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 > 第105章 《儿子负债出征,母亲跪地祷告》

第105章 《儿子负债出征,母亲跪地祷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盐巴和洋油,本钱十五块大洋,是没得赚的了,反而这十五块大洋是贴本的。杨景住的地方,原先是三户,现在浙江人采松油的、做木耳的、做香菇的,已经形成十几户人家了,100斤盐巴和100斤洋油挑回来,这对大山里上百号人家的日常生活来说,是最需要的。加上杨景的母亲很会做人,又大量,钱财看得开,大家上门买盐巴,买煤油,称个三五两斤的,她都认为不好意思去收这份小钱。因为儿子今非昔比,大家都称呼他为“杨老板”、“杨公子”。

    当然,这些邻居热情盛似火,不能为了几斤盐巴,几斤煤油,给邻里看轻。再说,他们都在自己的山场做事,平时上山做完一天事,收工回家都会顺便用肩膀扛个几十斤,上百斤的柴火丢在杨景门口。虽然不值多少钱,那也是大家的一份心意,一份浓厚的人情啊!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只见谟武河岸,大清早的,杨景叫来了几个帮工,把木耳、香菇、干笋,柴火等通通装上了李府大院的木排。

    闽北的五月前后,雨水频繁,江水也高涨了许多。这对于木排出江,能快多了,同样也多了一份危险。

    杨景眼下,势在必行,没办法,没有其他路子挣钱来还娘舅这笔巨款,只好背水一战!

    李可娥也没有闲着,想到明天儿子要出江,她一个晚上辗转反侧,江水无情啊!一方面想着儿子的安全,另一方面想到欠大哥的钱是否还得上,这就是母亲操心之处。

    第一天,天还没亮,就拄着拐杖赶路,到七里外的谟武乡天后宫,给天后宫娘娘点香,跪拜,磕头,确保儿子这趟水路平安归来。

    第二天,李可娥站在渡口,望着满江水汹涌涛涛,波浪滔天,这是一位母亲看到江面上的情况,心里就一阵阵的揪心,她很想替儿子出征,这为什么?不说,君也知道。

    第三天,有人看见,一个少妇 ,一袭长裙,面向东方,在水岸跪着。

    儿子负债出征,母亲跪地祷告。

    十八岁的杨家大儿子,跟着艄公的木排队,像长龙一样,顺水向300多公里福州飞速漂流。

    有谁能预测得到,这趟榕城之行是感恩,杨景说到做到了,但有灾难又从天而降呢?

    接下来杨家又是怎样一个命运哦?

    儿子出江河这三天三夜,夜忘茅庐,母亲辗转反侧; 天亮拄着拐杖,去天后宫娘娘面前磕头:“儿子可要安好!儿子可要安好!顺风去顺水归来……”

    天天母亲在天后宫娘娘庙跪地,求观音菩萨保佑木排顺风顺水,保佑儿子出入平安。

    杨景在江水上漂了三天三夜后抬头,已是快傍晚,太阳都快落海了,木排到了台江指定的码头。

    因为木排艄公都是杨景舅舅家的长工,所以杨景大胆地称呼他们“阿伯,阿叔,我这些货,您们帮照看一下,我先把柴火挑下木棑去卖掉,回头再来挑干货!“

    木排上的阿伯们也爽快地应道:“好!你去忙吧。″

    所有闽北放下去的木排,都停靠在福州台江码头,都要等收购彬木桐的主人来,通过点数后,确定根数正确后才能接管交货。所以有时接货的人误点,就要在木排上待一两天。这样一来,所有的艄公就要在木排上搭简易的小油布棚,便于在木排上吃住。

    在清朝年间,当时省城的福州,就有很多大食堂,大工厂。资本家为了贪便宜,也会派人到码头来收购柴火。因为木排艄公为了赚点外快,也会捡几担柴放在木排上,带到码头,赚一点酒钱。这种柴火便宜,所以就有了贩子来码头当场盘走的情况,省得艄公再挑到街上去卖。

    杨景灵机一动,心想,柴火便宜些卖掉就是了,担到街上锅边店也赚不了多几片钱。于是,就当场把上百担柴火就地卖给贩子了,接过六块大洋放进怀里,他开开心心地到木排上,就把木耳,香菇,笋干,共一百多来斤,着一担挑走了。

    因为上次来时,他看到宋迟雨家店铺卖的都是香菇、木耳、笋干。毫无疑问,这次杨景就是直奔她的店去批发熟人了,肯定能卖个好价钱,他这样想着……

    心中美美地盘算,给这位少年樵夫增加了无穷的脚劲,一路穿梭在人群里。脸上喜悦之情无以言表。当然,憧憬到把阿舅的款还上了,也会喜极而泣。

    杨锦把货挑到宋迟雨店里去没错,也给宋迟雨说了一句暖心的话:“丫头,我东西挑来批发给你,我先去你姨妈海鲜市场进货就转回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