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大义名分
李贤盛怒之下,出手极重,可怜赵公公落地后,当场就和血喷出了几颗后槽牙。
“殿下息怒,奴婢冤枉,冤枉啊。”
纵使如此,赵公公也不敢有丝毫的怨气,只见他忙不迭地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一般。
“本宫最后再给你一个机会,说,我父皇如今何在,嗯?”
饶是赵公公满脸的委屈状,李贤也自不为所动,概因他很清楚高宗绝对不会在贞观殿。
说穿了也不奇怪——自到了洛阳后,贞观殿就成了武后盘踞的所在,以高宗那看似谦和实则倔强的性子,既已跟武后决裂,又怎可能会在留存有武后诸多痕迹的宫殿理政。
“殿下,奴婢岂敢欺瞒您,陛下真的是在贞观殿理政。”
赵公公浑然不知哪露出了破绽,心中难免大慌,只是,事已至此,他也只能死撑到底了。
“好胆,死到临头了,还敢欺瞒本宫,来啊,将这三条阉狗拖下去,严审!”
没必要再问下去了。
李贤只一声断喝,立马便有数名亲卫一拥而上,将三名前来传旨的宦官拖了开去。
“殿下,您这是……”
刘纳言很懵,明明武后已被拿下,李贤只要进了洛阳,立马便可鼎定胜局,怎地突然拿下了宣旨太监,这,岂不是公然造反吗?
“稍安勿躁,且等审后再议。”
李贤不敢肯定高宗是否还活着,但却知道高宗的处境肯定不妙,只是没有证据的话,自是不能随便说,所以,他只能等。
“报,禀殿下,三条阉狗都招了,圣上目下依旧被扣在紫霄宫中,生死不明。”
严刑之下,或许会有铁汉,但,绝对不包括赵公公等人,这不,也就只一刻钟不到而已,三名太监全都招了。
“……”
众文武们的脸色瞬间都凝重了许多——武后不会威胁到高宗的生命安全,可李贞父子会。
尤其是在没能成功将李贤诱骗到洛阳的情况下,那两位铤而走险的可能性居高不下。
只是,这话太过敏感了些,谁都不敢轻易宣之于口。
“殿下,若是微臣料得不差的话,李贞父子定会在这几日间篡位,若不早做绸缪,后果不堪设想。”
魏思温同样也很是为难,奈何,身为军师,他却是不能在这等敏感时刻保持沉默,只得隐晦地提点了几句。
“唔……”
魏思温的暗示,李贤当然听得懂,只是,这么个决心真不是那么好下的。
毕竟不管怎么着,高宗都是他李贤这一世的父亲。
他这一头一动,李贞父子肯定会做出最激烈的反应,到那时,高宗注定难逃一劫。
奈何,他若是不动,那无疑是将先手权让给了李贞父子,局面无疑就被动了。
“即刻传檄天下,揭露李贞父子的不轨行为,另,给李孝逸等人下最后通牒,若再敢顽抗,当以叛逆论处,抄灭满门!”
权衡再三之下,李贤最终也只能无奈地两害相较取其轻了。
“殿下英明!”
见李贤终于有了决断,魏思温紧绷着的心弦顿时便是一松……
“诸公想必都已看过了太子殿下的最后通牒了吧那就议议好了。”
末时一刻。
中军大帐中,高坐在上首位的李孝逸先是面无表情地环视了一下帐中诸将,而后方才声线暗哑地开了口。
“……”
李贤的最后通牒是用热气球借助风向大肆投放的,不说众将们都已看过,绝大部分士兵也都已知晓了内容。
谁都知道李贤这回是真准备动手了,只是,究竟该不该降么,大家伙心中还是没个准数。
毕竟他们的家眷不是在洛阳就是在长安,万一要是李贞发了狂,谁也不敢保证那货会不会拿他们的家人来泄恨。
“怎么,都哑巴了?”
静静地等了片刻后,见众将们全在那儿装着木头人,李孝逸的眉头不由地便是一皱。
“我等唯大帅之命是从。”
不管是投降李贤还是按着李贞所发来的诏书坚守,那都肯定会惹来其中一方的无穷怒火,这么个带头的责任实在是太重了些,谁都不想去背。
那,还能怎么着,自然是让个子高的去顶喽。
“哼,散了!”
李孝逸是个子高,问题是他也不想背责啊,尤其是在这等情形并未分明的情况下……
“都议议看吧,此事当如何处之?”
没能如预期那般将李贤骗回洛阳,反倒被对方抢先传檄天下,李贞的心情显然不是太好。
“殿下明鉴,如今已到了危难时刻,若大义名分为李贤所夺,那,我方只怕必败无疑,故,属下恳请您尽快登基,以安军心民心。”
李贞话音方才刚落,就见一名中年文官已昂然从旁闪了出来。
此人正是越王府祭酒裴守德。
“父王,裴祭酒所言甚是,自古以来,争天下者,莫不以大义名分为重,父王若登基,天下自会归心。”
“父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
有了裴守德的带头,李贞的次子李温等人顿时都来了精神,七嘴八舌地劝进个不休,唯有李冲却是含笑不语。
“冲儿,你的看法呢?”
李贞意动了,问题是李贤的大军就在虎牢关外,若不能有效抗衡,那,所谓的争夺名分大义不过只是个笑话而已。
“为山九仞,岂可功亏一篑,父王不单得登基,还得尽快,否则李孝逸等中牟诸将只怕就要起异心了。”
“父王可于登基后,即刻给李孝逸诏书一份,封其为郡王,让其支撑五日时间,必可迎来巨变。”
李冲自信满满地笑了。
“哦?”
李贞有些懵,皱着眉头想了片刻,也没能搞懂李冲所说的巨变从何而来。
“好叫父王得知,孩儿昨日就已让人往辽东去了封急信,让颉跌利施可汗放弃攻打柳州,主力迅速东渡辽河,四下劫掠,诱使辽东诸军出城野战。”
“而后,自可靠骑军之机动性,一举摧垮辽东兵马之抵抗,只要相关消息传来,辽东将士必定军心涣散,到那时,李贤不退也只能退了。”
“当然了,在此之前,必须先给中牟诸将以坚守之信心,孩儿愿在父王登基后,率部赶赴虎牢关,择机出城一战,但消绸缪得当,小挫贼军不难。”
李冲倒是没卖什么关子,笑呵呵地揭开了谜底。
“嗯,好,择日不如撞日,那就明日登基!”
李贞很干脆,概因他深知自己已是退无可退——因着高宗的死,他断然不可能获得李贤的谅解。
既如此,那还不如奋勇一搏,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十二月初九,辰时正牌。
洛阳宫乾元殿。
大朝会方才刚开始,李贞第一时间就亮出了所谓高宗遗诏。
诏书中,对武后与李贤大加谴责,并宣布将帝位传给皇兄李贞。
群臣们都被李贞的无耻雷得个不轻。
但却无一人敢站出来反对。
不奇怪,所有硬骨头的朝臣不是跟在李贤身边,就是已经被武后给或杀或贬地清理光了。
剩下的这么些文武大臣,全都是软骨头。
在李冲率部于殿中、殿外压阵的情况下,他们哪有胆子抗议。
于是乎,李贞就这么施施然地换上了龙袍,坐上了龙床,堂而皇之地接受了群臣们的朝拜。
宣布登基改元,年号——呈祥,大赦天下,立李冲为太子,并大封诸子为亲王,又下诏封李孝逸为南平郡王,封中牟军中诸如黑齿常之等重将为国公,诏令诸军坚守中牟,以待朝廷援兵。
与此同时,李贞也没忘了给李贤下了道诏书,封李贤为辽王,言称辽东危机,要李贤率部速速回援,以免生灵涂炭云云。
对此诏书,李贤给出了最强硬的回复——斩杀前来传诏的宦官,悬首辕门,下令全军为高宗举哀,三军尽白衣,并再次传檄天下,宣布李贞父子为叛逆。
但并未要求天下共讨之,反倒要求各地官府做好安抚百姓之工作,不得擅自聚兵,否则当以附逆论处。
只是,在这等风云变幻莫测的情况下,人心难免迷乱,各地都出现了不少野心勃勃的货色,暗中招兵买马者可不在少数。
若是不能尽快扭转局面,隋末乱世只怕就将再度重演。
对此,李贤自是能看得通透,奈何一时间他也没什么太好的法子可想——不是他不想尽快击溃李孝逸所部,而是不能。
毕竟那可是三十万大军,还都是大唐最精锐的部队,真若是一气全摧毁了个彻底,何人去守边疆,总不能彻底抽空了辽东的人力资源吧?要知道吐蕃人还在一旁虎视眈眈着呢。
而这,正是李贤明明占据了绝对的主动,却迟迟不曾向李孝逸所部挥起屠刀的顾忌之所在。
所以,哪怕心中焦躁难免,他还是只能暂时隐忍,静等李孝逸所部粮尽。
但,正所谓人无伤虎意,虎有吃人心——就在李贤于营中为高宗守孝之际,李孝逸突然派出沙吒相如率五万大军进逼管城,摆出了副准备突围之架势。
与此同时,秘密率部赶到了虎牢关的李冲也会同程务挺所部蠢蠢欲动,一场旷世大战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