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市场争议
朱瞻墉自信笑道:“皇上您一开口,二叔肯定没有意见。”
朱棣闻言,撇嘴道:“你小子少拿我当挡箭牌,乐安是你二叔就藩的地方。”
“你打算用他的地盘来做合营试点,光靠我开口可不够,除非你得让他点头!”
朱瞻墉笑道:“也就是说,只要二叔那边没有问题,爷爷你就答应?”
朱棣下意识点了点脑袋,旋即脸色一怔。
怎么感觉有种被套路的感觉!
乐安州,才回来歇息没多久的朱高煦在家中猛打了一个喷嚏。
他揉了揉鼻子,郁闷道:“这才刚降温,怎么就着凉了!”
合营提案传开后,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朝中的意见很快分为了两派!
北方官员趋于反对,而南方官员,特别是种桑养蚕地带,对于织厂改革还挺赞同。
要知道,从明造所给出的效率变化表能看出,新机器一旦引进,布帛产量激增,这些产品源源不断流入市场,换来的可是真金白银的政绩。
南方本就河运发达,商贸繁盛,每年上缴的税额都是一笔不可小觑的数目!
本就富得流油的地方,再配合上新机器,将会带来多大的财富,简直难以想象。
这也是朱棣默许朱瞻墉选择乐安试点的原因,乐安靠近北边,周边河运还算发达,但谈不上富庶。
这可比在南方试点要靠谱得多!
要是顺利推行起来,乐安建个织厂也不为过,对于汉王而言,也不会有太大的裨益。
如此一来,南方官员不会获益,北方官员的面子也有所照顾。
他越想越觉得朱瞻墉选的位置是如此的合适,可比抚州什么的好太多了!
不过此事的确得先让汉王答应,要不然谈再多都是空想。
尽管他可以一道圣旨甩过去,可这多少有些说不过去,谁也不清楚汉王就藩后心中在想什么。
突然就提出要拿人家地盘搞试点,是不太说得过去!
紧接着,朝臣们倒是统一提出了一个问题。
假定往后合营织厂不断增建,布帛产量势必会剧增,大明的市场能消化得了吗?
如果大明市场无法吸收,同时又得避免产量过剩,就得在市场上进行开拓!
打开外邦市场,出口这么多布帛出去,不断从别的国家捞金,只怕这些番邦不太能接受。
他们需要布帛,可是大量接受出口的布帛,不仅会对本地产业造成可怕的冲击,同时对本地货币流转也会有所影响。
现在很多地方不像大明,拥有如此多的黄金白银储粮,很多国家更希望多向大明出口,换取真金白银!
过去倭国就是这种策略,可惜他们没能及时发现金山银山,不然至少可以摆脱金银不足的窘境。
现在仅仅只能分得那么一点,哪里够流通的。
在大家看来,如果织厂的发展是注定存在上限的,那织厂的改革并不是非得进行的!
哪怕赞同引进机器的南方官员,也怕产量增加后,多出来大把的布帛最后烂在自己手里,最后便宜在倾销到国内市场,引起一波低价潮!
那样的话,对他们而言,这可不是什么好事,也算不得是亮眼的政绩。
这不仅仅是一个产业的事情,任何变故可能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对经济造成其他的影响。
这个悬而未定的问题自然也被带到了太子府。
朱高炽听后连连摇头:“瞻墉这孩子这次太急了!”
“明明知道市场有限,还要执意推进,一旦货品滞销,到头来苦得还是种桑养蚕的老百姓还有贩卖布帛的商户!”
“朝廷的决策,百姓来承担后果,如此往复,如何让百姓对朝廷官府产生足够的信心……”
他第一时间就让下人将朱瞻墉喊过来。
朱瞻墉一脸懵圈地从晋王府过来,来到太子府正厅后,听着自己老爹絮絮叨叨讲了一大堆。
他纳闷地挠了挠头:“怎么会没有市场呢,市场不是挺大的吗?”
“先不说大明版图辽阔,北可出口蒙古、奴儿干,东可出口高丽和倭国!”
“南可出口交趾番邦以及东南海域的小国,西可出口天竺,亦力把里和帖木儿。”
“爹,我都还没有说真正的海外,如今新船建成,只要速度再继续往上提一提,更遥远的国家都能够收到大明的货物!”
“只要大明率先发展起来,全世界都是大明的市场!”
“今后再改革明钞,构筑货币体系,手握金银储备,提升明钞在国际上的价值。”
“爹,终有一日,万国臣服不是梦!”
朱高炽眨巴着双眼,被朱瞻墉一番话忽悠得有些转不过弯来。
这小子心里到底还藏着多少点子?
他能感觉得出来,如今织厂改革仅仅只是朱瞻墉心中目的的一小步。
不过刚才朱瞻墉的回答的确有说服力,就算周边市场真的不接收,如今船速大大提升,广袤海域仍有无限可能与机会!
只是谁又能保证,海外还有其他广阔的市场呢。
他揉了揉眉心,只觉得朱瞻墉突然给他输出了很多新的观念,让他需要好好消化一下。
朱瞻墉咂了咂嘴,解释道:“爹,我刚才说得那些还比较遥远,总而言之,你一定要相信,织厂改革是正确的,也是大明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今后大明还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工厂,未来将会被改变的行业还有很多。”
“大明不缺市场,至于其他市场现在何方,这个的确很关键!”
“三宝太监前阵子不是出门办事去了吗,应当让爷爷速速召回,他将会成为大明海路市场扩张大业的重要一员!”
朱高炽神色一愣,没想到朱瞻墉还要将郑和给拉过来。
如今郑和下了那么多次西洋,海外奇物带回来的已经够多,威慑足矣!
朝中现在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声音,认为郑和不必继续出海,朝廷也不需要继续在这上面拨去银两!
然而朱瞻墉在听到自己老爹的提醒后,心中嗤之以鼻。
一群井底之蛙,他们能知道什么。
我不仅要让郑和下西洋,我还要让郑和环游世界,走一遍麦哲伦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