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平妻
纪言蹊作势就要去捂张若晴的嘴,瞪了她一眼,而后又不免为张若晴打起了不平
“不过她也的确过分了些,那你可想好对策了?”
“对策?这有什么好对策的。”
张若晴不以为意,“哪家后宅能没几个妾室,他们若喜欢,便抬进来就是。左右不过是些婢妾罢了,我才是正房太太,难不成她儿子还能为了妾室休了我不成?妾室若是懂事,留着便留着,若是不懂事,要打杀或是发卖,也不过我一句话罢了。”
张若晴这话说得半点不像是出阁不到一年的姑娘家,倒像是看透世间炎凉的老人似的。
是以纪言蹊半晌才回过神来,呐呐地道了句:“你倒是看得开。”
“我与传智本也没什么感情,自然看得开。他需要一个妻子为他传宗接代、料理后宅,我需要一个丈夫给我衣食无忧、半生庇护,如此而已。”
纪言蹊笑了笑到底是没接话,每个人对待感情与生活的态度都截然不同,但只要他们都在为生活而努力便好了。
纪言蹊与张若晴话毕,就听见墨英来报,说是张氏允了纪言倾入席,纪言蹊听了只是笑,知道今日这出戏张氏定是满意无疑了。
萧大学士还未入仕前就娶了张氏,张氏此人本也就是一乡野村妇,是丈夫入仕后才学了官家夫人那一套做派。
可不论张氏面上装得再像,可眼皮子也再是浅不过,虚荣至极。
只可惜肚子里是半分墨水也无,也只能凭着患难夫妻的名头在萧家作威作福。
纪言蹊今日特意给足了张氏颜面,只有这样才能叫张氏得意之下生出旁的心思。
当初纪家势弱,纪言倾无法给学士府带来什么好处,张氏便逼着纪言倾做妾。
如今若是能从纪言倾身上得到好处呢?
纪言蹊想,张氏定会给她一个满意的答案。
苏瑾珩下午衙门还有事务,纪言蹊便借着由头与苏瑾珩一道离开了。
虽说齐王夫妇当日并未参加完宴会,可等宴会一结束,风头最盛的仍是夫妇二人。
纪言蹊在宴上的那两句诗给足了大家伙儿颜面,各位官家内眷也乐得给纪言蹊做面子,是以人人都夸道齐王妃才情斐然,与齐王殿下乃是天作之合。
想要得个贤良的名声不易,还得悉心维持,但一个好名声的好处,却也足够让人眼红。
这不,一个德才兼备的王妃,总会给纪家带来些好处。
自打西城指挥使出事之后,五城兵马司的官吏们人人自危,个个都铆足了劲儿做事,一时间叫这京都的守卫工作做得如铁桶一般。
便是这京都城里飞进一只蚊子,也要分个公母。
不过这几日,倒是有一支人数不少的军队大摇大摆地进了京都,叫人们纷纷猜测起了这队人马的来历,过了几日才听街头巷尾的传了出来。
前些日子进京来的是如今坐镇西北的乔家军,西北之地虽苦寒,却是边陲重地,是个练兵的好地方。
说起来,乔家军以前还姓洛,后头被拨给了乔连春,原本在镇国将军府吃香喝辣的士兵到了那等苦寒之地,不论是心里还是身体都是极为不适的。
听说初到西北时,那帮子人可没少惹是生非,最后倒是叫乔连春身边一位叫冯文的副将收拾得服服帖帖,至此不再造次,安安分分地跟了乔连春。
此番进京的乃是乔连春及其嫡子乔宸权,其一为入京述职,其二便是给自己儿子定亲来了。
乔连春虽然手握重兵,但这京都的官家千金们都是柔柔弱弱的,西北那等苦寒之地怕是吃不消的。
是以,官吏太太的圈子里头纷纷猜测乔家是要在留京武官里头选一位,最后的结果倒是大出所料的。
乔家嫡子乔宸权最后定下的,是城南纪家府中的嫡六女,纪言芙。
乔家走的武官路子,纪家则是文官,当年乔连春升任工部侍郎时还挡过纪淮安的官路,两家兜兜转转了几年,最后竟然还能结成亲家。
也是怪事!
外人看不透,纪家人也是迷迷糊糊,不过左右纪言芙一门心思要嫁乔家,纪家人也就如了她所愿。
两家结亲的消息传出去后,又成了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人人都说纪家真是走了狗屎运,个个女儿都嫁得好。
不论嫡出庶出的婚事都能拿得上台面,特别是还出了一个齐王妃。
仔细想想倒也有几分道理,便是素来不显的纪七姑娘定的亲事都是状元郎,谁人能够不道上句艳羡啊!
这话传到纪言倾耳朵里时,她已被萧家默许扶为了平妻,虽是比妾室的身份光鲜了许多,但到底还有个正妻压在她上头。
纪言锦虽是继室,却是实打实的正妻,一旦宋燎承了郡公爵位,那纪言锦便是诰命加身的郡公夫人了,对于大部分府邸的庶女而言,这样的身份已是贵重。
纪言蹊自不必说,如今本就是纪家最体面的姑娘,日后若是苏瑾珩……
那他们纪家还能出个皇后呢!
纪言芙平白捡了个少将夫人当就算了,反正西北那等苦寒之地,是福是祸还不晓得呢。
就连纪言倾向来看不上眼的纪言柔也是个状元夫人!
纪家几个姐妹里头,不提孀居的纪言疏,如今算起来的确是纪言倾最次,纪言倾自诩美貌向来都是心高气傲的,如今却连那个草包的纪言柔都比不过!
叫她如何不气!
“夫人无需恼怒,这日子都是给人过出来的,咱们一步步来,会好的。如今您的当务之急啊,是好生与齐王府维持好关系,如此才能……”
气恼之余,倒是陪嫁过来的嬷嬷端了杯茶过来提醒到,末了又用眼神示意了下正院那头,“有了王府支持,您还愁斗不过那位吗?”
被人“惦记”着的纪言蹊浑然不知,对于纪言芙的亲事听说后也无甚想法,只觉得若能如她所愿倒也是美事一桩。
倒是另一件事儿吸引了她的目光,更准确些说,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