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下乡寻找治病办法!
元州多山,多水,环境适宜,唯一的缺点就是交通不太好。
早上,孙文元先驱车10公里来到施普山下。
然后又搭乘牛车走了10公里,才找到韦丽生活的村子。
一番打探之后才找到韦丽家,一栋精美的木屋。
屋檐下挂着许多珍贵的草药,院中的簸箕中也晒着一些草药。
药材的处理有讲究,有些需要风干,有些需要晒干,有些需要烘干……
孙文元只看主人家处理药材的手法,心中就有数了。
这里住着的人肯定懂一些药材知识。
偏远地方的人,懂药必定懂医。
因为他们可能还需要为村子里的人看病。
医术不一定有多高,但他们知道的偏方肯定多。
“多半是错不了了。”
孙文元心中闪过一个念头,抬脚就走进了院中。
孙文元的穿着和村中人不同,一看就是外面来的。
至于是游客还是别的就不知道了。
“小兄弟,你找谁?”
一声带着地方口音的问话,从屋子里传了出来。
孙文元在来之前就想过各种情况。
结合现在的情景,他选择了一种应对方式。
“我是贞无市精诚医馆的医生,今天过来义诊,听说这里有位同道,特意过来看看。”
孙文元的话刚说完,一个抽着旱烟的中年就走了出来。
他打量了孙文元一下,见孙文元没有穿白大褂也没带工具,根本就不像是来义诊的医生。
以前也有医生过来义诊,但无一不是大包小包带着一大堆东西过来。
像孙文元这样连个听诊器都没有的,还是头一次见。
“你想怎么看病?”
中年人一边抽烟一边对孙文元问道,看他的样子,明显是不太相信孙文元。
孙文元也不解释,不慌不忙从身上拿出一个针灸包打开。
只见里面密密麻麻的有几十根银针。
“我只需要一张桌子两张凳子就可以了。”
中年人一看孙文元的针灸包,就猜到孙文元的身份。
孙文元后面的话说完,他就更加确定了。
“中医?你年纪轻轻,能行吗?可别扎坏了人。”
中医治病,医生年龄越大越吃香。
这几乎就是绝大多数人的想法。
孙文元明白这点,也不想多解释。
他盯着中年人看了一会,突然说道:
“如果我没看错,你咽喉有毛病,而且久治不愈……可对?”
孙文元的话说完,那中年人也不再抽烟了。
“有点本事,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孙文元微微一笑说道:
“从你出来开始,我就发现你吞咽的时候都会微微皱眉,这个时候,你会吸一口旱烟。”
“吸完烟之后,你又会露出舒爽的表情。”
中年人动作一顿,接着说道:
“仅凭这一个动作,你就判断出我咽喉有问题吗?”
孙文元摇摇头。
“这只是其中之一,最关键的是你在烟丝中掺杂着麻黄。不过你似乎用错了方法。”
“胡说,医书上说……”
中年人的话开了一个头就没有再说下去了。
再说下去,岂不是变相承认孙文元说的对嘛!
孙文元接过话茬,将医书上的记载背了出来。
“治咽喉中痛痒,吐之不出,咽之不入…… 以青布裹麻黄,烧,以竹筒盛,烟熏咽中。”
随着孙文元的背诵,中年人的表情开始出现了变化。
先是脸色变得很难看,接着又露出迷茫的表情,最后又出现惊喜的表情。
到孙文元背完之后,中年人已经呆住了。
他不知道孙文元为何知道这些记载。
惊讶之下,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你是从哪里看到的,这是我家传医书上记载的原话,不,似乎比医书上记载的还要全。”
孙文元摇摇头,对着中年人说道:
“我刚才背诵的篇章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喉病第七,作者是孙思邈。”
“孙思邈从哪里知道的?”
“额……”
“有没有一种可能,你家传医书……是抄别人的。”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备急千金要方》有四十多个版本……作者孙思邈是唐朝人,那个时候,你家的医书可能……”
说孙思邈,他可能不知道,但说到唐朝他就知道了。
中年人听到孙文元说到唐朝,心中其实已经相信了几分。
孙文元见状,又接着问道:
“冒昧问一句,你祖上是干什么的?”
中年人没有立刻回答,像是在思考,又像是在回避什么。
几分钟之后,他像是下定了决心一样,用烟杆指了指周围,说道:
“我家世代以采药为生,到我曾祖父那一辈开始给村民看病……”
孙文元听完中年人的家族史,心中已经有了一些猜测。
古时候医生的地位虽然不高,但也是一门手艺。
一个人想要学医,最少也需要花费十多年的时间。
在中年人话中,其曾祖父一辈子就生活在村中。
那他的医术从哪里来的?
他家以采药为生,那就有可能是其曾祖父外出卖药的时候偷学的。
借着外出卖药的机会,每次偷学一两个方子。
时间一长,可能就成了一本书。
孙文元虽然想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但他却不能马上提出来。
主要是怕中年人多心,以为孙文元图谋他家祖传医书。
“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