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临阵脱逃
“先不说这些!老楚,你看南京还能支撑几天?”李凯担忧的望向了楚天铭。
历史上南京防守部队从十二日开始撤退,十四日南京保卫战基本结束,从十三日日军进入南京开始开始,南京就经历了长达六周之久暗无天日的浩劫。
想到这里楚天铭感到一阵揪心的痛,“今天已经是十二月十日了,历史上华军将在两天之后开始撤退,南京的至暗时刻也就即将开始。”
楚天铭平复情绪之后认真的思考了一番,随后又继续开口说道,“有了我们的介入,日军比历史上至少多损失了一万人,国军的伤亡至少降低了五万以上。”
“尽管如此,但防卫部队战力不济、士气低迷已经是事实。为保存有生力量以待再战我认为汤司令很快就会下令撤军,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是他们一支发展不到四年的地方武装所能阻挡的。
仅靠一地之人力、物力、财力和一个国家全力对抗无疑是痴人说梦。
若是再有两三年的时间,以绥远的发展速度倾全力武装出五十到百万部队,楚天铭倒不介意好好收拾一下日军。
现在嘛,能够进行机动作战的也就这三十来万人,在动辄百万人的战场上这点人撒进去水花也溅不起几朵。
“老李,撤离的速度还要再加快啊!”
楚天铭望着浮桥上连绵不断的人流,心里非常的担忧。
“南京防卫部队撤离之后我们的三个师就会全面进入南京城,之后我们的部队将一边和日军进行巷战,一边将城内剩余的百姓撤离出来。”
“我们在南京的战斗将是缓慢的撤退而不是坚守,即便我们把全部的部队填进去也最多坚持十天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面我们务必要将撤退的部队和剩余的百姓全都撤离到江对面去。”
“时间紧迫,压在我们肩膀上的担子很重啊!”楚天铭很认真的说道。
李凯对于楚天铭的忧虑是感同身受,对楚天铭提到最多能坚持十天的时间也没多说什么。
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前线战士用鲜血和生命争取回来的,早一刻完成撤离工作就能够少牺牲很多战士的生命。
绥远军的撤离工作争分夺秒的进行,前线的战斗也越发的白热化。
随着时间的流逝,华军防守部队战力不济、士气低迷的弱点不断的扩大化,南京防线已经岌岌可危。
撤退到武汉的大本营对南京战事也非常的关注,每日均有询问及指示的电报。
当发现撤至南京部队的战斗力及士气已远不如淞沪作战,南京外围主阵地带仅防守两三天即告失守,而复廓阵地立足未稳即在主要方向上又被敌突破、迫逼城垣时深感形势严峻;当得知当涂附近已有日军渡江时,更感局势危急。
为避免南京守军被敌围歼,钟先生于11日中午考虑令南京守军撤退,遂令时在江北的顾将军以电话转告南京汤司令。顾将军要汤司令当晚渡江北上,令守军相机突围。
汤司令由于自己曾力主固守,现在若突然先行撤走,怕今后责任难负,因而要求必须先向守军将领传达清楚最高统帅的意图后方能撤离。
当晚,钟先生致电汤司令:“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
汤司令连夜与两位副司令长官及周参谋长研究,决定于14日夜开始撤退。随后12日凌晨2时许召集参谋人员制订撤退计划及命令。
12月12日自拂晓起,日军即集中炮兵及航空兵火力对复廓阵地及城垣发动猛攻。
城南方面,战斗至10时前后,雨花台阵地被日军攻占。防守该地的第88师第264旅残部因中华门城门已经堵死,无法退入城中,遂在敌火力下作横向移动,沿护城河绕城北进,伤亡甚大。
日军占领雨花台后,居高临下,加强了对中华门的火力袭击。
第88师第262旅部分官兵坚守城垣阵地,奋力阻击。
……
“报告军长,紧急情况!”
这天中午,楚天铭正在指挥部里和叶枫他们讨论战场形势的时候,一个参谋突然推开会议室的大门慌慌张张的走了进来。
如果不是前线发生了非常紧急的情况,参谋也不会连最起码的礼节也顾不上了。
楚天铭脸色一变,担心是不是前线出来意外。
“怎么,出事了?”楚天铭皱着眉问。
参谋走到楚天铭的身边弯腰凑到他的耳边小声说了几句,然后起身站到一旁等待着楚天铭的指示。
楚天铭脸色一变,一巴掌狠狠的拍在了面前的桌子上。
“他敢!他姓孙的敢踏进码头一步老子当场枪毙了他!”楚天铭狠狠的吼了了一句。
说完楚天铭不顾会场里面的叶枫等人转身急匆匆地往外面走去。
叶枫和段鹏两人面面相觑,和楚天铭相处了这么多年他们都没怎么见过楚天铭这么愤怒的样子。
“出事了,这都什么时候哪个王八蛋还不消停?”段鹏略带着焦急说,“疯子你在这里看着点,我先过去把老大拉着点,看他这架势搞不好真的会一枪把那个惹事的王八蛋给崩了!”
段鹏说完也飞快地朝门外追去。
叶枫看着空荡荡的大门摇头苦笑,心里不断为那个惹事的默哀。
“希望大鹏拉的住老大吧!”
浮桥的码头外,两支队伍兵对兵、枪对枪的展开了对峙。
“让我们过去,你们绥远军凭什么不让我们过桥?”
“你们一群土包子不知道我们师长是谁吗?拿着鸡毛当令箭,你们有什么资格检查我们的身份?”
“你们绥远军想干什么?违抗军令想造反吗?”
现场闹哄哄的吵成了一团,站在最前面的一个国军少校指着对面的绥远军军官大声的嚷嚷着。
绥远军舟桥旅的官兵排成人墙堵住了进码头的道路,站在队伍最前面的军官面对国军少校的嚷嚷声也不说话,就是这么笔挺的站在那里寸步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