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 > 第218章《宁家三婶婆》

第218章《宁家三婶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天,渐渐地黑下来了,小巷子居住的多数是穷苦人家,大门口不会留盏灯,都看不见远处的地方了,好像老天是特意赶着杨家人的脚后跟。

    很快,他们又拐进另一条小巷子里,这时,只见一位阿婆提着一个木桶,踉踉跄跄地迎面走过来。

    善良的杨柳见状,马上冲过去问道:“阿婆,你这是提的什么啊我帮你提呀!”

    “我这是去倒马桶哦。”

    “茅厕在哪里吖?我来帮你去倒。″

    阿婆很感激,便问道:“看样子你们是一家人吧,大冷天,巷子都关大门了,要去哪里呀?”

    李可娥带着羞涩接嘴说:“我们昨天是在前面那家外婆锅边鼎店打工的。现在老板娘锁门面过年去了,不需要雇佣人了,我们现在无家可归,今晚还不知道住哪里去,正想找个落脚地方。”

    阿婆一听李可娥说话的口音是外乡人,看着母子三人长相像是本分人,也是可怜人,就推荐说:“你们如果不怕脏,不嫌弃简陋,我家的背后有两间丁房,你们暂时躲躲风雨吧,大冷天的,先过上一夜,明天再做打算吧!”

    听阿婆说有两间“丁房“,李可娥知道意思,而杨浩、杨柳根本听不懂阿婆所说的“丁房”是怎样的房子。

    李可娥给孩子们讲解道:“那么什么叫‘丁房’呢?从字面上解读,就‘丁’字表示男孩,‘房’是屋子,两个字连接起来,字面意思就是指:祖上留下来的房子交给儿子住,可如今屋子里儿子不在了,这子嗣没人接续继承子孙了。说明白点,子嗣断了,没有人传宗接代续下去,古代叫′满房’了,这样的房子就叫”丁房”。

    人不在,房子不能卖,这是祖传规矩,可以委托直系亲属代管理或出租,如有愿意上门租者,无须租金,但要出钱维修,做到瓦不漏雨,梁柱不霉烂,保持原样完整。”

    “娘,看来天无绝人之路!”杨浩喜在脸上。

    天黑了,当李可娥母子仨跟着阿婆进家门时,阿婆自我介绍道:

    “我是宁家的三婶,这条街的人都叫我“三婶婆”。宁家大婶和二婶不在了,我一个女儿也出嫁了,所以这两间房现在空着,日久无人修理。”

    这是两间单层的木瓦房,屋里挺破旧,什么家具日用品都不见,也没有灶台和锅碗瓢盆。就像进了无人烟的村庄一样,黑不溜秋的,让人感到害怕。如果一个人站在这里,三更半夜的,一定会毛骨悚然。那么,落魄的人是顾不了那么多的,有落脚点已是幸运的了。

    这时,三婶婆举着一盏还剩半瓶的洋油灯,摸索着板壁慢慢走过来,总算屋里有一些光亮点了。

    谢过三婶婆后,母亲打开包袱,吩咐孩子们把所有的衣服都穿起来,三母子背靠背取暖。

    杨柳从小书包里取出课本,小心翻开了第一页,念了起来,二哥杨浩也跟着念起来,母亲也跟着念起来……

    深冬腊月的夜晚,北风呼啸,一阵阵寒风破窗而入,冻得母子瑟瑟发抖。母子三人以念书驱寒,轻轻的朗朗读书声回荡在整个房间 ,宛如高山流水,声声悦耳……

    书声响起,油灯灭去,不是不要光亮,而是这盏灯是三婶婆的,该省一滴油是一滴油,大家都不容易。杨柳、杨浩都理解妈妈的举动。

    即使他们的周围是一片漆黑,但他们内心的光芒足以穿破这些黑暗。这是杨家人身处他乡,即使是待在破旧的屋子里,也不可征服的气魄。

    今天重新讲述这个段子,想起我杨家的往事,想起当年的杨家在榕城的那段不为人知的岁月,我们不曾忘记有位已经年逾古稀的宁家三婶婆,是她给了一间房,给了一盏灯,才没有让我们杨家母子三人一夜受寒受冻,才能够让我们躲过一夜的暴风雪。

    虽然我们后人没有经历过那段饥饿难熬的日子,那种无援无助的境地。但一讲起那段杨家先辈艰难困苦的年代,我们做后人的,就感到现在的幸福离不开先辈们的努力。

    是前辈赐予了我们福气,是他们用青春年华的打拼,甚至用生命换取了杨家后代的幸福生活。今天,在这和平的年代,我们虽然没有能力为国家效力,但杨家将铮铮铁骨之魂不能丢。那份家族的重任、那份母子之情、那份兄妹手足之情、那份绵绵不绝地流淌在血液里的杨家人在逆境中而求生的精神,让我们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