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举牌寻人》
七月初,凌晨四点多,天还没亮,台江码头挑货人、行路人、搭船的人已经熙熙攘攘了,人们都在为讨生活而忙碌着。最显眼的是捕鱼人,一行行渔夫已经挑着担子赶路了。
离江边不远的沙滩上,从帐篷里起床的李可娥,也早早起来煮饭了。简单的稀饭煮好了,就是直接往锅里撒盐巴,这就是他们的早餐。
孩子们也很听话,昨晚妈妈交代过,吃完早饭后,去找木工师傅制作一个木牌,用于贴哥哥的肖像。所以听到妈妈起来的声音,兄妹俩一会儿也跟着起床了。
简单的洗漱后,母子仨人用竹筒当碗盛稀饭吃。吃完简单的早餐以后,不敢怠慢,又收拾行囊,准备出发。
今天的行程很明显。妈妈走在前面,杨柳,杨浩跟着。杨浩把哥哥的三张画像卷起来,抓在手上,当宝贝似的捧在胸口,生怕丢了。
由于人生地不熟,李可娥还是决定登门拜访大众旅店的老板娘,她是本地人氏,希望能指出木工店在哪个方位。
碰巧的是,在旅店门口,她又遇上了带她去画像的那个年轻人。
李可娥说明来意后,年轻人很爽快地带上母子仨人,他说:“不远处有一个叫张工的。”
走往前面几十米出巷子口的地方,那里真有个木工家具店。
木工师傅看到一帮人进店,问清缘由后,也为他们着急,便马上就开始操作起来。
店老板手脚很快,一会儿就钉好了三个木板牌,又钉上了一个小木条,也就是木柄,便于手好抓。并且找出浆糊把杨景的画像分别贴上去。这师傅是个热心人,只收李可娥一块银元,作为木块本钱。
谢过工匠师傅和年轻人后,母子三人走出了作坊,马上举起牌子,向大街走去。
杨浩主动走在前面,因为他有经验了,前些日子,贱卖山场的张榜明文也是贴在木板上,那次是把牌子挂在胸口,而今天是在这样的大都市,热闹市区的人山人海里。为了让更多人看得见杨景的肖像,他只好把牌子高高地举起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木牌高高举起,尤其在大城市里,要说杨家举牌的人,他们没有羞耻感,这是假的,母子三人都感觉到了这个动作不雅,但还要去做,而且要做好,做的像样,做的让人认出木板上,这位少年的下落。
每个人都喜欢体面,都想走出正常人的走路形象,而李可娥这位年轻的妈妈,把牌子举过头,当她跨出第一步的时候,脸立刻就红起来了,实在是不好意思。在她的身上我们想到那个场面,那种的狼狈相,我们过意不去。
我们撇开说举起木牌和她气质不相符,就因她端庄美丽,而双手要高高举起牌子,这个动作这个形象,她要付出多少勇气呀。
杨浩很懂事,这种“丑事”男子汉带头,他走在最前面认人先看。他是那样故意昂首挺胸,抬头阔步的走,让路人的目光先聚焦在他身上,来减轻对妹妹的歧视,减少对妈妈的指指点点。
事过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这支杨家人应该想起那场不寻常的寻人启事,大街小巷苦苦寻找,欠这位母亲一个敬礼,欠杨浩,杨柳一个深深的鞠躬。
莫笑他人笨拙傻,我们只是局外人。路人只是看热闹,怎么可能体会得到亲人失散的那种痛苦呢?所以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感受。
母子三人走累了,他们在巷子边上背靠背休息,喝一口随身带来竹筒里的水。
他们没有过多的交谈,因为就是举牌,只是默默的举牌,默默的走去,多么渴望,大哥就出现在眼前啊。
省城市民不知道怎么回事,因为木牌上只是看到一个少年的肖像,没有注明什么,还以为这位少年已故了,家人纪念他。
是的,闹出种种的笑话,也闹出种种的误会。所谓的当局者迷茫,旁观者清。杨家母子还不知道这样的结果,一心认为有知情者、有好心人会来告知。
就这样,从此以后,在福州省城的大街小巷,常常看到这样的母子三人:头顶举着木牌,木牌上贴有一位俊俏的少年的肖像,从早晨太阳刚升起,一直走到晚上月亮徐徐升高,一日复一日,艰难曲折地在这座城市里寻找杨家大儿子的下落。同时也没有人,向杨家母子反映杨景失踪的消息。
天黑了,母子三人拖着疲惫的身子去沙滩草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