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遇上
“所谓宝刀赠英雄,也只有用了它,它才是宝刀,把它藏在匣子里,那也只是个装饰品而已。”张屠户也劝说道。
春暖也劝说:“洛白哥哥,大不了,张大叔的肉铺匾额,你以后都给他包了。”
不愧是活跃气氛大师,听春暖这么一说,众人都笑了起来。
何洛白也不再犹豫,恭敬的朝张娘子行了一礼,接过匣子道:“洛白多谢张娘子馈赠,我一定不会辱没了它。”
张娘子笑道:“也不用这么郑重,这只是一支笔而已。”
春暖这才想起,刚才进来时,张娘子正在打磨的好像就是笔杆了。
这爱好真雅致啊!
众人又聊了一会,春暖这才想起,要跟张大叔定一头猪,双方商量好大体时间,到时候会提前来县城告知一声。
听说是何洛白要盖新房子,张大叔和张娘子都恭贺了一番,众人这才告别了张屠户两口子,去粮店里购买米面了。
路上花昭花昀两人,看着春暖和何洛白,都羡慕不已。
“我真的是佩服暖暖和大哥了,每次进城都会有奇遇啊!”花昭羡慕道。
“堂哥,你也别流哈喇子了,这都是他俩的本事。等咱们也出息了,说不定好事就来了呢!”花昀兴冲冲道。
以后他决定了,不管忙不忙,只要春暖和大哥进城,他非得死皮赖脸的跟着,跟的多了,也能学点与人交往的皮毛不是。
几人说笑着正路过酒楼,店小二眼尖,一眼就看到了春暖,连忙出来招呼,“花家小姑娘,今天来城里玩啊?”,一边朝后堂喊道:“李子,赶紧去喊赵掌柜,就说花家小姑娘来了。”
春暖本想打声招呼就走人,这一听,连赵掌柜也要惊动,也就不着急走了。
胖胖的赵掌柜连围裙都没脱,就跑了出来,连声喊道:“花侄女,花家侄子,赶紧着,里面请。”
其他几人也就不好在外面待着了,都跟了进去。
赵掌柜也不废话,直接道:“侄女啊,这个葛根粉丝是供不应求,这不,我都得亲自上灶房了,花侄女能否直接给我们酒楼送货啊?”
春暖一听,又来活了,点头道:“那当然可以了,赵大伯可得给个公道价啊!”
赵掌柜一听,顿时乐了,笑道:“别忘了,这酒楼粉丝的利润也有你家两成啊!你粉丝卖给咱们价格太高,你从酒楼拿到的利润可就少了啊!”
春暖也乐了,知道赵大伯是在打趣她,笑道:“原来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啊。”
众人都笑了起来。
谈好生意,赵掌柜吩咐了一声店小二,给他们整几个菜,非得让他们吃了再走。
盛情难却,再推辞就太见外了,所以花家众人第一次进了酒楼吃饭。
上的都是硬菜,什么红烧肘子啦,茱萸炒肉啦,清炖排骨啦,反正几人最后吃的都有点撑着了。
就在春暖他们要出酒楼时,赵掌柜又追了出来,“花侄女,还忘了个事情,那个腌鸡蛋你家还有吗?”
春暖眨巴了下眼睛,这个还真有,自从抄书挣了钱后,春暖想着一时半会也没别的进项,就多买了些鸡蛋鸭蛋,都给腌上了,想着即使卖不出去,这个又不怕坏,农忙时或家里来人时,煮熟了切上一盘,也是道菜不是。
当时送给赵掌柜腌鸡蛋,也是存了卖给酒楼的心思,她这都忘了这一茬了。
看着赵掌柜炯炯的望着自己,春暖点头:“我家腌了好几百只呢,这次还有腌鸭蛋呢,这个蛋黄大,更好吃呢!”
“那感情是好啊,今天你们走时来告诉我一声,我派人送你们回去,顺便再拿100个腌蛋回来。”
春暖笑呵呵的应了。
出了酒楼大门,花昭和花昀对视一眼,这生意也太好做了吧?怎么以前没发现,银钱这么好赚啊?
几人也不再耽误,直奔粮店,买了很多细粮,每个人背篓里都装满了。
路过布铺,何洛白拉了春暖一起进去了,花昭花昀紧跟其后。
这次是何洛白开口:“请问店里有适合她穿的料子吗?要细棉布的。”
何洛白知道春暖喜欢穿细棉布衣服,她有次说过:“农家人还是穿细棉布好啊,既吸汗又结实,还不会刮了丝。”
店里的伙计还认识春暖,笑道:“小姑娘来了啊!”
春暖也笑着说:“小哥安好,今天又来给你送生意了,可得给我们优惠些啊。”
伙计笑着应了,便从柜台里取了很多适合小姑娘穿的花样来。
何洛白给挑了一匹嫩绿色,一匹鹅黄色的,又拿了一匹藕荷色的,正适合小姑娘穿。春暖也不矫情,统统收下。
但何洛白要再伸手的时候,被春暖制止了,这些够她做好多身了。
何洛白又给花家女人们拿了几匹深颜色的布料,男人们就那几种,也拿了几匹,还特意拿了些适合读书人穿的天青色。
怀里有钱就是爽啊,想买多少就买多少。
虽然大哥给家里人都买了,但是哪有自己有钱来的爽?哥俩又酸上了。
出了布料铺子,几人的背篓都满当当的了。还有重要的事情没做呢,那就是去陶瓷作坊,看看能不能做春暖说的盆。
到了陶瓷铺子,里面还是那么的拥挤,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陶制品、瓷制品摆的琳琅满目。
见到有人进来,店里伙计从角落里走过来,看到春暖,眼前一亮,这小姑娘买东西大方啊,虽然买的都不是贵的,但是买的多啊。
“这位小姑娘,这次来点什么?”
春暖笑道:“想过来问问,贵作坊里能烧制定做的陶瓷品不。”
伙计连忙应道:“可以可以,不过得制陶师傅看过,才知道是否可以做。”
“请问师傅在哪呢?”
伙计喊来另一个小伙计,对他吩咐道:“柱子,去后院看看刘师傅忙不忙,就说有人要定制。”
那个半大孩子一溜烟跑去了后院。
不多时,传来沉稳的脚步声,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从柜台后面绕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