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强娃子执掌大业
第四六三章 强娃子执掌大业
强娃子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他顿时明白了,从此以后,自己不仅要肩负起守卫李家的重任,还要带领李家山人走向新的生活。
清醒过来的强娃子担心大爷爷的安危,不知道今日与大爷爷一别,何年何月才能同他见面。
他想到大爷爷寻找游击队的路途中难免遇到的重重艰难险阻;他想到大爷爷已是近七十岁的高龄了,咋个过得了游击队的艰苦生活;他想到刘子才声色俱厉的面孔,难免为大爷爷在游击队的处境担忧;他想到马家父子和白狗子对游击队的围追阻截,又禁不住地为大爷爷捏了一把冷汗。
在强娃子的一生中,除了母亲,大爷爷就是他最敬重的人了。大爷爷为了游击队,不顾个人安危;为了李家山,又把最重要的事情托付给了他,强娃子想抛下一切去追随大爷爷、保护大爷爷,但又怕辜负了大爷爷的重托。
强娃子望着枯井,想到埋藏在里面的天大秘密,他迎着夕阳的余晖,遥望着山下的簸箕湾,看到还在忙着修建房屋的人们,那里还有他最亲近的母亲和为他献出了一切的红英,也还有自己和那些女人生下的儿女。
他捏紧双拳,重重地砸在枯井的泥土上,发誓要不惜一切地承诺大爷爷对他的嘱咐,他要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保护这些需要他保护的人们。
别看强娃子平日里吊儿郎当,见了女人一副嬉皮笑脸的面孔,但他一旦答应了的事情却是丝毫不会马虎。夜幕降临的时候,他借着最后一丝阳光,环视了一眼李家祠堂的断垣残壁,头也不回地向山下走去。
当天晚上,强娃子家的院坝里,被熊熊燃烧着的几十把火把照得分外明亮,连院坝边上的香椿树上刚刚冒出来的嫩芽,也看得清清楚楚。强娃子把李家山的人全部召集过来了,他借着火把的光亮,第一次仔细地清点了一下人数,
站在院坝里的总共有七十六个人,除了十来个上了七十岁的老汉、老太婆,二十多个小娃儿,就是一大群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
强娃子看到眼前这些老弱病残孤儿寡母,想到自己就要担负起这一群人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他就是胆大再大,也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气。
站在旁边的翠莲看出了儿子的担忧,她轻轻地扯了扯儿子的衣襟,悄悄地地对他说:“强娃子,不要怕,有你妈给你撑着,你尽管大胆地去做!”
有了母亲的鼓励,强娃子的胆量平增了几分,他拿出了当年担任秦巴省总工会劳工部长时组织上万人搬运机器设备的劲头,对大家动员了一番。
几十具火把在寒风中噼里啪啦地燃烧着,火把里窜出的松香味弥漫在空气中,李家山的男女老少孤儿寡母们,听着强娃子振奋人心的讲话,一个个的心里暖烘烘的。
“从今天开始,我们李家山的人,分成三拨,一拨人是我们男人,除了我这个小伙子,基本上都是老太爷了,你们由我带着继续修房子;另一拨是中年妇女和娃儿们,由红英带着你们上山去种地;还有一拨是老太婆,你们由我妈带着给大家烧水、煮饭、种蔬菜……”
院坝里的大多数人,听到强娃子说得头头是道,禁不住地对他肃然起敬。也有一些李家山的男女,对强娃子的过去知根知底,他们嘴上不说,心里却难免犯起了嘀咕,还有几个李家山的长辈窃窃私语,对他嘲笑起来。
强娃子明白这些人的心思,他也不同大家计较,从这天以后,他当真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他每天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地带领大家种地、盖房。
转眼间过去了一个月,簸箕坝终于出现了几个像样的大茅草棚,附近地里的庄稼也种上了,大家有了遮风避雨的地方,来年也不愁没饭吃了,人人对强娃子另眼相看,个个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在强娃子的精心打理下,李家山渐渐地恢复了生机,从前逃出去的一些人也陆续回来了。
每天到了吃饭的时候,都会突然增加几个刚回来的人,而且这些人不是妇女,就是娃儿和老人,人口骤然增加到了一百多个,吃饭已经成了李家山的头等大事。
更叫强娃子头痛的是,贺秋菊带着她六岁的儿子李光金回来后,她把李光金拉到强娃子的面前,叫李光金把强娃子喊爹。
强娃子现在百事缠身,身边还有一个红英,他没有工夫,也没有胆量去应付贺秋菊和认领自己的娃儿。
好在贺秋菊比较本分,强娃子又天生能说会道,人也不坏,贺秋菊过去同他好也是心甘情愿,她经不住强娃子的甜言蜜语劝说,也就暂时没有对外公开声张。
强娃子应付贺秋菊好办,应付其他女人就难了。
这天,强娃子带着一帮老汉从地里收工回来,肚子饿得发慌,他急匆匆地往厨房跑,想去胡乱地喝几口包谷野菜稀饭垫垫肚子。
他还没有走近厨房,就远远地看见五个衣衫褴褛的娃儿站在厨房外,端着碗在喝稀饭,还有五个穿得同样破烂的女人围在他的母亲身边说着什么。
强娃子心里顿时就“咯噔”一下,步伐也就放慢了。
强娃子从前爱在李家山的寡妇们身上占便宜。那时,李家山除了没有几个像样的男人外,还因为他从小跟着母亲学会了认字、算账,加之他能说会道又勤快,有的寡妇难免找他写个信,记个账或者帮个忙,他想占便宜,寡妇们也只有依了他,也就留下了他的种。
过去翠莲对那些寡妇好,她们住在李家山不缺吃、不缺喝,那些寡妇们有了娃儿也就自己养着,没有人云找过强娃子的麻烦。
现在,这些寡妇们带着娃儿逃难在外,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听到强娃子执掌李家山大业了,都纷纷牵上娃儿回来认他这个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