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狠人刘福通
【兜兜转转了三年,朱重八还是选择回到了他最熟悉的地方,皇觉寺,毕竟这里是除了家以外,第二个让他感受到了温暖的地方。
彼时的朱重八已经二十岁了,老住持见他实在是走投无路了,最终还是收留了他。
而这一次,朱重八在皇觉寺里又当了三年的和尚。
由于如今的他已经不再是初生牛犊,朱重八学会了倚老卖老,在皇觉寺里以老和尚自居,自然而然的避开了那些繁重的体力活,跑到藏经阁管理经书。
那段日子里,朱重八学会了识字,也学会了读书,虽然藏经阁里都是些枯燥的经书,但朱重八时常会借着外出化缘的机会到附近的村镇里找一些读书人借书阅读。
借不来就偷偷的用藏经阁里装订精美的经书和那些读书人换。
彼时的读书人也都在因为吃饭问题而发愁,用一本一文不值的破书换来一本装订精美,一看就能卖个好价钱的经书,这买卖不亏。
而朱重八则趁此机会疯狂的汲取着各种各样的知识。
就这样,一直到朱重八二十四岁这一年,民间出现了一支红巾军,他们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发展成了一支规模巨大的起义军。
彼时的朱重八对义军什么的并不感冒,毕竟如果不是走投无路,没人愿意去参加那种需要每天把脑袋别在裤腰上的起义军,死亡率太高了,活着不好吗?
可是,寺庙里却有不少年轻的和尚选择偷偷离开了寺庙,参加了义军。
老住持从未阻拦,甚至还鼓励年轻的和尚们走出去看看这大千世界。
受此影响,朱重八也有些心动了,但他很纠结。
一方面他见识过亲人的死亡,所以对自己的命看的十分重要,简单来说就是怕死,而参加义军每天都要打仗,朝不保夕,随时都有可能战死。
但与此同时,他又渴望出去建功立业,因为一旦飞黄腾达了,他就能摆脱这种饥寒交迫的苦难日子。
朱重八为此特地用珈蓝殿里的算命签子算了几卦,结果算了三次竟是都要他去参加义军。
但朱重八还是没敢去,原因很简单,彼时的他终究不过是个普通老百姓,怎么可能有那种不顾一切去搏一把的勇气?
直到一封信的到来让朱重八终于做了决定。
这封信来自于朱重八的发小汤和。
汤和与朱重八在儿时曾一起结伴放牛,关系很好。
后来朱家分崩离析,朱重八被迫离家流浪,汤和也差不多。
只不过与朱重八不同,汤和在离家后不久便落草为寇,集结了一帮弟兄靠着四处劫掠混日子。
相比于一般的山贼土匪,汤和因为自小就吃过地主乡绅的苦,所以他每次都是劫富济贫,在民间有着一定的声望。
红巾军崛起的时候,濠州也出了个叫郭子兴的人起兵造反,号称是红巾军江淮分支。
汤和接触过这个郭子兴,觉得对方是个能成事的大人物,于是便带着一大帮绿林好汉们投靠了郭子兴。
由于汤和身形高大,又讲信义,很快便得到了百夫长的位置。
这时的汤和想起了自己的儿时玩伴朱重八,偶然一次机会他知晓朱重八就在皇觉寺,于是便写信给朱重八,邀请他一起参加红巾军。
汤和的信件其实很简单。
咱老汤发达了,兄弟你来投奔我,哥们带你吃香的喝辣的。
朱重八收到信件以后顿时心动了,但他还是有些犹豫,毕竟参加红巾军就等于是造反,被抓住了可是要杀头的。
但有句话说得好,叫时势造英雄,朱重八便是如此,他原本在收到信件以后还在纠结,却不想同寺庙的一个和尚在无意间发现了这封信。
彼时的元朝朝廷下令只要有人举报红巾军的踪迹就可以得到赏钱,于是这个和尚毫不犹豫的就跑去官府举报朱重八了。
得到这一消息的朱重八顿时明白他已别无选择,当晚便偷偷离开了皇觉寺,去投奔汤和了。】
明,朱元璋看到这忍不住嗤笑了一声。
遥想当年,他本来并无争霸天下之心,只想稳稳当当的度过一生,要不是这个举报他的和尚推了他一把,他或许也就没有今天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他还得多多感谢这个和尚呢。
【说起红巾军,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韩山童,本是白莲教教主,一心反元,早年间他四处传教,等待时机一至便举兵造反。
然而尴尬的是,由于事先准备不够充分,韩山童造反的时候只有三千乌合之众追随,很快就被元朝官府镇压,韩山童也被砍了。
按理说这次起义应该算是失败了。
但事实上并没有,韩山童的一众追随者里有一个叫刘福通的,他可是个狠人。
韩山童造反失败,刘福通却带着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躲进了山里,逃过了官兵的搜捕。
刘福通在躲藏期间越想越气,自古但凡是起义多少都曾辉煌过一段时间,哪像他们这次才刚开始就被灭了。
于是刘福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们还剩下近千人,要不要打个回马枪,杀那些官兵一个措手不及?
同行的许多人都觉得他疯了,但随后刘福通指出他们现在躲在山里也只是暂时安全,等到后面全天下都开始通缉他们的时候,他们必死无疑,还不如趁着现在,官兵们都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回去打一波,没准能搏出个未来来。
众人一听也是这个理,于是就跟着刘福通一路杀回了城里。
不出刘福通所料,城内的官兵根本没想到这帮造反的刁民居然还敢打一波回马枪,猝不及防之下直接被杀得溃不成军,刘福通也趁机夺下了城池,正式的竖起了红巾军的大旗。
彼时的天下已有许多野心家意图造反,但他们并未立即采取行动,而是在暗中观察刘福通,想看看他的红巾军到底能混成什么样。
而刘福通也是个军事奇才,他在正式起义后立即开始大肆招兵买马,训练部队,很快就拥有了一支近两万人的军队。
彼时的元朝终于出兵了,他们第一次动用了四万人,结果被刘福通打了个落花流水。
后来又出动了五万人,结果这一次更离谱,刘福通只用一万精兵就将元朝官军打的就地解散。
这两战让刘福通声名大噪,投靠他的人越来越多,不知不觉间红巾军从两万人扩编到了十万人。
而刘福通也是个冷静的人,他深知之所以前两次能赢是因为元朝的军队都轻敌了,后续元朝只要集中兵力来剿灭他,他这十万人根本不够看的。
于是刘福通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