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现实就是这样
尚家别的亲戚们打电话找来了昨天帮忙的人,一位与尚龙年纪差不多的人问:“龙哥,挖坑不埋会不会对咱们不好?”
“用土埋上就行。”
林染说道。“我好像听说,坟地里挖出一个坟,不埋人的话会有别人顶替埋进里面。”
林染仔细地想了想:“似乎没有这个说道,咱们把水泥棺材拿出来,然后赶紧用土埋上,尚凤女士肯定不能埋在祖坟了。”
当初林老二那时候挖错了坟,后来又埋上了,然后林老三隔了半年就死了,现在林老三也挪坟了,别的林家人也没有什么影响,再说了,命数啥的我师爷都算完了,他们就是这样的死法,也跟挖坟没啥关系。尚家的人想了想,也只能这么办了,要是强行将尚凤埋祖坟里,他们尚家也别想有好日子过了。后来的人拎着铁锹,将原来的坑填平,还在上面踩了好几脚,埋得相当瓷实。尚龙问了镇上的老人,来到了镇上的集体墓地,这片区域风水极佳。挖机又过来了,很快就挖了一个坑,这回顺利地将尚凤埋入坟里,盖上了棺材盖,然后让旁边的人帮着把坟埋上,再把纸活一烧,彻底的利索了!林染庆幸还好自己跟来了,要是古正南的话肯定不知道该怎么办,到时自己还得跑一趟。不管咋说,事情解决了,大家该干啥干啥,尚龙请帮忙的人吃饭,尚无敌去结算尾款,饭店一共开了六桌席,这钱也一并结了。在回去的路上,尚无敌心有余悸地说道:“林哥,你胆子是真大,换成别人不得吓出个好歹啊!”
“大白天的,有啥可怕的。”
林染也就是照着遇到的事情多了,但凡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肯定也吓得够呛:“人这一辈子也遇不到一回,你别往心里去。”
“知道。”
尚天赐和陈英坐在后排,两人始终没说话,骨灰盒就算再次,盖子也不能裂璺啊?林染也不跟他们解释太多,只要时间一长,自然就淡化了。回到了公司,林染也没啥可交代的,开车前往s市参加老大哥的葬礼。昨晚十一点钟,老大哥走了,同行们给林染发消息了。下午辞灵前林染到位了,葬礼是在老大哥公司办的。当初老大嫂想回农村办,可一寻思婆家的亲戚太事了,便打算在市里办一场,思来想去,还是在老大哥辛苦了半辈子的公司,也正式跟老员工们告个别。公司虽然卖给了林染,但无论谁提了这个要求也都会答应,万事讲究一个圆满。林石见林染到了,小声地问道:“小叔儿,咱们不用收费吧?”
“他们自己准备的,咱们不收任何费用,而且这里是老大哥的心血,虽然卖给了咱们,咱们也不能收一分钱。”
林染叮嘱道。“行,我记住了。”
同行们都过来了,朝着林染招了招手,他们都没花钱呢,等林染过来商量着花多少。通常像这种情况吧,老大嫂指定是不能在本市呆着了,他们花的钱也等于白花,但这么多年的交情摆着,不过来肯定是不对。林染跟他们商量了一下,分别花两千块钱,属实是不少了。老大哥的亲戚们都到位了,他们最多的花五百块。这就比较现实了,假如死的是大嫂,他们可能会花五千,因为他们都是男方家的亲戚,如今老大哥走了,他们花五百就纯粹是给死去老大哥一个面子,否则根本不会走这一趟。倘若老大哥死前将财产分给了亲戚,那又是一个样子。老大嫂娘家的亲戚也来了,一个个也没多花钱,他们心里也憋着一股火,都惦记着老大嫂手里的钱,他们都渴望不劳而获的遗产。只可惜,没有他们一分。老大嫂也想好了,以后也不会再找老伴了,没什么实际的意义,人家有儿有女,自己谁也没有,而且谋财害命的那么多,自己手里又有这么多的钱,搞不好死了都没人知道。这年头,单身多香啊,手里有钱想咋花咋花,到老了实在走不动了,找个可心的养老院一呆,舒舒服服的一走,人生简直完美!老大嫂的想法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只可惜实现起来不太容易。亲戚们花多花少,老大嫂也不在乎,只要能热热闹闹地送老伴入土为安就行。“嫂子,大哥得埋进祖坟吧?”
“不必了,我买好了墓地,将来我们两口子就在那里长眠,而且你们家是后搬来的,也没有什么祖坟,没啥必要往一块凑合。”
老大嫂说道。……老大哥家的亲戚们集体沉默了。林染佩服得直挑大拇指:“我爸就没埋进祖坟,他们跟我提过,我说啥也不同意,埋到自己喜欢的地方,上个坟心里也畅快,要不然还得给讨厌的人烧点纸。”
“你挺狠啊!”
同行们没想到林染性子这么倔。“人活一世,凭啥迁就旁不相干的人。”
林染一向是活得坦荡,除了家人朋友,其余的对他而言都没有什么重要性。“没毛病!”
辞灵仪式开始了,他们几位同行一起敬酒点烟,然后磕头行礼。晚上吃饭,林染他们坐在同一桌,刚要喝一口酒,便听旁边老大哥家的亲戚们嘟囔……“咱们大哥把钱都留给嫂子了,也不想着家里的侄子还没钱娶媳妇呢。”
“谁说不是呢,都说叶落归根,结果呢……”林染眉头一皱,心道:你们的儿子娶不上媳妇,可不怪老大哥不疼侄子,完全是当父母的没能耐,再说了这年头哪怕有钱也不见得能娶到媳妇,现在哪个女孩子不得看人品和家庭情况,谁也不傻呼呼的盲目就嫁人了。“大染,咱们晚上洗澡去!”
“去呗,我今天也不回家,明天给老大哥出车。”
林染早就跟宋柯说完了,要不然今天不能喝酒。“那咱们说定了。”
“没问题。”
林染哪能扫了大家的兴致,本身一年到头也难得聚一次。同行们都会过去,包括新开的那两家年轻小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