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崇奎奶奶的嘱咐
第四九二章 崇奎奶奶的嘱咐
翠莲倚门望着儿子消失在月光下的背影,眼睛都湿了。
她不知道儿子这一去是福是祸,她又回头瞧了瞧北边连绵不断的汉王山轮廓,她决定亲自到那里走一趟,把儿子跟着谢传伟去了的事情告诉大爹,她还要把马义高逃走了的消息告诉大爹和游击队的同志们。
翠莲扭头端起放在桌子上的桐油灯,走进崇奎的爷爷从前住过的那间歇房屋,小心翼翼地爬到床底下。
她把桐油灯放在地上,腾出双手,揭开一层木板,看到露出了一个石板。她双手使劲地抓住石板的边沿,想把石板掀开,可是,石板太大,无论她咋个用力,石板都是纹丝不动。
无奈之下,她只好从床底下钻出来,掌着桐油灯,到院子里去找了一把小铁锹,重新回到歇房屋,钻到床底下,拿着小铁锹,在石板边沿不停的撬。
石板终于被撬动了,她一阵惊喜,放下小铁锹,准备去抓石板,不等她腾出手来,石板又落回到了原处。
她这样反复地折腾了一阵,累得气喘吁吁,都没有把石板撬起来。她端着桐油灯,左瞧瞧,右看看,多么希望有个人搭把手,给她帮帮忙呀!
不是李家山人不愿意帮她,也不是她请不动人给她搭手。凭着她的人缘和威信,不说是叫一个人,就是把李家山一百多号人全部叫来,可能人人都是争先恐后心甘情愿帮她呢!
翠莲没有叫人给她帮忙,是她必须听从崇奎奶奶对她的嘱咐:“任何时候,都不能让外人晓得了这个地窖的秘密。”
翠莲把石板端详了一阵,重新从床下爬出来,又在院子里找了一根木棍。她拿着木棍钻回到床底下,双手用铁锹把石板撬起一个缝,腾出一只手,把木棍塞进缝隙中,然后再用小铁锹一点点地撬石板,把木棍一点点地往缝隙里塞,翠莲忙了一个多时辰,终于把石板掀开了。
翠莲倒着身子,端着桐油灯溜下地窖,看到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五口密封着的大陶缸。她俯下身子把鼻子凑到一口缸上嗅了嗅,除了嗅到刺鼻的石灰味外,根本嗅不出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
灯光下,翠莲抬头看了看四周,地窖里除了置放的五口大缸外,到处都堆满了石灰块。
翠莲从石灰的形状上看,估计除了石灰块外,地窖的外层肯定还用的有木炭或其它的防潮东西,不然的话,这么多年过去了,连石灰块都没有因为受潮而散成石灰粉。
翠莲就算是聪明人中的人精了,她也不得不佩服李家祖先心思缜密富有远见,想得周到做事牢靠。
她嗅不出大缸里面装的什么东西,也不再去管它了。她踮起脚尖,把头伸出地窖外,把她刚才放在地窖旁边的铁锹拿过来,走到一口大缸边,轻轻的用铁锹把缸口上密封的一层桐油石灰膏敲开,看到缸口里面还绷了几层油布。
她小心地把油布一层一层地解开,终于晓得到了这口缸里存放的是什么东西了。
她把双手伸进缸里,抱出一包约莫十来斤重,用油布包裹着的东西放在地上,她不用打开,就晓得这是今天她要找的盐巴了。
知道了这口缸里存放的是盐巴,她找另外一样想要的东西就不难了。她掌着灯,看了看这口缸的形状和颜色,在旁边选择了另一口颜色较深,形状较小的缸,小心地的揭去密封层,顿时,一股浓郁的药酒味冲了出来。
翠莲要找的盐巴和药酒都如愿以偿的找到了。
处在平时,盐巴和药酒对李家山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值钱和重要的东西。而李家山的祖先却要如此精心的收藏,并慎重地嘱咐后人不能向外人透露,自然有他的道理。
当年,李家的祖先李忠带领手下的士兵逃到李家山后,被谢、马两家人勾结官兵封锁了好几年,没吃、没穿还不打紧,最要命的是士兵受了伤没有药治,挖来了野菜、打来了野兽没有盐巴煮,士兵吃了,浑身没有一点力气。
从那以后,李忠就定下一个规矩,不管任何时候,李家山的族长家里都必须保存两样东西:盐巴和药酒。
他们保存的盐巴不是平时吃的那种像雪花似的自贡盐,而是青海的岩盐。
这种盐吃起来虽然又苦又涩,却不易溶化,便于保存,还富含碘。李家的祖先李忠在青海打过仗,知道这种盐巴的好处,他挑选这种盐,不仅是为了紧急的时候有盐吃,也是为了在没有药物的情况下,可以用盐巴来为受伤的士兵清洗伤口。
至于李家山的药酒,更是医治跌打损伤的最好药品了。
翠莲嫁给李崇奎以后,强娃子的奶奶看她懂事,靠得住,就在1926年,马家人攻打李家山的那天,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她,终于在眼下这个关键时刻派上了用场。
翠莲在到汉王山去找李德权报信之前,想到要把祖先收藏的这两样东西找出来,就是担心汉王山的游击队在敌人封锁下没有盐巴,没有疗伤的药。
她从药酒缸里拿出一个皮囊,估计里面装得有三斤左右的药酒,她摇摇头,又狠下心来,再从缸里拿了一个皮囊出来。
翠莲把打开的两口缸重新封好后,把两个酒囊放到地窖外,又抱起那包盐巴,举过头顶,放上去。她爬出地窖,把石板盖回原处,从床底下钻出来,抬头一看,窗外已经泛出了鱼肚白。
翠莲把从地窖取出来的盐巴、药酒装在一个夹背里,又把家里仅有的五十个大洋找出来,也放在背篼里。她把一切收始停当,背上背篼,走出家门,沿着门前的石板小路,向煮饭的工棚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