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刘宏病逝
吴歌带领天下文人,有志之士参观藏纳百书的文学天一阁。
天一阁,如同一个储存智慧的宝库,承载着历代文人墨客的智慧结晶。
吴歌带领着一众文人墨客迈步走进阁楼,一股淡淡的墨香气息扑面而来。他顺着一条狭窄的楼梯缓步而上,眼前是一排排摆放整齐的书架,上面陈列着琳琅满目的书籍。
每一个架子都标明了类别,轻而易举的便可找到自己想看的书籍。
书架背后,是袅袅升腾的文人香炉,散发出淡淡的檀香,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人群中有一书香装扮的文人目光落在了一本古书上,那是道家经典《周易》。
他轻轻拿起书本,耐心地翻阅,触摸着历史的沧桑。
文字间流淌的道理,让人感悟到古人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他自言自语道:“天人合一,周易八卦,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蕴藏着天地万物的奥秘。”
在天一阁的书架前,众多文人皆是来到各自喜爱的书架前拿起书籍观摩,交流着自己的心得体会。
有人倾心于史书,探寻历史长河中的智慧;有人对佛经深入挖掘,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还有人对诗词歌赋,篆刻艺术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各种各样的学问结合成了一幅独特而绚烂的图景。
金色阳光透过高大的雕花窗户洒在地板上,将整个大厅照得明亮而温暖。闻到浓郁的纸香和油墨味,使人对书香气息感到愉悦。大厅中央摆放着一个巨大的木质桌子,上面放着笔记本、笔和纸张,供读者随时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灵感。
铺满地面的大理石使人行走时发出回荡声,沿着一排排书架继续向前走,便来到了二楼。这里是个静谧而宽敞的阅读空间,有着一部分开放式的长桌和椅子供人休憩。上方的拱形天花板以壮丽的壁画装饰,描绘着古代学者们的智慧与勇气。传统还未遗忘,这里仍然保留着木质地板,沿袭着历史的痕迹。
顺着螺旋楼梯再往上走,来到了最神秘、最宏伟的三楼。这里是最适合静心思考与阅读的地方。大厅中央有一座钟塔,镶嵌着美丽的彩色玻璃窗,当阳光穿过彩色玻璃散射出来时,整个大厅仿佛变成了一个斑斓的梦境。钟塔内部高高的圆顶上挂满了曲线优美的吊灯,借助巨大的窗户,透过细微的尘埃,映照出一抹神奇的颜色。
三楼是较为私密的区域,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角落。抬头望去,四周的书架满满当当,差不多都涵盖了世界上的各种主题和语言。以图书馆为设计初衷的阁楼书苑也成为了城市的文化聚集地,吸引着大量的学者、研究员和爱书之人。这些人聚集在这里,交流想法和见解,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
吴歌微笑着看着眼前的一切,然后便是静静地退了出去!
刘备此时也发现了消失的吴歌,当即也顾不得感慨此间书籍对着身旁曹操低声道:
“孟德兄,吴歌刚刚悄悄退了出去,恐怕会对我等不利,我们也快走吧!”
曹操本就谨慎,此时听后也只得放下手中书籍,回应道:“事不宜迟,我等也算见识到了,现在就且先走吧!”
同时刘宏已经在张让以及一众宫廷侍卫的带领下离开了冀州!
刘备、曹操几人也是策马离去!
吴歌站在城墙之上,看着鬼鬼祟祟离开的家人,嘴角微微扬起!
张辽在身旁开口道:“主公!是否要在下……”
吴歌摇了摇头,平静道:“有时候没有对手也是一种寂寞!随他们去吧!我们也会去准备一下晚上的灯会吧!”
“喏!”
身侧赵云、黄忠、张辽皆是点头应是,心中感慨,“主公才是真英雄也!不屑行小人之事!”
不知情的曹操、刘备几人还在庆幸自己跑得快,没有遇到过多的麻烦!
殊不知,吴歌就站在城墙上看着他们离开!
……
晚上!
诺大的第一届“冀州文人灯会”,又是在几艘大型的游船上展开!
吴歌位于为首的一只大船上,昂声道:“第一届冀州文人灯会现在开始!”
“好!”
郭嘉带头称好,一众文人皆是拍手称赞。
就在此刻!
“砰砰砰!”
随着吴歌话音落下,现场直接放起了鞭炮和烟花!
“快看!天上的那是什么?”
“好美!”
一众文人都是从来没有看过烟花,此时皆是感叹道:
“自从来了冀州,我才知道以前的20多都白活了!”
“是呀!”
“别说了,我明天就要去考进冀州第一学院,让家族都搬迁过来!”
“是的!”
“是的!”
众人都是频频点头侧目!
吴歌听着周边人的议论,知道这次算是圆满成功了,知道自己留在这里只会给大家很大的压力,便转头对着郭嘉说道:
“奉孝!剩下的大会便交给你了!”
“喏!”郭嘉点头道。
随着吴歌离开,众人皆是放开了手脚,郭嘉带着戏志才找到了荀彧,随后一众文人欢声笑语,高谈阔论!
经此一役,无数文人举家搬迁到冀州,更是让各州的财力、经济向着冀州涌来!
——————
189年5月!
刘宏回来后就一蹶不振,躺在病床上,此时刘宏慌乱的从睡梦中醒来,大惊道:
“让父!”
“让父!”
“让父!”
“臣在!陛下!”
张让听到刘宏的呼喊,慌忙的从殿外跑了进来,进门后看到刘宏顿时一惊:“陛下,你怎么了!”
“朕觉……得……朕……,朕准备册封…刘……”
“噗通!”
汉灵帝刘宏的手直接滑落在了床上!
“陛下!”张让直接惊慌失措的愣在了原地,如遭雷击!
“陛下,驾崩……了!”
刘宏就此离世,三国乱世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