妨碍于彬眼下未雨绸缪,提前布局。
于彬跟黄教授商量,打算等东龙电器公司的新厂区建成后,成立一个eda实验室,招募一批计算机、集成电路行业的专家教授,以及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大学生加入。东龙公司每月给加入实验室的专家教授、大学生发放补助,招募对象不限于粤州大学。这个实验室暂时也不要求安排任何新产品研发任务,主要就是研究学习国内国外的eda工具技术和产品。
要做强eda,人才是基础。就算是于彬经历的前世,eda人才数量也是偏少的,国内那就更少了,何况大多还被国外三巨头“拐骗”投入到国外eda阵营,就更加限制了国产eda的发展。
三巨头搞“赠送+培训”,这不就跟前世的千团大战、滴滴快的大战一样,烧钱抢市场罢了,自己又不是没见过。你们搞赠送,那我就搞补贴,不就是烧钱——当然,仅以自己目前的实力,还真烧不起这个钱!
想想小钱钱又要哗哗哗地流出去,于彬摸着额头,感觉一阵头疼。钱钱钱,真是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看来还得想办法多赚钱。
黄教授也知道国家搞熊猫系统的事,见于彬这么重视eda技术,当下也答应于彬,会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于彬组建eda实验室邀请人才。
第二件事情,就是电饭煲产品的研发。于彬建议,在研发团队现有电饭煲技术的基础上,开始研发新一代的电磁感应技术电饭煲,也就是前世大名鼎鼎的ih电饭煲。
于彬的想法是,反正有自己提供技术思路,研发起来难度应该没那么大,至少不用重新去摸索方向了。前世某些国人不是喜欢去日本抢购电饭煲吗?这一世自己就早点把国产ih电饭煲给弄出来。美得你脚盆鸡,让你们一边赚中国人的钱,还一边跟在美丽国屁股后头成天聒噪我们国家。
于彬将前世ih电饭煲的技术思路跟黄教授简单做了介绍,当然,也只能简单介绍,再往深了去讲具体的技术实现,自己也不懂啊。
听罢于彬关于ih电饭煲的想法,黄教授目瞪口呆,ih电磁感应技术用到电饭煲产品上,他之前听都没听说过。也难怪,这个时代西方国家还在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一些最先进的技术是不会对我国输出的。
黄教授总有一种角色弄反了的感觉,究竟你于总是技术专家,还是我们是技术专家?怎么从于彬的口里,总能时不时蹦出一些新的技术概念、产品研发思路,而且有些确实是涉及到技术层面了。
于彬尴尬地笑了笑,谎称是自己国外的朋友透露给自己的。黄教授狐疑地看了看于彬,脸上写满了不相信。老子信你就有鬼了,虽然你是于总,论年纪,也不过是个毛还没长齐的毛头小子,你能在国外有什么样的朋友,能给你透露如此先进的商业技术秘密。
黄教授的困惑倒是给于彬提了个醒,看来有必要未雨绸缪,在国外做一些布局了,以规避各方面的麻烦,方便自己将来产业方面的运作,尤其是美西方的限制打压。不过,要布局这些事,也还是要钱。
跟黄教授商量完这两件事情后,于彬就离开了小家电研究中心。产品技术研发黄教授会具体安排,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自己赶紧想法搞钱去。
于彬深刻知道,自己要干的事情虽然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钱”,只要能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那些事情就都有办法去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