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岁月不如歌 > 第91章 含辛茹苦

第91章 含辛茹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钓了二十来只龙虾,天色渐晚,虽然收获不丰,但也够上一碗大菜了,丁晓光便打道回府。

    小时候,在肖河钓龙虾,那是一钓一大桶的。那时除了龙虾,还有黄鳝。丁晓光的父亲丁秋枫那可是抓黄鳝的高手,每次出去必是满载而归。丁晓光随父多次“出征”,技术略有掌握,但却不能算是炉火纯青,不过一次抓上几条还是绰绰有余的。抓黄鳝,讲究的是眼尖、手稳、会判断。所谓的眼尖就是能在水田里快速发现小洞口,会判断就是能够通过洞口判断里面是否有黄鳝,以及这个洞口的另一个出口在哪,手稳就是在伸手堵住俩洞口,深入其中,在摸索之中发现黄鳝并快速锁喉,不让其挣脱滑走。丁晓光自始至终没能娴熟地学会这完整的一套连环动作。

    丁晓光回来后,就开始洗刷龙虾,处理黄鳝,认真地准备着食材。

    这些年王秋月已经不在田间劳作,确切地说不是不劳作,而是没有劳作的地方了——他们家的田地在上一轮的征收中已被收了去,补偿的钱全用在了两兄弟的学业及生活开支上。丁晓光倒是已经工作,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即使养活不了自己,丁晓光毕了业也没打算找家里再要一分钱。丁晓芒自己也争气,虽然天分没有丁晓光那么足,但努力也让他不仅读了一个好大学,而且凭借自己的刻苦,每年还没落下奖学金,加上办了助学贷款,所以,在学习的开支上丁母倒是省心了不少。

    田地被征收后,小镇的工业园区开始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王秋月也进阶成了工人,进了工厂,做了一名酒厂的拣货员,临时工一名,月工资1500元,每天工作10小时,每月调休四天。工作只半年,厂子又网罗了一拨年轻男女,而王秋月这种就被厂子以年龄偏大,不适合工作性质为由,给请了出去。好不容易身份转换,由农民到工人,结果就当了半年工人就下岗了。

    务工无厂,务农无地,真是不知说些什么好。好在王秋月一向乐观,没过多久就在镇上支起了一个流动摊位,开始卖炸土豆。丁母拥有一手好手艺,加之有钻研精神,一个普普通通的炸土豆,在王秋月的手上变出了花样,时不时推出一些“生肖土豆”、“数字土豆”等系列新品,于是生意也是红红火火。但这红火也不到半年光景,在一次城管的执法过程中,王秋月卖炸土豆的锅碗瓢盆煤气灶以及电动三轮车等一应工具全被收缴。不仅如此,还被罚了五千。挣钱不得,还倒贴成本及罚金,全折里面了。

    生活就是如此,给人希望,又让人失望,如果稍不留神,甚至让人绝望。没有置之死地绝地反击的勇气,那生活就会彻底地陷入无尽绝望的死循环中。

    好在王秋月是一个不认命的人。没过多久,她就在镇上一家竹子经销小作坊里找到了工作,这是一份真正按劳分配的工作——按件计价,但计价的基数却是低的十分可怜。王秋月的工作是用竹枝编织大扫把,一把五毛钱,一开始由于手生,她一天顶多编上五十把,那是两年前的事。现在技艺精湛了不少,王秋月一天能编个一百二十把,如果坚持早六晚九的话一天能编上一百五十把。这么算下来,一天能有个六七十块钱的收入。编织扫把只是其中一项工作,平日里还经常要随着小作坊的作业队伍外出,去几十公里外的深山竹林里捡竹枝,外出是每人九十块一天,还管午饭,虽说要起得更早,但是比起编织扫把,显得轻松一些,还挣得多。

    丁晓光丁晓芒兄弟二人不在家之时,王秋月一人的生活过得十分简朴。如果再说的实在一点,那就是十分艰辛。一日三餐,两顿粥一顿饭,至于菜方面,王秋月基本是靠自己腌制的咸菜拌饭。她在村里一块被征收后但烂尾没开发的荒地里,开垦出来了一片菜地,在上面种了些青菜,所以菜方面也能自给自足。加荤餐的机会不常有,这些王秋月从未跟两个儿子说过,因为这种加餐的机会,通常是两个儿子回家才创造出来的。每次儿子回家,她总是备好大菜,比如炖好的排骨汤,还有俩儿子最爱吃的红烧鸡。

    丁晓光虽不知母亲如此凄苦,但也能猜到个十之八九,但过去也是无能无力。丁母虽说总是觉得读太多书无用,出来还是得学艺做工挣个辛苦钱,但也一直没有放弃儿子的求学之路,毕竟读书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改变命运最好的方式。如果完全不读书,那就是彻底把命运交给了时代的洪流。

    丁晓光曾在高二的时候,就想辍学去打工,想早点替母亲分忧,早点承担起作为家中长子的责任,但是被王秋月对他大发雷霆,并表示“不好好读书,她就不想活了”要挟之后,丁晓光于是就断了辍学的念头。只是后来读书也没有读出什么名堂,白费了母亲的含辛茹苦。一想到这这些,丁晓光就会生出一些无地自容的自责来。这次一次性给了王秋月五万块钱,让丁晓光自己内心稍微好受一些,自己终于行了一次尽孝之实。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