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 第241章 吴应熊入关是送死,大清朝还有天助?

第241章 吴应熊入关是送死,大清朝还有天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清的商州协副将黄正色在接到兵部发来的命令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砍树堵路和用土石封闭武关关门的活儿效率还是很高的,不愧是曾经在福建著名的晋江潘湖仁颖书院里面读过书,把姓都从“万”读成“黄”的智勇双全之将。

    那个把持晋江潘湖仁颖书院的潘湖黄家那可是福建名门,这位黄副将的母亲就是黄家旁支疏宗,他还有个远房表哥就是现任的兵部侍郎黄锡衮这个跟表哥姓的操作,比起认野爹改姓是不是显得充满智慧?

    因为表哥是兵部侍郎,又深得康熙小皇帝的信任,所以之前在兴化府当游击的黄正色才能在率部游击到西安后,仍然叙了一個迎驾之功,还从游击提拔到了副将,发到商州来守武关了。

    他本来以为武关这个地方看似紧要,号称三秦要塞,但实际上还是挺安全的毕竟武关前面还有一整个南阳府顶着!

    而且根据《隆中对》上的规定,吴三桂应该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打下宛,也就是南阳之后应该向洛阳进军啊!

    只要洛阳被吴三桂的“上将”控制,康熙皇帝必然会放弃关中撤回北京。他不可能在洛阳失陷,山西和直隶都处于吴三桂兵锋之下的时候还在关中呆着。而康熙一撤,那武关这边的守军,也就有了忠臣自由如意算盘打得挺好!

    可惜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再好,也架不住对方压根不在乎什么《隆中对》,只是不管不顾的蒙着头莽过来了!

    这一把莽过来的可不是万儿八千的吴军,而是大好几万人!大晚上的,武关外面的官道上和官道两边全是吴军官兵点起来的取暖的篝火,星星点点的好像一条星河从天而落了。

    更麻烦的是,黄正色之前探知吴军大至时,命人砍了堆在关下大路上封路的树木,现在非但没能阻挡吴军先锋前进的步伐,反而成了吴军燧发枪兵掩护射击的掩体!

    这些堆积起来的树干用来阻挡骑兵和重甲步兵还有炮队、辎重队的效果不错,但是却挡不住轻装的燧发枪兵。

    不仅抵挡不住,而且这些堆在一起的树干还被吴军燧发枪兵利用,今儿白天的时候,黄正色和他的手下就眼睁睁看着那些拎着没有火绳的燧发枪的吴军,灵活的翻过一堆堆挡道的树木,不断向武关靠近。黄正色为了阻挡他们前进,还派出了三百配备了鸟枪和朴刀的重甲步兵,用吊篮放到武关关下(武关城门已经堵死),想去和那些吴军鸟枪兵肉搏。

    结果却被依托树干掩体射击的吴军燧发枪兵打得死伤惨重!

    那些吴军鸟枪兵的火力非常密集,子弹就跟雨点一样打过来,在空中编织成了一张“密不透人”的大网。黄正色派出的三百重步兵硬着头皮冲了几波,丢下了一地的尸体,好不容易有一些甲士冲到了那些火枪兵跟前,结果那些火枪兵非但不逃跑,还套出一种两尺长的利刃套在了火枪的枪管上和黄正色的重甲兵打起了肉搏而且肉搏的结果还是吴军的火枪兵取胜!

    这简直惊掉了所有观战的清军将士的下巴!

    披着重甲,举着长柄朴刀的绿营精锐居然在肉搏战中被拿着根装了把利刃的燧发枪的火枪兵给打败了而且败得毫无悬念,也让所有观战的清军心服口服。

    之所以毫无悬念,一是因为吴军火枪兵人多!二是因为有一部分火枪兵不讲武德,用装填了弹药的火枪假装和清军打肉搏在两边还差着三五步才能进行格斗的时候,直接就给对面的清兵来一枪!

    这种肉搏怎么打?

    拿自己的命赌敌人的枪膛里没有子弹?

    谁有这种胆量?

    就算有胆量赌命,也是一枪了账!

    所以在这一波反击被打退后,黄正色就再没发起过反击——就算他下令,下面人也不敢去执行啊!

    因此一千二三百清军,就这样站在武关城墙上眼睁睁看着吴军不慌不忙清理道路,安营扎寨,架好火炮,然后才埋锅造饭,全军休息。

    而且他们也大致上看清了吴军的数量,这是好几万大军!比武关上的守军多了几十倍如果西安那边不赶紧派援兵过来,等到明儿一大早,养足精神的吴军开始攻城时,他们这一千二三百人连给人家塞牙缝都不够了。

    而就在黄正色等人守在关墙上焦急等待援兵的时候,兵部坑死人不偿命的命令就来了!

    “什么?只要封闭关门、伐木堵路,敌人会自退”

    看完兵部发下来的兵牌,黄正色已经不知道该怎么骂人了。

    吴三桂派了好几万人过来!

    这不是佯攻!这是主力!是主力啊!

    “协台,不行啊!守不住的,还是”

    “协台,兵部的人这样瞎指挥,看来大清要”

    “协台,不如咱们”

    “协台,您也是福建人呢!不如也学学杨总兵和蔡总兵?”

    这帮绿营兵的忠诚度的确是很对得住大清朝发给他们的那点军饷。

    面对来势汹汹的吴家大军,大家伙这就准备一起当贰臣了。

    而且还给黄正色找了两个榜样反正之前已经出了杨来嘉、蔡禄这两个福建二五仔,现在不妨再多一个!

    不过黄正色却冷哼了一声,打断了底下这群不忠不孝,就想着投降的官兵,还沉着声道:“尔等将黄某当成什么人了?黄某是读过圣贤书的,岂可同杨来嘉、蔡禄之流一般!

    来人,去本官府中取文房四宝送到关楼之中!”

    “协台,您要给皇上上遗折吗?”马上就有人用敬佩地语气发问。

    “遗个屁折!”黄正色瞪了那人一眼,“本官要修一封降表!”

    修降表?

    这下所有人都服气了,这个文武双全的贰臣就是讲究!

    黄正色接着又叹息一声,说:“在修降表之前,本官还要给皇上上个折子得叫皇上知道武关守不住了,吴家的大军数万人马上就要杀进关中了。让他赶紧跑吧,可别学崇祯皇帝!”

    他又叹了一声:“好歹君臣一场,总要有个交代,也算进最后一次人臣之道吧!”

    还别说,这个黄正色还是有点忠心的,至少比杨来嘉、蔡禄这种铁了心要当二五仔的强,在当二五仔之前还知道提醒旧主子赶紧跑!

    是二五仔中的忠义之士啊!元宝小说

    而这个忠义二五仔写文章还是挺快的,在文房四宝拿来后,马上就在武关的关城上写好了给康熙的奏折。在奏折当中,他还很委屈地向康熙解释了自己不得已要当贰臣的原因打又打不过,逃也逃不掉——他自己可以逃,但下面的绿营兵家眷都在武关后面的龙驹寨和商洛镇,他们不肯逃的。

    至于死好像也是白死!

    所以还是投降算了!

    不过身为清臣,他还是要在投降之前,把吴军的情况都如实告知康熙皇帝的,并且还要最后一次给出正确的建议——皇上还是快跑吧!

    写完了“最后的奏折”,他又请那位给他传令的兵部塘马辛苦一下,把这折子再带回西安去。

    随后黄正色又写好了一封降表,再派了个能言会道的手下,带着降表,从关城上下去,然后打着白旗去找吴军的大官投降了。

    黄正色的这番操作,很快就把还沉浸在新春佳节的欢乐气氛中的康熙皇帝和他的大臣给整蒙了,其中最蒙的当然就是黄正色的表哥黄锡衮了——这表弟都跟他姓了,他当然得负责了!

    黄正色的商州副将就是他给运动来的,本想着在这个乱世中也抓一点武装,万一康熙守不住关中,他也不必殉国,还可以当三臣嘛——他是个神童,崇祯十三年就中进士了,当时才十九岁,到了南明时还授了个广西巡抚,当时才二十五二十六的样子。不过他没有抗清到底,而是开溜回家乡当了个“逃臣”,在家乡躲了两年,到顺治五年的时候又去考了清朝的翰林院庶吉士,正式当了贰臣。

    既然都当过贰臣,那当三臣也就没什么了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吴军居然没头没脑的从武关打来了,而且还是几万大军完孤军深入,完全就是一个“莽”!

    结果“莽”得他布下的后招抢在他之前当了贰臣,这下他的三臣还怎么当?

    而更让黄锡衮无语的是,这黄正色在当贰臣之前还给康熙上了道折子,把他要投降的原因还有武关当面的情况,都说得明明白白,还建议康熙赶紧逃。

    这算什么意思?讲义气?在投降之前还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遇上这样的表弟,黄锡衮也没办法了,只好让人把自己捆了,跑到康熙的天子行在请罪。

    而这一天正好是大年夜,康熙也给自己放了大假,正在宫里和新收的葡萄牙包衣佐领出身的答应练习撂跤和擒拿术,练得正来劲的时候,小桂子就慌慌张张来报告说今儿在兵部当值的兵部侍郎黄锡衮“自缚请见”。

    刚刚制服了一个西夷大码美人的康熙愣了愣,回头看了眼小桂子:“什么?什么叫自缚请见?”

    “就是,就是拿绳把自己捆了后来行在请见”

    正在练功的康熙都愣住了,“什么意思?他疯了吗?他难道是想进谏吗?绳谏?”

    没听说过啊,就听说过“死谏”,没听过还有“绳谏”的。

    “不,不是,”小桂子摇摇头,“皇上,他不是来‘绳谏’的,而是来请罪的。”

    “请罪?他犯了什么罪?”

    “犯了举荐失察之罪!”

    “举荐失察?他举荐了谁?”

    “他举荐了武关守将黄正色那个黄正色是他的表弟。今儿早上黄正色的折子送到了兵部那里,说他马上要率部献关投降吴应熊!”

    西安行在,南书房。

    当闻召赶来的大臣们走进书房的时候,就看见黄锡衮还在那儿垂头丧气地跪着,而康熙则烦躁地在案几边走来走去,案几上还铺着一张地图。

    康熙一边走还一边嘀咕:“这什么人呢?朕用的都是些什么人”

    索额图刚刚已经从小桂子那里得知了武关发生的事情,现在又看康熙一副快要崩溃的模样,赶紧跪下叩了个头,大声建议道:“皇上,事急矣,请皇上先走,奴才留在西安坚守,和姓吴的周旋到底!”

    康熙一下站住,回头望了眼索额图,忽然大笑了起来:“哈哈哈索额图,你和朕开什么玩笑?朕为什么要走?”

    玩笑?

    这是玩笑?

    跟着索额图后面进来的大学士金巴泰赶忙问跪着请罪的黄锡衮:“宗麟,到底怎么回事?”

    “金中堂,”黄锡衮道,“吴应熊的几万大军昨儿开到了武关关下,我那个表弟黄正色不敌吴军,举关投降。他在投降之前还给皇上上了道折子,说明了武关关前的情况和他投降的原因”

    “这”金巴泰一时也蒙了,投降之前还要上疏解释原因吗?这难道就是传说中“以礼来降”中的“降礼”吗?

    康熙这时接过话题,笑着道:“诸位,你们不要慌,吴应熊犯了孤军深入之的兵家大忌竟然率领所部精兵数万,在拿下南阳后直奔西安而来,他这是自寻死路!朕正愁不知道该如何歼灭吴军大队以打开局面,他就自己送上门来,真是天助大清!”

    这话说得底下的大臣们更加蒙圈了,这怎么就是吴应熊犯了兵家大忌呢?

    你这武关都丢了,吴家几万大军长驱直入来打西安,这怎么就是孤军深入?他这是孤军深入,那当年李自成打进关中是不是孤军深入?李渊打进关中是不是孤军深入?多铎从潼关打进关中是不是孤军深入?安禄山的大军杀进关中是不是孤军深入?

    历史上孤军深入关中的敌人挺多的

    “皇上,”兵部尚书塞色黑道,“您是万乘之尊,可千万不能在西安前敌弄险,您还是先退回京师,然后再调集天兵围剿吴逆所部。”

    康熙连连摇头:“不必,不必不就是数万吴军吗?行在还是寒冬腊月,吴逆在汉中、陇西的兵根本动不了。而且襄阳还受到李自成的威胁,阿密达他们随时可以反攻南阳,截断吴逆应熊的退路。所朕在关中和吴逆决战是胜券在握,十拿九稳的。朕为什么要撤?朕要撤了,岂不是向天下表明朕怕了吴应熊?况且朕一走,关中人心必然浮动,到时候还能不能守住就不好说了。

    所以,朕不走!朕不学唐明皇,朕也不学杨广,朕要坚守西安,就在西安城下破贼,然后再调集各路大军围攻,一举全歼吴逆的数万兵马。只要吴逆的这几万人送在关中,那么朕削平各路反贼,重建大清盛世的时候就指日可待了。”

    这如意算盘打得真是嘎嘎的,不过好像也有点道理吴应熊这一把莽进关中,的确有点孤军深入。如果他打不下西安,顿兵坚城之下,磨了锐气,康熙再调集大军来个反杀,多半能把吴应熊的主力都留在西安附近。

    而吴应熊的这几万人可是吴三桂麾下“四大主力”之一!要全部折损了,吴三桂的元气一定大伤,从此走上下坡路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康熙要是自己先溜了他溜回北京后还有没有资格继续当皇上?福全好像干得不错,大家伙会拥护一个临阵脱逃的皇上,还是拥护一个看着很会打仗的皇上?到时候,康熙可就真的要咔嚓一下“稀掉了”了!

    所以康熙的确不能学唐明皇和杨广他得学崇祯!

    就在西安赌一把,来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想到这里,底下的大臣们也不再劝康熙跑路了,而是异口同声地说:“皇上圣明,奴才(臣)等愿随皇上坚守西安,以破逆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