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 > 第207章《低眉信手巧工夫》

第207章《低眉信手巧工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自古赞美女子优秀是说:女红之巧,十指春风。

    今天杨柳迎来第三节课考:女红

    女红,也称为女事,旧时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女红”最初写作“女工”,后来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更习惯用“女红”一词指代从事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的女性工作者,它的本义反而被置于从属地位,为避免混淆,人们用“红”为“工”的异体,“女工”的本义被转移到“女红”一词上,而它本身则转型成功,借另一意义获得了重生。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

    针线:缝纫刺绣等工作的总称。

    纺织:纺纱与织布的总称。

    把棉、麻、丝、毛等纤维纺成纱或线,再织成布匹、绸缎、呢绒等:

    刺绣:是江南女孩一生中最美丽的情结。

    刺绣时,那些绣花用的绷布、绷架、绣花针、花线……它们依恋的目光,永远不会离开心灵手巧的江南女孩,刺绣对江南女孩来说,蕴含着天荒地老般的爱情之意。女红之巧,十指春风。

    江南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刺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史料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云、贵、川这三省的女孩子们都比较擅长刺绣。出了名的刺绣花针,最有江南水乡的代表性。

    缝纫:衣服的剪裁、缝合、补缀等。

    都说女孩子从小受母亲的影响,那么要说杨柳母亲,也是江南水乡的女子,按理说针线活应该是会的,可李可娥娘家——李家大院是商人。家里主人和仆人上百号人,光是李可娥的大哥李可梦就娶了三房太太,下面的儿女也众多,专门的女红在自己家里都可施展。而且有卖布的地方,叫“布庄”,卖布跟制作衣服基本是一体的,叫“裁缝”。

    李可娥十六岁嫁到杨家坊,不算什么大户,只是杨氏家族村落买衣服、做衣服、买布料都是在一个地方,叫“布衣坊”。

    在那时没有分工太细,大多数女人都会女红,基本上都是回家自己做衣服。杨氏祠堂旁边都有各种商铺,也有固定的裁缝铺,那是为了照顾孤寡老人的。也有家里事情多,没有闲暇裁剪的家庭。像李可娥一天到晚要忙着里里外外,上有公公婆婆,下有儿女,就顾不上自己做衣服了,那么就拿着家人的尺寸到裁缝铺去叫师傅定做付工钱即可。

    小杨柳对女红这一块是空白的,母亲对她偏向教育,识文断字,算盘珠子。

    她出生在杨家坊,儿童时代小日子过得很充实。爷爷杨明华,奶奶叶金枝住在衙门,有个叔叔在县城开商铺,两个堂哥经常捎信到杨家坊,邀请堂妹进城玩耍。另方面爷爷奶奶住在县城,经常被大人带去向爷爷奶奶请安。六岁之后她又流浪在外头,所以对女红接触甚少。

    女红这堂课的考试,对于幼儿培训班的三个月来说,学校只是学些基础知识,来不及细节性的传教,只是要求掌握基本的手工操作,更多的是回家结合自己的家庭条件向母亲姐妹们互相交流和学习。所以女红不是很重要,只算是课外兴趣考核。

    全班同学都考得不理想。再说有钱的家庭、书香门第户,达官显贵的千金小姐们也不会把时间浪费到这些女红手工上。

    老师根据女孩子们拿剪刀的手势是不是平稳,布料上画线条的垂直与弧度弯钩,是否对称来评分。

    还有就是要求学生针线平稳,缝针密度均匀,这是指制作衣服的过程。

    再一个也是刺绣,刺绣就是看学生红黄绿蓝搭配的立体效果,来评高低。

    幸好杨柳所在的锅边糊店隔壁是一家裁缝铺,临近考试这几天,杨柳会到裁缝铺去请教师傅,拿剪刀剪一些碎布做试验,掌握一些女红的针线活要领,这对杨柳无疑是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所以这届女红考试,杨柳考得可以说是过关了。

    反过来说,纺织针线属女红,嫁夫必是巧媳妇。这所学校出来的女生,也是达官显贵,名门望族所首选的女子。

    这样一来,竞争对手还很少,全班大部分同学也就是摆些架势,没有严格按照女红要求来考核,也就没有太大的压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