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鉴宝神豪,从我养麒麟开始 > 第 463章 定窑大碗(上)

第 463章 定窑大碗(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齐哥,这壶我没买亏吧。”

    小龙付完钱,抓着壶的提梁,跟在齐鸣身边,走出去了一段距离后,似是才想到是亏是赚这一层,开口问道。

    “亏?那肯定没,你小子傻人有傻福。”

    “呵呵,那就好,那我下次回老家,就送给我爸。当年砸了他的,现在还他一个,银的总比铜的贵。

    而且这壶又带把手,又带盖的,他出去放羊的时候,带着也方便,不用一直拿可乐瓶装水了。”

    “那你家也够奢侈的,拿着好几万的银壶喝水。啧啧,够阔气的啊。”

    齐鸣听到他要拿这壶喝水,忍不住拍了拍他肩膀,调侃了句。

    “几,几万?”

    小龙脚下步子一停,有点不敢相信。

    “清中期的<舞马衔杯>银壶,5万是保底,要是碰到喜欢的,多给你几万,也不是不可能。”齐鸣说着,指了指他提着的银壶,介绍道:

    “瞧见没,你那壶的造型,像不像水囊?壶底是不是像个马镫?”

    小龙一手抓着把手<把手是现代人的称呼,沽大地叫<提梁>>,一手拖着壶底,凑近了看。他老家陕西山里,见过马镫,皮囊水壶小时候也见过,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经过齐鸣的提醒,他一比对,确实像。

    “这种银壶,都是用一整张银片捶打成,算是游牧民族的特色产物,辽金时期最流行。不过这种壶的年代,最早要追溯到唐朝。

    你们陕西历史博物馆里,就有一件同样样式的唐代银壶,目前是国家一级文物,禁止外出展览的。”

    齐鸣又指了指上头的图案:“这种壶的名字,取自壶上的这种嘴里叼着酒杯,又跪地的马匹。

    据说当年唐玄宗爱马,在皇宫养了几百匹骏马。他养这些马,也不是为了骑,而是让人训练这些马跳舞。”

    “让马跳舞?”小龙惊讶的重复,这得多闲的人,才能想到这种玩法。

    “这其实就是现在马术运动里的花样骑术。你要是想象不出马跳舞的样子,可以网上找找花样骑术是什么样。

    唐玄宗那时候隔个几天就要跟自己儿媳妇开派对,派对开到高潮了,就让这几百匹骏马,跳舞献艺,来助兴。

    舞蹈的高潮就是你这银壶上的一幕,领头的马叼着酒杯,跪倒在唐玄宗面前,玄宗皇帝再给它倒酒,人马同饮。玩物丧志,马都被他玩出花了,这结局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

    后头你上学肯定也学过,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被赶出长安,败逃马嵬坡。那些会跳舞的马也就落到了安禄山的手上。

    安禄山则把马都送给了自己手下的大将田承嗣,这人是个土包子,也没参加过唐玄宗的派对,没见识过马跳舞。

    有一天他的队伍打了胜仗,大家就围着篝火庆祝,那时候的娱乐少,所谓庆祝也就是唱歌跳舞,加喝酒。那天正好奏起了马儿熟悉的乐曲,这些马也就跟着曲调翩翩起舞。

    田承嗣没见过世面,只当是马都中邪了,一害怕,就下令把这些马全都打死。史书上也就再没有舞马衔杯的记载。”

    唐玄宗其实跟乾隆差不多,开始的时候也算励精图治,后头就开始享乐,最后也都当了一段时间的太上皇,只不过他没乾隆那运气,玩到一半,玩崩了。

    两人聊着天,继续往前,不过这次没走出多远,手机震了震。

    齐鸣一看是林轩发的一条vx语音,点开就是让他有空的话,过去一下,语音下方是一个定位。

    也不知道他那出了什么事儿,点开地址,倒是还在市场范围内,离的不远。

    齐鸣担心他那也出了类似刚刚小鬼子那种糟心事儿,赶紧带着小龙小跑着冲向那处位置。

    结果,他正跟一个漂亮少妇聊的正欢。

    这女人是真的挺有味道,30出头,齐肩长发,身材匀称丰满,该凸凸该翘翘,而且说话的时候,也是娇滴滴的带着南方人特有的那种软糯。

    齐鸣气喘吁吁的赶到的时候,就看见这小子把人家逗的在那捂嘴娇笑,有那么瞬间,他都觉得自己这是来早了,还有那么点碍眼。

    “来了啊。怎么这么喘呢。跟你说了,平时要多锻炼锻炼身体。”

    林轩看着齐鸣那样,就开始说起了风凉话。

    “那,要不我走?然后再来一遍?”齐鸣没好气的道。

    “嘻嘻,你俩真逗。林先生说他要叫个人来帮着掌掌眼,没想到你俩差不多大啊。”女人捂嘴轻笑。

    齐鸣用肩膀撞了撞这小子,凑到他耳边压低声音道:“可以啊,这是都抱过家门了啊,林先生,没想到你喜欢这样的。小曹贼!”

    林轩学着小紫那样子,龇了龇牙,一肩膀把人给顶回去,没好气的道:“你瞎扯什么,人家张姐有对像的,人家老公看店,她就是来这儿看摊子的。别废话,来帮我看个东西。”

    说玩,他伸手勾过齐鸣肩膀,就把人给拉到了摊位边。

    那位张姐早就走到摊位里侧,将一个锦盒往前放了放,随后一脸温柔笑意的就在摊位后头静待齐鸣上手。

    齐鸣等她放稳后,才将盒子拿起,打开。

    盒子里是个白釉大碗,直径有12厘米多,高近5厘米,最特别的就是碗口那一圈明晃晃的金色镶口。

    “呦呵!不得了,这是定窑大碗!”

    齐鸣只是打开一看,就忍不住惊叹出声。宋代五代名窑,汝官哥钧定,今天居然就有一件定窑大碗,就这么摆到了他面前。

    拿起,一股凉意传来,确实是老东西,随后他拖着碗底凑近一看,眉头蹙起,有点遗憾,这镶口看着挺亮,但确实黄铜的。

    定窑虽然被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但真正的历史能追溯到唐。齐鸣刚刚淘到一件邢窑白瓷塑像,其实伦关系,定窑算是继承邢窑的技术,继续发展的产物。

    而且定窑的东西有个特点,它的很多东西,喜欢倒扣过来烧。古人追求满釉,即让釉料覆盖到瓷器的所有位置,这样才能达到极致的美观。

    但哪怕今天,瓷器也不可能飘在半空,总要和平面接触。接触的地方,自然也就没法覆盖釉料。为此汝窑想到<支钉烧>的办法,用几个锥心钉子支撑底部,这样汝窑底部只会留下几个芝麻大小的钉子不沾釉。

    而其他一般瓷器都是树立摆放,底部触地,正着烧。定窑则恰恰相反,碗口倒扣,反着来。只是这么一来,碗口位置就没办法覆盖釉料,那一圈就会露胎。

    要是拿着这种碗吃饭喝水,满是毛刺的碗口就会划伤嘴,所以有些定窑,就有了镶口的做法。将碗口用金银铜等材料包起来。

    这样解决了碗口毛边的问题,还能进一步美化瓷器,光是这么个办法,也能看出古人的聪明才智。

    同时,镶口也能反映物主人的社会地位,镶金的自然是最贵重,宋朝皇室和大贵族就使用镶金口的瓷器。

    镶银的次之,最差的就是镶铜的。

    “林小哥,说你比他厉害。还真没说错。”张姐听到齐鸣开口就点破这东西的来历,立刻笑呵呵的恭维起来。

    “张姐,我就随口一说的,年份也没带。定窑是定窑,但定窑从唐到元,就没停过。到了明清,还有人特意仿烧的。您这件,我也还拿不准,还要再看看,再看看。”

    花花轿子人抬人,但坐了轿子,价钱上就麻烦了。齐鸣比较务实,所以主动从轿子上下来了。

    张姐温柔一笑,那笑容跟春水一样,笑眯眯的道:“我也做了好几年的生意了,早年也是走南闯北,见识了不少人,也见过不少东西,这两年才在景德镇落户。

    像是这种大开门的东西,要是都不能断定是宋代的,那我这么多年岂不会都浪费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