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王侯世家 > 第30章 君前奏对

第30章 君前奏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蓝春站的都有些缺水了,站了两个多小时,四个小时多了,蓝春想了很多,认为这可能是洪武皇帝的敲打。

    昨天和燕王朱棣相谈甚欢,给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以为蓝春要交好燕王,朱元璋绝对不会见除太子之外,任何一个藩王势大的。

    已经正晌午,一名小太监走过来,说:“蓝大人,陛下在谨身殿宣你。”

    蓝春麻木的点点头,艰难的迈动笨重的双腿。

    谨身殿在奉天殿之后,中间有个华盖殿交接,谨身殿是后殿,正是朝会下了来接见群臣的。

    又走了一公里左右,才进到谨身殿前,带路的小太监通告,门口的太监进去再给朱元璋说。

    蓝春才慢悠悠的走进去。

    后殿就不是那么大了,但因为停了地火龙也比较冷清。

    朱元璋倚靠在胡床上,批着各地的奏折,蓝春离五十步就跪下行礼了。

    朱元璋停下了手中工作,缓缓说:“听太子说,你是一个忠厚之人!”

    蓝春不敢抬头,回道:“太子谬赞,忠厚正是臣的本分。”

    朱元璋将身上裘衣紧了紧,说:“近前来,赐座。”

    蓝春紧忙谢恩,慢慢起身,小步快走,到了朱元璋身前的椅子。

    椅子还有些余温,想必上一个召见的臣子刚走没多久。

    蓝春还没坐稳,就听朱元璋提高了一个音量,斥道:“那我为何见你有反骨啊?”

    蓝春还没坐好,听见此话大惊,又连忙跪在地上。

    颤抖着声音说:“陛下何出此言?是何人所进谗言!竟要陷我于不忠不义!”

    在古代封建社会是指那些特立独行、不忠不义,和具有叛逆性精神的异端之人。

    朱元璋出此言,蓝春感到脖子一凉。

    朱元璋起身,按住了蓝春的脑袋,点了点他凸起的后脑勺。

    “那你解释解释,你这反骨是怎么来的?”

    抖了半天蓝春才反应过来,朱元璋说的是他的枕骨。

    古代的人从小生下来,头也比较圆润,可是中国古代枕头都喜欢,石、木、陶、瓷等硬质枕。

    而软枕头基本很少,因为用料是皮、棉、绒、丝等稀有的材质,比较昂贵且容易发霉损坏,民间基本用不起。

    棉花是宋朝末才开始大面积种植的,但古人的粮食产量不高,能种粮食的土地基本都种粮食了,棉花产量只够棉衣、棉被等保暖物品。

    这就导致小孩从小就睡的扁平头,上到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基本没有几个是从小就枕软枕头的。

    而蓝春就不一样,家里也有条件,从小就只习惯枕软枕头,所以枕骨并没有太平了,显得蓝春头比较圆。

    而那些有反骨的人,都是后脑勺凸起,整个脑袋看起来浑圆饱满。

    蓝春小心翼翼的抬起头来,说:“臣冤枉啊!”

    接着,就从人的身体结构,到历史上枕头发展史,一直到人们对此的误解讲了一遍。

    朱元璋也听的有滋有味,待蓝春讲解完毕,才问道:“你是怎么有如此标新立异且与众不同的奇趣见闻的?”

    蓝春腆着脸一笑,说:“臣从小不好读圣贤书,喜欢读奇人异事,古今传闻,学的不精细,却见识比较广泛。”

    此时,一边的大太监上前提醒朱元璋该吃午饭了。

    朱元璋问蓝春吃过了没有,蓝春自然没有吃过,便被朱元璋留下来一起吃午饭了。

    朱元璋的午饭还是比较朴实的,不像后世什么全席如此奢侈浪费。

    也就四菜一汤的标准,但蓝春饿啊,虽还是尽量克制着,但依旧还是风卷残云的速度吃完了。

    而朱元璋才吃了不到一半,朱元璋反倒挺高兴,如此生猛能吃的年轻人,平常在他面前吃饭的臣子都哆哆嗦嗦,没吃两口,剩下的都喂狗了。

    “不够吗?不够我这也吃不完,赏给你了。”朱元璋说着,边将自己不爱吃的菜,示意太监赐给蓝春。

    蓝春也不客气,说:“那谢陛下赏赐,俗话说吗,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朱元璋听闻,哈哈一笑。

    边吃边聊,蓝春虽不聪明,却有着更广阔的见识和高层次的格局,从古今到天下,无数朱元璋没有听过或不了解的见闻,让他充分的认识了世界的广阔。

    “瓷器和丝绸,在你小子说的欧洲真那么值钱?几乎和黄金等同?”

    “是的,我听帖木儿汗国的商人说的。帖木儿汗国在昆仑山以西,是蒙古国的分裂国家。”

    “帖木儿汗国是什么人?”朱元璋问。

    “突厥人,蒙古帝国的分支。”蓝春想了想,以他能接受的方法解释道。

    “元朝如此强大吗?”朱元璋并不觉得蒙古人如此的强大,都被撵到漠北了。

    “元朝并不强大,他只是汗国之一。”蓝春摇了摇头,接着又解释起来四大汗国。

    现在也只有西域的东察合台汗国和最北方的钦察汗国(金帐汗国),两个汗国还存在着,其中东察合台汗国也离分裂不久了。

    朱元璋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想要更细致的问。

    蓝春起身拱手道:“太史公宋濂老先生如果在的话,仍然可以为陛下更多的解读,臣所学较浅,只能浅谈一二。”

    蓝春前不久看过宋濂和王袆主编的元史,相比于后代,只有七七八八的内容,一是编写的比较粗糙,很多都比较模糊,也没有时间修订,二是元朝文献存留较少,其中很多都是蒙古文,要翻译和编译。

    朱元璋想起了他前不久还想将宋濂一起卷入胡惟庸案,还好被马皇后和太子给劝住了。

    朱元璋说:“宋濂其孙宋慎与胡惟庸案有染,朕已判其流放,无需多言!”

    蓝春跪下稽首道:“陛下三思啊!宋濂老先生无论人品还是文品,都可称之为洪武典范,且今已七十岁高龄,受不起如此劳累啊!”

    朱元璋其实也有些意动了,但令已出,再也不能朝令夕改,也没人敢这时候碰他的霉头。

    “那也不能纵容子孙犯错!他宋濂面子再大,也大不过国法!”

    朱元璋沉声呵斥,但蓝春知道,这事可大可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