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沉甸甸的生老病死
片刻后,司马懿看着那蔡松年,缓缓平声说道:“伯坚呐,这人呐有的时候聪明很重要,智谋选择也很重要,趋利避害更是人之天性。”
“但是在有的事情上,出现了机会就需牢牢把握,而这两年你都把握得不够。”
“也罢,此前的事情本相也不想在多说了,反正都已经过去了,而且你们也是对大宋有功之臣,若是”
司马懿随即语气一转,正色道:“若是今后你蔡松年在心里头,还敢有着什么棱模两可、两头下注的想法,到时候就别怪本相无情了。”
“臣明白!”
蔡松年闻言,当即长舒一口气,继而深深鞠躬拱手道:
“臣从今往后定当再无二心,誓死报效我大宋朝廷,若是将来金军又杀回来了,就只能从臣的尸体上踏过去。”
司马懿一听到这个发誓,也只是微微摇头一笑,并没有多说什么,说是他的祖宗也不为过。
发誓吗这事儿他很熟悉啊,可谓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但司马懿可向来不是在意这些的人,因为他深知,束缚人的从来都不是什么誓言,更不是什么规则、秩序、道德什么的。
真正能够有效束缚人的只有一种,那便是一直悬在头顶上的那把刀,而且还是随时都有可能掉落下来的那种。
其他的都是扯淡,只能管一些迂腐蠢人。
像这样的人,不用也罢,或者说,这些迂腐之人能派上用场的地方少得可怜,有与没有大多一个样。
当然了,万事无绝对,历史上、以及当下,还是有一些
“爷爷,爷爷”
就在此时,院外传来了一道熟悉的稚嫩之声。
司马懿当即一笑,不用说,一定是埙儿那个小家伙儿来了。
司马懿随即看向前方那个,站着有些碍眼的蔡松年。
最后说道:“好了,今日就到此为止吧,你也回去休息吧。”
“从明日开始,你便是这河北留守了,掌管河北一切治理民政税赋等。”
蔡松年哪里有得半丝迟疑,“谢丞相,臣定当不负丞相重望!”
片刻后,司马懿看着蔡松年远去的背影,微微摇了摇头。
他很清楚,蔡松年这家伙儿还是有些聪明,有些道行,也是有些本事的。
对待这样的人,还是得需要使一些手段才行。
就像那范同一样,跟他们这些人说高大上的没有用,必须得将刀架在脖子上才行。
恰好,他司马懿对待这样的人,就很有一手。
说起来,有些时候像赵鼎、张浚、岳某这样的人其实也不错。
但也依旧得慎用,不然一不小心还得伤了自己。
恐怕说到最后,也就只有像王次翁、张保、张去这样的人,才最为令他放心了。
想到这里,司马懿就不禁想起了王次翁此时的情况,也不知道王次翁他此时的病情怎么样了,又还能撑得住多久。
想一想,还真是挺悲伤的,忍不住暗叹一口气。
若实在不行,就让张保去顶一顶到时在看吧,希望到不了这个地步。
“孩子们呐,你们还需尽快成长起来。”
“啊?”
待秦埙走到爷爷面前的时候,就听到爷爷看着他、以及身后的司马汉与张真严肃沉声的说道。
一时之间,秦埙还没太反应过来,“爷爷您刚才说什么?”
司马懿对此只是微笑的摇了摇头,继而又看向那摆在院落中央的那玩意儿,随口问道:“埙儿,汉儿、还有真儿,你们可知此物是什么?”
“爷爷,这应该是棺材吧。”
“这不是正儿八经的棺材吗?”
“回丞相的话,这是棺材!”
司马懿这话刚一问完,这三孩子便不约而同的回答道。
从他们三人回答的这些言语中,司马懿就能看出他们三各自不同的性格。
埙儿的压力显得有些大,汉儿的性子还是一如既往的跳脱。
而真儿似乎是完全继承了他爷爷的沉稳,这很好,司马懿最喜欢、也最看重的就是性格沉稳的人了。
一时之间,这三孩子仿佛是感受到了,面前这个老人的沉重心情,而他们也不自觉的紧跟着变得严肃了起来。
实际上,这个棺材他们在一路上都不知看了多少次了。
也早就听其他人说起过,大宋丞相在出征时都会带着这个棺材。
若北伐失败,这口棺材就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但一直以来,丞相也都从来没亲口向他们提起过此事。
今时今日,既然主动提起,那就说明,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说了。
现在的他们,可是连大气都不敢出,就生怕会漏掉什么。
“不用如此紧张,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司马懿看着这三孩子一个个,显得极为严肃的神情,不禁微笑着挨个摸了摸他们的小脑袋。
温声述说道:“我今日只是想告诉你们,你们从待在相府的这一刻起,就注定了要担负大宋的一切,这既是你们的幸运,同时也是你们的不幸。”
“天生的事情无法选择,但是后天的道路却可以自己走。”
“这个路到底应该怎样走,怎么样走才能走得稳,怎么样走才能走得远,这便是你们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思考的问题了。”
司马懿继续说道:“孩子们,我今年已经五十有六,倘若命好能活到古稀之年,也就剩下不过十余年时间了。”
“等到了那时,你们可就一切都要靠你们自己了。”
“今后你们到底想做什么,又能做什么,不必好高骛远,只需做好眼前事务,做好了一切眼前事,大事也就距离不远了”
司马懿说着说着,还不禁失声笑了起来,“待我百年之后,我可不想让你们那么早下来陪我这个老头子。”
待此话说完之后,其场面一下子就变得沉默了起来。
或许是因为这个话题太过于沉重了,压得这些孩子们都有些喘不过来气了。
说来也是,这一旦涉及到生老病死的事情,总是会很沉重。
但沉重归沉重,却无人亦可避免。
现在让他们慢慢接受,总比一下子事发突然来得好。
还是那句话,万事应当准备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