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连夜下山背金砂
第二十五章 连夜下山背金砂
李载豪的话刚一出口,就像在“热油锅里撒了一把盐:炸开了。”
这个说:“咋个能让老族长给我们拿工钱呀?”
那个说:“一块大洋够买一‘夹背’盐了!啥子金砂,背几趟就要发这么多的工钱呀?”
还有的说:“我过去偷偷下山给谢家背过金砂,一天才挣两文钱呢!”
也有人说:“又不是给老族长家里背金砂,咋个能让他又请我们吃饭,又垫工钱呢?万一背回来的金砂出不了那么多的沙金,又咋办呢?”
&34;我是绝对不会要拿族长的钱!“
”族长的脾气,你又不是不晓得!你不拿,他会生气!“
李载豪听了大家的议论,抬头看了看天空中升起的北斗星,已经西斜了,他不想耽搁时间。
就朝大家摆摆手,又接着说道:“这个金坑里面的沙金到底怎样,我也说不清楚。反正今天晚上大家下山背回来了就清楚了。如果金砂好,淘出来凑够了买枪、炮的钱以后,我们就平分。如果金砂不好,出不了那么多的沙金,也不要紧,就算我李老汉给大家发点过年钱嘛!”
大家听到李载豪这样一说,不仅更加敬佩他,而且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大家听到李载豪这样一说,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就在李胡氏给大家发钱的时候,已经有人吼着要下山了。有猴急的年轻人,找李崇品从祠堂的仓库里拿出来了几大捆火把;还有手脚麻利的,已经把火把点燃了举在手中,顿时,李家祠堂一片灯火通明。李家祠堂的这种火把,是当年李忠为预防不测而专门捆扎的。用的是晾干了的柏树皮,裹上松香,再用藤条缠紧,扎成火把,不仅火焰串得高,照明好,不怕风吹,而且耐燃烧,一根火把点上一晚上都燃烧不完。
李载豪看见有人点起了火把,连忙大声地吼道:“你们赶快把火把收起来。”
“为啥子呀?这么黑的天,不点火把咋个看得见走路?”有人不解地问。
李载豪见有人不明白他的用意,就耐心地对他们解释:“我们这么多的人下山去背金砂,要的就是动作快,不能让谢家人发现了。你们想一想,万一被谢家的人看见了我们这么多的人打着火把下山,肯定要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如果发觉了我们是下山背金砂,还不出来阻挡吗?”
有个年轻人,是李家山的兵勇小头目,血气方刚,大声地吼叫道:“被他们发觉了又怎样?我们也不怕!当年他们的先人勾结官府还不是被我们的祖先打得落花流水。现在我们还用得着怕他们吗?”
“怕是不怕他们,但是被他们发觉了,我们的金砂肯定就背不成了。”有人担心地劝道。
还有的人说:“过年过节的,两家人打起来,都难免有伤亡,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打架,最好不要打。”
于是就有人息事宁人地说:“对哟!还是不要打火把,免得被山下的谢家人看见了。”
“天那么黑,不打火把又咋个走路呢?”又有人担心地问。
李载豪胸有成竹地向他们问道:“当年我们的祖先李忠将军带领山上的人袭击谢家大院,用的是啥子办法?”
“我晓得!”有人高声地回答说:“是一大队人马只由前面引路的人点一支火把,后面的人互相牵着,一个跟着一个下山。”
“这就对了!”李载豪赞许地说:“我们今天晚上为了安全,又用这个办法!你们不是手上都有‘打杵子’吗?大家互相牵着‘打杵子’往山下走!”
“对!对!就依老族长的主意,不点火把了!”李德权也跟着劝大家。
那些已经点燃火把的人,听到他们说得有理,赶紧把手中的火把熄灭了。
李载豪满意地看着大家,高兴地叫大家赶快到老伴那里去领银元。趁着这个工夫,他悄悄对李崇品说:“你去把你们兵勇队里面办事稳重一点的人,选五个留下来,我有话说。”
李崇品晓得,幺爷爷要他选兵勇留下来,肯定是有重要事情交待,连忙招呼人去了。
李家山的男人们领到银元后,更是觉得今天晚上不下山去把金砂背回来,就对不起老族长,大家背着“夹背”,相互牵着“打杵子”鱼贯而行地向山下走去。
祠堂院坝里只剩下李载豪、李德权、李崇品和留下来的五个兵勇了。李载豪叫李崇品从祠堂仓库里拿出来八支崭新的“明火枪”和火药、火绳和铁砂子一一分发给大家。
李载豪握着手中的“明火枪”,对大家说道:“我把你们几个人留下来,把枪发给你们,是为了防止不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你们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先开枪。只要大家平平安安地把金砂背上山来了,比啥子都强。今天晚上,几十个人的安危就在我们手上捏着,大家一定要小心谨慎,随时听从我的号令,如果出现了意外,听到我开枪以后立即开枪。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随便开枪,违者按族规惩罚,绝不讲私情。”
几个人听了,连连点头,他们也背上背篼,扛上枪,悄无声息地随着大队人马往山下走去。他们快要走到“二十一道河不干”的时候,李载豪看见儿子李德贵和两个孙儿背着金砂往山上走来。李戴豪让他们停下来,他从李德贵的背篼里抓起一把砂砾,一边借着火把仔细地看着沙金的成色,一边听李德贵讲诉他在河坝里看到的情形。李载豪得知谢家已经派人到金坑去了以后,顿时感到事态严重,他立即叫李德贵和两个孙儿赶快把“夹背”就地放下,随着大队人马一同下山。
北风呼呼地刮着,把李家山几十个人的脚步声都被吹得无影无踪了,熟悉天气变化的李家山人都晓得“母猪风”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