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姑苏郡
这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
周云在吃过一口西瓜后,眼前顿时一亮。
“少爷,这叫西瓜的水果入口清甜,鲜嫩多汁,实在是解渴的利器,尤其是在这大白天赶路的时候,能吃上一口,简直不要太幸福。”
“那是,你喜欢的话,就多吃点好了,我这还有很多。”话落,便再次拿出五个篮球大小的西瓜,均匀切好后,陆锦打开车窗,把林京墨叫了过来。
“少爷,你找我?”林京杭骑马侧着身子问道。
陆锦拿出一块西瓜递给林京墨,紧接着又递出一个篮子,“大太阳赶路,弟兄们都饥渴难耐了,你去把这些西瓜分给他们,好解解渴。”
“是。”林京墨微微一笑,快速将这些西瓜分发下去。
不久后,随行的那些护卫人手一块西瓜,吃的不亦所乎,有的甚至把瓜皮都给吃了,至于李浩,那更是夸张,吃完后还在疯狂是吮吸手指,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吃完后,还来到陆锦车前,问道:“少爷,这西瓜你这还有没有?我还想在吃一块。”
陆锦白了他一眼,最后还是给了他半个西瓜,对方兴冲冲的抱着半个西瓜就啃了起来。
这一幕让一旁的林京墨羡慕不已,在品尝到西瓜后,就立刻爱上了这种水果,碍于数量稀少,也只吃了一块。
不过他是要脸面的人,不会像李浩那样厚着脸皮去要。
“京墨,这还有半个,我和周云都吃过了,就给你吧。”陆锦道。
“多谢少爷。”林京墨上前接过陆锦递来的半个西瓜,内心说不出的温暖。
这短短几月的经历对林京墨来说如梦如幻,自己本安河县一户贫寒人家的儿子,父亲卧病在床,母亲和小妹又是女子,因此家中的担子几乎都落在他头上,这些年几乎压的他喘不过气来,后又得罪他人,要不是帮主出手阻拦,几乎就要丢掉性命。
之后得帮主垂青,传他修行之道,并委以重任,可谓恩重如山。
虽然林京墨从来都不说,但内心深处早已将陆锦视为父兄那样敬重。
这次前往汴京,路途遥远,不知期间会发生什么,但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让任何人伤害马车里的人。
好在,一连几天都无事发生,平安的很。
到第九天时,陆锦一行人终于来到了江州的地界。
过去这些天,他们白天加速赶路,夜晚安营扎寨,做饭休息,好在有陆锦携带的柴油发电机,到晚上可以开电灯,不至于乌漆麻黑的做饭。
食物也非常丰盛,有肉有菜有饭,还有陆锦带得各种调料,做出来的食物虽说不是天下第一美味,但也不会比任何一家客栈差。
酒足饭饱后,众人将马车围在中间,周围搭建帐篷,就地休息,护卫则负责轮流放哨。
毕竟马车中的东西都是价值连城的昂贵礼物,轻易不得有闪失。
如此严密守护下,基本可以保障安全。
“少爷,前面就是江州地界,我们不如先找个客栈,住宿一晚,毕竟弟兄们经过这些天的连续赶路,都有些累了。”
“至于租船的事,明天再找,如何?”周云问道。
“也好,先休息休息,反正也不差这几天。”陆锦摸着下巴道。
经过陆锦的点头确认后,车队快速驶入江州地界。
江州是大梁朝廷治理下的十九个州之一,位于大梁版图南方,俗话说的江南其实就包含江州,此地山清水秀,景色怡人。
乃是天下最有钱的地方。
古人有言:“海内人才,半数江南;天下税赋、半出江南。”
可见江州的经济有多么发达,跟它一比,那临州就是一个穷山僻壤的山沟沟。
很快,陆锦一行人就来到的江州内的一处繁华城市,姑苏郡。
姑苏郡四大郡之一,也是船舶最多,水运最发达的地区,此地富商云集,世家林立,甚至不乏流传千年以上的世界,这可是大梁立国前就存在的家族,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前朝大楚立国之前甚至更远,其底蕴深不可测,比其临州徐家、穆家之流强的不止一星半点。
并且此处武风发达,修行者随处可见,明窍就先不说,一大堆,便是之上的聚元都有一群,在临州稀少无比的凝罡境宗师,在这姑苏郡的大街上陆锦都见到了不下十个。
如此看来,此地修行者的数量极为恐怖,虽不至于聚元多如狗,凝罡遍地走,但也差距不大。
如果说江州是大梁最富有繁华的州,那么姑苏郡就是江州这些郡县内最为有钱的一个郡,在这里,随便有点名气的富商,身家都在百万两白银之上,而那些大商贾,钱就更多。
他们经营铜铁、茶叶、丝绸、盐矿、金银、药材等生意,赚取了不菲的身家,边是说上一句富可敌国都不过分。
“林京墨,你去问问周围有什么大一点的客栈,如果有,直接包下来,让弟兄们好好休息一晚。”
“李浩,你和周云去附近打探打探,看看这水路漕运怎么走,这租船怎么租,再打听打听最近有什么大事发生。”陆锦一一下达命令。
三人点头领命,之后各自带着手下人离去。
陆锦则和一干护卫在原地等候。
一个时辰后。
派出去的人全部返回。
“少爷,你让我们调查的事都查清楚了。”
“哦,赶紧细说,先说客栈的事!”陆锦急切道。
这些天的赶路,他们这帮人可谓风餐露宿,蓬头垢面,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找个客栈住下,大理一番,换件衣服洗个澡什么的,顺便了解一些江州的风土人情。
林京墨上前一步,道:“回少爷,最近这江州姑苏郡似乎有不得了的大事举办,因此此地附近的几家大客栈几乎都被人个包了,我只找到了几个小的。”
“算了,既如此就住小的吧,有个地方睡觉,总比睡大街好。”陆锦看向周云,“你呢,可打听出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