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打造野战营的第二步
对于杨川的这一番‘胡闹’,张汤看上去没什么反应,冷着一张脸,默默坐在不远处,看上去就像是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
或者,一把森冷的杀猪刀。
杨川将‘屯田’的事情安顿下去,让霍去病、曹襄、李敢等人具体执行,自己却走到张汤身边:“我没犯法吧?”
张汤摇头,冷冷说道:“没犯法,不过,却会犯众怒。”
杨川一脸的茫然之色,问道:“犯众怒?犯谁的怒?我杨川此举,不过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为甲字号野战营的捞好处,哪个狗日的会跳出来指手画脚?”
张汤:“皇帝。”
杨川闭嘴了。
张汤这厮,一张口就搬出了刘彻,让杨川都无话可说了。
“皇帝明面上赏赐你们近二十万亩良田,无非是要种植麦子、苜蓿、大豆、胡麻等,”张汤很认真的说道,“也就是说,那些田终究还是属于羽林军、属于皇帝的。”
“你将其中将近一半收成,奖励给羽林孤儿,这没什么问题。”
“可是,你却还要奖励给那些仆役、无籍野人,这件事情上,杨川,伱做得欠妥当啊。”
听着张汤的劝告之言,杨川只问一句:“可触犯大汉律例?”
张汤摇头:“不仅没有触犯大汉律例,甚至,还与高祖皇帝当年的一些做法不谋而合,可解决流民的生计,可消除三两千仆役的贱籍。
不过,这些土地可都是皇帝的,你却胆大妄为,将皇田私分下去,这要真论起来,可也是一样重罪啊。”
杨川听明白了。
自己的这一套做法,触及了皇室的利益,同时,更触动了那些权贵之家和狗大户们的利益,说不定会给自己招来一些麻烦。
“只要不犯法就行,反正我杨川又没有将田地分给旁人,”杨川轻笑一声,转身便走,“不过是换一个法子,让大家拼命种田……”
……
交够野战营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光是听听,就挺上头呢。
杨川认为,想要打造一支天下无敌的‘甲字号野战营’,光是吃好喝好训练好还远远不够,必须还得从根子上解决给养问题。
一句话,作为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师,必须要做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思之再三,杨川觉得改良后的‘军屯制’,应该最适合眼下,这也是他给‘甲字号野战营’制定的强军计划第二步。
杨川的这一招,对曹襄、霍去病、李刚等狗大户来说,什么感觉都没有,反正埋头苦干‘帮皇帝种田’就是了,管他呢。
可对那些没什么家底儿的羽林孤儿和仆役们来说,却无疑是一剂猛药,几乎所有人的都大喜若狂。
尤其是那些失了籍的仆役,虽然脸上表情一贯的麻木,但从他们眼中的那一丝跃跃欲试,即可知道其激动的心情。
当然,也有人心存疑虑,觉得杨川可能只是给大家画了一个大饼,骗的所有人往死里干活,最终却什么好处也拿不到。
对此,杨川也不去多说。
这人呢,在经历过太多的苦难和压迫后,自然而然的,便会生发出一种奇怪的依赖感,总觉得离开皇帝、离开权贵之家和狗大户,天下百姓绝对会饿得去吃屎。
嗯,差不多就是所谓的‘奴性’吧?
这种太过深刻的问题,杨川如今也懒得去细细盘究,他之所以如此做,一方面是后世的一些经验让他迅速做出判断,决定让‘屯田制’提前几百年面世;
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合格的厨子,他的想法就很是简单——
如果这种优化后的‘屯田制’能够被刘彻所认可,并在汉帝国全面推广下去,不仅能有效解决流民、野人问题,还能让这天下的粮食、菜蔬和肉禽蛋类增产几倍、几十倍。
如此一来,他这个厨子的食材,不就水涨船高、极大丰富了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为了成为‘大汉厨子’,以自己的方式改变这座天下,杨川也算是蛮拼的……
刘彻的这一辈子,必然会与匈奴人死磕到底,横扫天下,建立那所谓的‘不世之功勋’,便须消耗无尽的粮食、人口、钱币、战马、矿山……
依照史书记载,几十年的大战打下来,匈奴的确被打成了半残废。
同时,汉帝国的国力也消耗的差不多,开始由盛转衰,若不是后来张安世、霍光几人稳住局面,后果难料啊……
躺在杨柳树影下,乘凉,饮茶,偶尔吃几口小凉菜,杨川的日子过得悠然、恬淡而缓慢。
渭水两岸,耕牛遍地走。
一派繁忙,还真有点春耕图的美感。
甲字号野战营的每一名将士,如今身兼数职,既是军人,又是农夫,同时还是‘屯长’,不仅自己要每日演练武艺、耕田种地,还要保证其名下的一两千亩良田的耕作。
本来,杨川想使用‘村长’、‘社长’、‘生产队长’等称谓,却被霍去病等人异口同声的否决了。
那些憨货觉得,村长、社长、生产队长什么的,听上去一点都不霸气,感觉像是一帮泥腿子农夫,配不上‘甲字号野战营’的名声。
杨川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一个称谓而已……
……
“公子,你要的锯子、斧头、凿子、推刨等工具,都打制出来了,”就在杨川胡思乱想时,堂邑父来了。
在这个匈奴人身后,跟着三十名瘦不拉几的半大小子,却正是冬天时候,堂邑父就回来的那些‘人牲口’。
杨川坐起身来,很认真的看着他们,脸上露出温煦笑容:“体力恢复的还不错,就是不好好洗澡,看看你们一个个的,简直都成花脸猫了。”
三十名少年笑了。
他们都是一些苦命孩子,出身贫寒之家,本来就跟随家人在山野之间东躲西藏,被‘猎奴团’捉住后,又遭了大罪,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如今,在杨川家里,吃的好,穿的暖,每天晚上还能睡在暖烘烘的热炕上,简直就像做梦一般。
在这些半大小子的心里,堂邑父大叔温厚如老父;而家主杨川,简直就是传说中的福德之仙神、救命之恩人。
故而,即便彼此之间年龄差别不大,却也心甘情愿的领受杨川的任何命令,并一再表示,愿意为杨川去死……
杨川肯定不能让他们为自己去送死,要不然,也就不会让堂邑父将其救回来了……
“公子,工具行囊都做好了,什么时候开始干活?”堂邑父问道。
“有工具了,木料、精铁也足够,”杨川拿出一卷羊皮摊开,“都过来,看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直接问我。
别看这玩意儿简陋,但对咱们来说,用处可太大了,你们可别小瞧了。”
堂邑父与众少年围拢过来,定睛看去,却是一样简陋农具的图样,不由得露出困惑之色。
杨川给每一个人准备了‘鹿皮行囊’,里面既有菜刀、铁勺、铲子等厨具,还有剔骨刀、斧头、手锯、凿子、推刨、羊毛绳子等物,大家还以为有‘大任务’。
不料,却是让大家去打制农具?
这种活儿,那些羽林孤儿、仆役们干起来,不更加顺手么?
杨川一下看透了大家的心思,轻笑一声,道:“你们这些家伙,别整天想着要干大事,要循序渐进,从很小很小的事情先做起来;
然后,才能慢慢做一些重要的大事。”
一名少年抓了抓乱蓬蓬的头发,问道:“公子,这农具、是干什么用的?”
“对了公子,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学习剁肉、切菜和颠勺啊?”
另外几名少年渴盼的望着杨川,希望家主能让他们正式进入‘杨氏厨房’,开始干点大事,这一幕,直接把杨川给惹笑了。
他摆摆手,笑骂道:“你们这些家伙,莫要好高骛远,一口吃个大胖子,那是不可能的,小心别撑坏了肚子。”
然后,他开始仔细讲解‘耧’的结构、用途和特点。
“这件农具,名为耧,分为两垄耧、三垄耧、四垄耧和多垄耧,前面这个部位需要打四个孔,以便根据需要而调节耧脚的深浅。”
“为什么要分为双垄耧、三垄耧、多垄耧呢?”
杨川浅饮一口野菊花茶,不厌其烦的给这些半大小子讲说其中原因:“过几天,等春耕结束,咱们便要进行春播了。
这双垄耧呢,最适合谷子、糜子、胡麻、苜蓿等,因为这些庄稼的种子颗粒太小,必须要在出口的位置,安装一个小小的漏斗;
如此一来,在播种的过程中,便需要有人扶着耧轻轻摇晃,让庄稼的种子从漏斗里均匀的撒出来……”
汉帝国其实已经出现了‘耧’这种农具,不过,因为尚未完善和改良,只能用来播种颗粒比较大的燕麦、小麦等作物,所以,杨川便对其进行了一番改进。
这种改进后的耧,差不多已经有点后世‘播种机’的雏形了。
就比如用来播种麦子、燕麦的‘多垄耧’,杨川便给它设计了两个铁轮子、简易轴承、同步拨料轮等零件。
这就增加了很大的制作难度,但可以加快播种速度将近三十倍!
“看看,这两个轮子在转动时,带动一根铁棒转动,同步拨料轮呢,就会将麦子均匀的撒播下去,通过这八个耧脚,种到土里……”
经过杨川的一番讲解,不要说那三十名半大小子瞪大了眼,就连‘见多识广’的堂邑父,也是一脸震惊。
“公子,此乃春播神器也!”
堂邑父将一卷羊皮捏在手里,眉头紧皱,一只宽厚大手在空中不停的勾画着,显然已经开始想办法了。
那些半大小子也纷纷围拢上去,凝神细观,黑不拉几的小脸就很是专注。
杨川笑吟吟的瞅着这些家伙,觉得心里头颇为舒坦。
对于这三十名半大小子的‘训练计划’,他早已有了安排,如今让他们从最小的、最不起眼的事情做起,就是要他们循序渐进,最终成长为三十把锋利无双的菜刀……
……
小半个时辰后,堂邑父以及三十名半大小子,对‘耧’的构造和播种原理差不多吃透了,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始喝野菊花茶。
便在此时,一名少年偶尔转头,却看见远处有一行人快马加鞭的向这边赶来。
“公子,那边有人过来了。”
“谁啊,怎么赶这么急?”
杨川举目望去,却发现这一行人身穿黑色衣衫,高峨冠带,却是一群当官的;其中,策马冲在最前方的,却是大农令丞桑弘羊。
杨川愣了一两个呼吸,突然笑了:“堂邑父大叔,晚上吃馓饭,喝稀粥,记得多拌几个野菜,刚刚发芽的苜蓿就很好。”
“对了,将咱们家的牛羊牲口什么的,都赶到曹襄家的庄院去。”
“你们先去忙,晚上回家,记得要给我哭穷,我要勒紧裤带的请客吃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