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建设新城
依依突然想起了什么,轻轻拉着顾炎的衣角,咬着耳朵问道:“炎大哥,这地方看起来好像动工很久了,你事先怎么知道会迁任徐州牧啊,你和那个小皇帝这么熟吗?”
顾炎宠溺地看着依依,笑道:“你炎大哥又不是算命的,两个月前怎么可能会知道会迁州牧,本来啊,是觉得难民、流民迁居彭城郡、东海郡的越来越多,就想找一个景色好些的空旷之地,建一座小城接纳这些人。”
“哦,结果迁任徐州牧,正好用到。”依依恍然大悟。
顾炎将图纸还给工匠,看着新城上的槽基说道:“是的,我打算将徐州治所放在此处。”
依依眨了眨眼,说道:“那还要很久吧?”
领头的工匠见状回道:“回夫人,不用很久,若是普通木质结构只要不到一个月,土石结构大约两个月,史君修建的虽然都是大型建筑,但四个月内大部分建筑也能完工。”
听到工匠称呼自己夫人,依依脸唰地红了,变得有些拘谨。
“我把州内有名气的工匠都聚在这里了,先不修筑城墙,只是修建一些主要建筑,比如州衙、府宅、学堂这些,不会太久。”顾炎给依依解释道。
“不修建城墙?不太安全吧。”依依说得没错,没有城墙的城池,在这个时代确实不存在,不论遇到战争,还是平时流寇,都是大的问题。
“沐沂城在我州腹地,离彭城东海下邳三郡郡府都近,仗打到这里,那有城墙也没意义了。”顾炎笑着向依依解释。
“沐沂城?”依依好奇地问,“这是炎大哥起的名字吗?有什么含义吗?”
“也没什么原因,只是因为这个座城建在沂水和沐水之间罢了,”顾炎解释道,“若日后你有好的建议,可以再改。”
“不用改,炎大哥起的名字挺好听的。”依依笑着看顾炎。
顾炎看着图纸继续解释道:“不过对于匪患也不是毫无防备,新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设四个军营,留守的彭城军和长风军在此驻扎。”
“这样新城没有城墙,也不会有流寇敢到此犯事了。”依依想了想抢答着。
“依依就是聪明,庶务军务处理都在府衙中,除听事正堂外,还有各属官处理庶务的事厅和官舍。”顾炎笑着说道。
“官舍?那也有我的住处啊?”依依瞪大眼睛,带着丝丝的惊喜。
“给桓齐哥和你在外面盖个府宅,官舍太小多难受啊,”顾炎轻轻点了点依依的额头说道,“府衙不远处,要建一座很大的书塾,要能容纳六千名学子,从六岁到十六岁,要把整个徐州最有学识的先生都请来教书。”
依依看着顾炎,轻声地说道:“炎大哥,其实就像我们初识时候的感觉一样,我觉得你真的和其他人都不同,方方面面都不同。”
“那是自然喽,”顾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继续饶有兴趣地说道,“书塾就放在新城的东北角,最安静的位置,你们的府宅就建在州府的后面,我从府衙住处后门就能过去。”
依依静静地看着顾炎,并没有仔细听他在说什么,只是看着他认真投入的样子,自己也觉得很开心。
顾炎继续沉浸在自己对新城的规划中,武库、工匠、自己的秘密仓库,一个个地向依依介绍着。
“虽然暂不修筑城墙,但是轮廓还在,城四周每200步设立一个哨所,配备两名士兵。”顾炎指着图纸的四边。
过了半个时辰以后,顾炎才讲完自己的构思。
顾炎让工匠去忙,自己带着依依走到河边,指着一片河岸说道:“我准备在这里建一座憩苑,留作以后我们休息时来放松。”
依依看着顾炎饶有兴趣的样子,笑着说道: “炎大哥,这些你应该找萧大哥、齐哥或者朱一智他们研究这个,我对建筑可是一窍不通。”
顾炎看着依依调侃道:“这你就不懂了,修建房子当然得带‘夫人’一起来啊 。”
依依白了顾炎一眼,没有答话。
大兴土木的不止顾炎,小皇帝刘聪也开始新建别苑。
自从顾炎韩时中收复琅琊、城阳郡后,叛军莫名其妙地没有了任何动静,在许太后和大长秋徐让的提议下,皇帝布告天下选纳妃子,将本该八月进行的选妃提前到了五月,朝廷派遣大臣到各地为皇帝挑选年龄在十三岁至二十岁的美貌少女。
当然,在大汉,对于朝廷来说,向民间征收美女也属于征收赋税的一种,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
不仅如此,由于小皇帝继位以来宫殿园林都没有修建过,小皇帝不顾国库空虚,战乱未止,让中常侍张进负责修建一座别苑,虽然不大,但也引起了朝堂不满。
不过朝堂之上除了几个新晋的官员上奏劝谏被无视以外,三公九卿现在出奇的沉默,并没有人站出来劝谏小皇帝。
相比徐州的一片和谐,洛阳城内现在已经一片风云诡谲。
“将军,一切都准备就绪了。”秦回其属下大司马童靖汇报道。
“再等等,还差一点火候。”秦回其阴险的表情让人看着十分的不适。
韩时中到巴州后,正在积极募兵准备平叛,车骑将军辛应已派人与其商议破敌之计。
但巴蜀之地士族根深蒂固,韩时中初到巴州也是处处受制,如今朝廷国库空虚,向其拨付的军饷也刚够支撑一万州军,巴州并未受到叛军威胁,士族豪门对于平叛之事也并不重视,只是象征性地提供了些粮草和军饷,韩时中虽精于军务,但对此也只能感叹无奈。
先帝为削弱巴蜀士族势力,将益州从中间一分为二,北部五郡为巴州,南部四郡为益州。
但朝廷对巴蜀之地控制力并未加强,反而导致益州更加远离政治中心,效果适得其反,如今巴州五郡还好些,益州四郡虽无战乱,赋税也按期上缴,但对朝廷政令也是置若罔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