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准备谈判
正当人们都松了一口气,认为日军和救国军的激烈战斗会暂时停歇,让疲惫的士兵和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得到一丝喘息的时候,救国军却出人意料地再次向北平发起了进攻。
救国军第五军的各部如同神兵天降,以惊人的速度和果敢的决心,再次突击到了北平城外。
他们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势不可挡。日军费尽千辛万苦重新修建起来的防御工事,在救国军的猛烈攻击下,瞬间又被炸成了一片废墟。
然而,救国军并没有对北平城发起进攻。他们的行动似乎别有深意,就像在进行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
他们将北平周边的日军各营地扫荡一空,然后把缴获的物资全部打包,仿佛这些是他们珍贵的战利品。俘虏们也被用绳子捆起来,送上卡车。
救国军的士兵们昂首挺胸,围着北平城耀武扬威地转了一圈,他们的自豪和自信溢于言表。最后,他们扬长而去,留下了一片震惊和疑惑的日军。
救国军这一系列怪异的行动让人摸不清头脑,没人知道他们到底想要干什么。
身处南京的松井松了一口气,北平的华北方面军寺内却是恼羞成怒的将自己大半个办公室都劈成了渣渣。
从整体而言,日军在华国战场上还是处于绝对优势,华国的整体军力和日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在全国各大战场上华国军队依旧处于被动防守状态。
但从局部而言,救国军不管是战术思想、武器装备,还是兵员的训练素质都远远的高于日军。在和日军的作战中,救国军往往集中大规模的炮兵进行炮火突袭,再加上特战队员和侦察兵们精确的火力引导,以至于日军的防线在他们的面前就跟纸糊的一般,很轻易的就被撕碎。
这一切也就不难理解寺内司令长官为何会如此恼火了,他震惊地发现自己的司令部所在地——北平城,似乎已经沦为了救国军的后花园。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来来去去,这无疑是对他权威的巨大挑衅。
要想守住北平城,除非集结三个以上的师团进行防御作战。然而,这样做却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一旦他将大量兵力集中于此,其他战场就会陷入兵力空虚的窘境。而华国的其他军队必定不会错失良机,势必会趁机发起反击。这就像是一个无法逃脱的噩梦,不断地在他脑海中盘旋,令他焦虑不安。
他深知,这种恶性循环将会给他的军队带来灭顶之灾。每一个决策都如同走在钢丝上,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他在痛苦与挣扎中徘徊,被压力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夜晚,他常常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心中充满了无助和迷茫。这个噩梦如影随形,折磨着他的意志,令他日渐消瘦。
“他们究竟想干什么,干什么啊?”寺内独有的房间里传来他撕心裂肺的大吼声,伴随着又是一阵木头被劈碎的声音。
“想干什么?”这个问题沉甸甸地压在许多人的心头,成为他们无法解开的困惑。在南昌,薛余心中同样充满了疑问,他终于忍不住向楚天铭提出了这个问题。
“我想要北平!”楚天铭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自己的目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决绝。
“什么?北平?”薛余惊愕得差点把刚喝进嘴里的茶水一口给吐了出来。他的身体剧烈地颤抖着,咳嗽声一阵接着一阵,仿佛要把整个肺都咳出来。他使劲地拍着自己的胸口,试图缓解那股震惊带来的窒息感。好一会儿,他才如梦初醒般从震惊中缓过劲来。
薛余的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困惑,他盯着楚天铭,仿佛在看一个陌生人。北平,那不仅对华国来讲是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地方,对日国来讲同样意义重大。他无法理解楚天铭为何会有如此疯狂的想法,更不知道他要如何去实现这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楚天铭感受到了薛余的目光,但他并没有退缩。他的眼神依然坚定,似乎在向薛余传递着一种信念。他知道这个目标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是天方夜谭,但对于他来说,这是他心中无法放弃的执念。
薛余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开始思考楚天铭的话,试图找到其中的逻辑和意义。他意识到,楚天铭并不是在开玩笑,他的决心和勇气让薛余对他有了新的认识。
天铭,你难道是在开玩笑吗!薛余的面容变得异常严肃,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担忧。北平的战略地位如此关键,日军怎么可能会轻易放弃呢?薛余紧紧地握着拳头,似乎在努力克制着内心的激动。
然而,楚天铭的神色却异常坚定,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无法动摇的决心。他挺直了身子,目光如炬地说道:“不放弃又怎样?北平,那是我们祖国的千年古都,是我们重要的政治中心啊!我怎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一直沦陷在日军的魔爪之下?这一次,北平我们救国军是要定了!”
“天铭准备怎么做?”薛余见楚天铭神色如此坚定,不由得对楚天铭谋取北平的计划更加的好奇。
“谈判!”楚天铭淡淡的说道,“北平城意义重大,我们不希望他毁于战火之中,所以我们计划通过谈判的方式光复北平。”
薛余并没有觉得楚天铭的这个办法有什么不妥,他是一个务实的军人,楚天铭既然能够说出这个办法,那必然已经有了万全的计策,只是不知道他们的详细计划是什么。
”想必天铭已经有了周全的计策,不知可否告知一二?”薛余问
楚天铭微微一笑,对着薛余说道,“谈判能不能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没有足够的筹码,这一次我们笃定了日军必然妥协,因为我们手里有日军不得不妥协的筹码。”
“将军可能还不知道吧,这些年以来我军手里的日军俘虏已经超过了万余人,这就是我们逼迫日军必须妥协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