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书后,我成了清冷丞相心尖尖 > 第 103 章 开荒(三)

第 103 章 开荒(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管道上给每个木框锯开一个出水口,配上一个木片。

    抽开木片水就能从出水口流到晒盐的木框里,等木框里的水够了,再插上木片,就不会再出水,就能洗盐了。

    宋静怡亲自给大家演示了一遍。

    经过几天的观察,她已经记下了涨潮的时辰。

    趁着涨潮的时候,宋静怡将活动的木板放下,让海水进入木框。

    等海水到达最高水位,大概没过木框的三分之二,就将活动木板关上,海水就被关在木框里面了。

    经过晾晒,很快海水就开始结晶成颗粒状。

    宋静怡开始一遍一遍用清水清洗过滤盐粒。

    听说清洗出来的水叫卤水,可以用来点豆腐,以后可以尝试一下,现在就先把盐制出来吧。

    结晶随着过滤变得又白又细。

    宋静怡沾了几颗尝了尝,比不得现代吃的盐,但也比在这里吃的都好了,苦涩味淡了许多。

    想来现在的人制盐也只是简单的晒干而已。

    给众人示范过后,宋静怡就要回去了,毕竟也不是多难的事情,不需要人盯着。

    管道木框都有了,盐场也用不上几个人。

    其实若是用流水过滤能更省人工,一边细细的水流注入,另一边打个小孔放水,也能起到很好的过滤作用。

    但这样效率就慢了些,现在他们可是有五万人等着吃盐的。

    宋静怡回去的时候,明显感觉道路宽敞了许多。

    由单车道变成四车道这么宽了。

    看来自己在那边制盐,这边也没有闲着。

    迎春他们都是见过宋静怡设计的兔舍的,将京城的兔舍一模一样建了一排。

    宋静怡来到就看到已经建好的一长排的兔舍,里面甚至已经养起了小兔子。

    只见他们先将树砍了,用树干建成一座座兔舍,再一把火将树根烧了。

    一大片能用来耕种的地就有了。

    宋静怡和领头的士兵商量了下,决定将养动物的养殖场分开来安置在农场各处。

    动物的粪便是很好的肥料,这样侍弄农田的人就能就近将养殖场产出来的肥拿去施肥,不用走太远的路。

    商量完农场的事,宋静怡找到陆锦,将她晒出来的盐递过去。

    陆锦打开盐袋,看见里面细细白白的盐粒,难得的震惊道:“这是哪里来的?”

    宋静怡给了他个白眼:“我晒出来的,不然还能是哪里来的。”

    “你发现盐矿了?”陆锦难掩激动。

    宋静怡耐心道:“什么盐矿,这就是海盐晒出来的。”

    陆锦在心底更震惊了,这样成色的盐一般只有盐矿才有,由朝廷管着,产出来的盐价格高,都是供给达官贵人用。

    海盐晒出来的盐通常颜色偏黄,味道也苦涩,普通百姓用的也多是海盐。

    若是能将这样的盐卖出去

    宋静怡突然一拍手,示意陆锦附耳过来,心虚地问:“你说,能不能将这些盐偷偷拿去卖了?感觉能赚不少银子,如果要养这么多兵马,我们的银子还是太少了。”

    除了粮食,他们还要给五万人马发月银,若是遇到战争,受伤或者死去的士兵也得发抚恤金,这就是一大笔钱了。

    若是有条件,还得给他们都配上铠甲和长矛,刀箭也是必须。

    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要钱买的。

    夫妻两居然不谋而合了,陆锦也压低声音道:“这件事娘子不必忧心,交给为夫就好,只是不知这盐一日能产多少?”

    宋静怡挺起胸膛,霸气道:“海水有多少,盐就有多少!”

    地球上百分之七十都是海水,渤海又不是封闭的一个海,连着太平洋呢!他们还能把太平洋干没了不成?

    宋静怡看着白花花的盐粒就像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搞,狠狠的搞,发家致富,就在此刻!

    当下拨了两千人马去制盐,争取绕渤海一圈全是他们的盐场,不放过每一滴海水。

    过两天宋家果然来了,宋静怡早早出去迎接一大家子。

    车队长的离谱。

    不仅宋家一家来了,还带上了愿意跟着来的家仆佃户以及他们的家人。

    宋三郎那天和陆锦开完会,浑浑噩噩回到家,将陆锦让他们一起去关东的事情说了。

    宋父听完沉默良久,自家女儿千挑万选,选了这么个不寻常的人物,他也不怪宋静怡,世间万事总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当即决定听陆锦的话,举家北上,他相信陆锦绝不是无的放矢之人,如果陆锦说的是真的,那中原很快就要大乱了。

    很快,他们将田地祖业全部变卖了,只留下苏州的宅子,又将下人都召集起来,将他们一家欲往北去的事情说了。

    下人们愿意跟着他们去的就一起走,不愿跟着的就每人领三十两银子,还将卖身契返还给他们。

    下人听完议论纷纷,有人问:“这是要去哪里?”

    宋母:“苏州夏天太热,老爷身体不好,每每苦夏都吃不下,北方能凉快些,去哪儿还没定下来,瞧着哪儿好就定下来了,左右咋家不缺银子。”

    “夫人,这去了还回来吗?”

    宋母笑道:“可别作这个打算,去了指不定再不回来了。”

    “啊?不回来了?那我家里还有人可如何是好?”

    宋母放下茶盏:“这有什么的,若是家里人愿意,家里有人的尽可以一块带上。”

    “只是先说好,这一路去也不是去享福的,你们可想好了,若是半道上不走了,了没人把你们送回来。”

    众人继续议论纷纷。

    宋母擦擦嘴角:“既然你们一时半刻决定不了,那便回去商量商量,这两日去与不去都可以找管家说去,三天后出发。”

    宋府这两天好生热闹,他们卖田地祖业的动静太大,许多人上门拜访打探缘由。

    都用宋父身体不好,受不得苏州苦夏敷衍过去了。

    又有人问为何公子们也没有留下的。

    也被宋大郎以孝推塞过去。

    第三天,宋家带着所有的家当和家仆走了。

    车队浩浩荡荡延绵十里,和在城外等着他们的杨寰一行人一起往北去了。

    苏州城内的人们只有路过大门紧闭的宋府才记起来曾经富甲一方的宋府早已经举家搬迁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