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 > 第72章 《重返故乡走山路》

第72章 《重返故乡走山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所以两人都把这竹筒视为纪念物。那么一个竹筒,两人怎么保存呢?于是乎,刘曼转身到院子里拿了一把柴刀,把竹筒破成两半,各人保存半片,有待日后重逢时,合拼重圆作见证物。 刚好竹筒上刻有“靖安都”字样,刘曼举刀从三个红字正中破了下去。

    只见刀落竹筒破裂分开时,里面装着写好的两封信,当她们打开信纸时,两张纸纸质一样,在纸上是杨景亲手分别给两个姑娘打的借条,上面写着:

    “借 条

    因本人在福州做生意亏本,又落难街头无法生存。故今向刘曼借银元贰拾贰块整。此借条终身有效,若本人还不清,将由子还父债,直到还清为止。

    借款人:谟武乡杨景

    某年某月某日”

    写给陈玉香的借条与以上一样。在杨景落难时,两个小女孩慷慨解囊,伸出了援助之手。重情重义的杨景,把俩姑娘拼凑的44枚铜片,改写成44块银元。所以借条上写着每人分别22块银元整。

    可想而知,杨景在举笔时是知恩报恩的人。看完借条后,两个少女相拥而哭,被杨景的大举感动了。

    人世间什么叫情?什么叫义?钱财易还,而“情义”两字值千金,人情还不清。

    杨景在恩人面前,承诺自己若还不清债务,那将由子孙偿还,这是他先做人,后做事的人生宗旨。

    刘曼生怕父亲看到笑话,她把毛竹筒的一半藏到自己放衣服的箱底,做为心爱的宝贝收藏。

    而阵玉香更是可爱,半边竹筒放在肚脐衣裳里走路,两只手掌捂着肚子,担心竹筒会掉下来。路人以为这么小的姑娘就怀孕了,那么也就是好奇。到了家里可不得了了,被母亲发现,怀疑女儿外面有小老公,正想破口大骂拿棍子打她,女人两手去遮头,因为这个动作半边竹筒从肚子里滚落地下。母亲孙月看到又笑起来了,她不但认得竹筒的主人是谁,而且也深知女儿的心事了。

    “竹筒的另一半呢?是谁破掉拿走了?” 母亲惊讶的问道。

    “另一半,在刘曼姐姐那边!”

    母亲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道:“帮我挑水的小伙子,还真的有魅力呀。”

    话分两头说,当杨景怀里揣着五十六个铜板时,他心里沉甸甸的。这些钱用处可大了,想当初来福州卖柴时,是那样的信誓旦旦,那样地在伙伴们面前承诺过:“以后你们的柴火卖不完,由我来处理。”

    想不到在激流险滩的半路,那木排上五六十担柴火打水飘走。还算幸运,自己给自己捡了一条薄命。他知道这五十六片铜板折成一块银元。一块银元在乡下是一个怎样的概念?那是可以买好几担干谷的啊!

    杨景没有急着买这张回家的船票,为了省下这块银元,而是不断地在码头打听回家去的山路。

    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哦!这一天,杨景终于打听到,牛贩子有六个人要去闽北南平的乡下买水牛。这六个大人为了弄清楚山路的走向,必须先空手探路。

    杨景跟着这班大人结伴同行,不但走起山路热闹,而且安全。因为牛贩子每个人腰带上,都绑着现金银元,还背着砍刀。而杨景身上,只有五十六个铜板和一包锅边卷片。

    牛贩子们一路三餐,大鱼大肉红米酒,天黑时挑上等的客房休息。而杨景一路三餐,是打开油纸包里的锅边卷,配生水,每晚坐在客栈的火房等天亮。

    每当他咬着锅边卷时,心里难受又感动。心里难受是因为离家半个多月了,自己受些苦都无所谓,就是担心家里的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有无米下锅了。感动的是:还好他乡遇贵人,跟两个小姑娘也只是一面之交,可她们毫无怨言地破开储蓄罐,还典当了通身唯一值钱的银发钗。把平时攒下的零食钱统统献上,并且伸出援助之手的同时,又是赠送米粥、干粮。

    假如刘曼不曾收留他在马棚里过夜,不送米粥不送钱,今天怎么有脸面去见母亲?假如陈玉香不曾相送食物,五六天的路程三餐吃什么?

    “不是男人不流泪,只因未到伤心处。”杨景也是性情中人,泪水不禁顺着脸颊流到嘴唇,滴在手上的锅边卷上。

    初冬的闽北,薄雾环绕高山。杨景跟着牛贩子,已经来到闽北南平境内三千八百坎之地。

    所谓的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因昔日从坎脚至坎顶,要登三千八百级台阶而得名。并有“三千八百坎,坎坎出黄金”的传说,且流传至今。

    相传过去曾是一条羊肠小路,当年杨八妹带兵入闽,因山路崎岖,运粮不便,便下令修止古道。就这样,才有了现在的三千八百砍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