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制盐
但等那些人出去后,朱标的脸色顿时冷了下来,他招来锦衣卫。
“许三,派人盯着他们,特别是知县和县令,看看他们都见过什么人,说过什么!”
“遵命!”
朱标平复了下心情,这才转过身来。
“陆先生,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制盐了。”
“当然。”陆渊微微一笑。
陆渊记得自己刚穿越那阵也曾经想过靠制盐来赚第一桶金。
但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论什么朝代,盐和铁都是朝廷专营,没有一点背景沾染这个,那就是嫌死的不够快的!
“你们先演示一边如何制盐。”陆渊说道。
那些盐户依言而行。
便见一些汉子挑着海水到高处的盐池。盐场并非一块平地,而是依坡而建,从上到下如同梯田般分布着一块块盐田,而这些盐户便是采用多级蒸发池分步制卤。
形成浓卤后,则放入锅中熬煮,以此得到粗盐。
这样的浓卤熬煮,一口锅一日能出六百斤盐,而这丁溪盐场有十口锅,一日能出盐六千斤。
但这只是好的情况,若是碰到雨天,那就难以形成浓卤,光靠熬煮费时费力。
出盐就少了。
但朝廷在雨季也是减少配额,只是这次碰到了那管事一下贪了一千石,这下空额顿时补不上了。
“殿下,可用晒盐法制盐。”陆渊说道。
“虽然现在也靠晒盐,制作卤水,但若是放弃煮盐,而靠晒盐法,便可以省去诸多劳力,又节约了柴火。”
“另外,这些盐田也可改制。”
“在上下田之间开池门,用以向下流水。底池下筑坨台,以备储盐。”
“滩池周围挖二面或三面大沟,以备纳潮储水。向海一面的沟堤,开一水门,设闸以备启闭。其外再开一“潮沟”,直通于海,用以引潮入沟,备盐沟纳潮用。”
“如此可大大节省人力。”
“而在北方一些干旱少雨之地,更可以大力推行晒盐法制盐,可大大节省人力。”
朱标听得连连点头:“此法甚好!”
“之前我需要的东西买好了吗?”陆渊问道。
“已经都到了。”旁边的锦衣卫道。
几人来到主厅,内里已经堆放了一些东西。
正是陆渊之前吩咐采买的粗盐提纯所需之物。
陆渊又令人拿来一袋粗盐。
一打开来,粗糙的盐粒涌到桌面来。
这些都是两淮盐场出产的盐。
在明朝,淮盐质量上乘,洁白晶莹,又被称为“吴盐”。
吴盐特点是颜色洁白,味道较淡。因此古人在吃橙子、杨梅这些偏酸的水果时,喜欢蘸着吴盐吃,借助盐的咸味中和果酸。
这种蘸吴盐吃水果的方法,就成了古人饮食的一种时尚。
但在陆渊看来这些盐却是浑浊不堪,带有苦味,难以入口。
他在别院中用的盐都是经过他提纯过的精盐,远胜过这些粗盐。
粗盐中常见的杂质有沉淀、氯化镁、氯化钙、硫酸盐等。正是因此,粗盐带有苦味,涩味,而且吃多了还对身体有害处。
陆渊先取淡水加入粗盐,盐经过搅拌在水中缓缓溶解,同时淡水也开始变得有些浑浊起来。
这就是饱和盐水。
陆渊需要对其进行沉淀和过滤,然后再加入草木灰的过滤液,这可以除去多余的钙离子。
再经过沉淀再过滤,此时杯中的液体已经变得澄澈。
“陆先生,这便好了吗?这就是精盐!”朱标瞪大眼睛。
“不,这只是第一步。”陆渊摇头。
陆渊继续加入熟石灰液和纯碱液。
这些纯碱是碱水湖处所得。
否则陆渊就必须用草木灰获得碱液了。
而经过进一步的提纯,此时的盐水已经十分纯净了,这已经是现代工业的制盐之法了。
“现在,可以将这些盐水烧熬成盐了,记得将锅清洗一下。”陆渊说道。
那些盐户看着清澈的水啧啧称奇,他们刚才就看到陆渊不断在其中加入各种东西,又一次次沉淀,在他们看来简直像是法术一般将水变得清澈。
现在听到吩咐,立即依言而行。
此时熬制盐所用的是又薄又宽的大锅,有些类似平底锅,这样的锅能更快受热快速熬制出盐粒。
当即又盐户将大锅用水清洗了两遍,又倒入陆渊提纯过了盐水,加柴火熬制。
很快随着热气蒸腾,锅里的水分越来越少,锅底下出现一层洁白如雪的结晶。
盐户用勺子一铲,一片盐化为精细的盐粒。
这盐洁白如雪,又极为精细。
那些盐户都看呆了。
“果然是好盐!”朱标上前,也不顾烫手,捻起一点盐。
那盐十分细,堪比细沙,又洁白如雪。
朱标将其放入口中。
“这盐十分精纯,没有一点苦涩之味,更胜过长芦贡盐。”
自古盐以质论,广不如浙,浙不如淮,淮不如长芦。
长芦贡盐那都是专供皇宫所用,但也比不少这细盐!
陆渊将制作方法和需要的材料都记录成册,朱标会安排专门的人员教授给盐户,这就不用陆渊操心了。
弄完这一切,陆渊伸了个懒腰。
中途朱标听锦衣卫说了几句,便出去了。
陆渊想大概是那管事的招了,不过这种事情陆渊也不想管。
这些贪官污吏杀之不绝,即便到了现代也无法解决。
陆渊干脆找了个兵丁,让他带着自己出了盐场,去海边走走。
初春的海风颇为凛冽,让陆渊有些寒冷。
围着盐城,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盐城,随处可见劳作的盐户。
沿着海边有一处土堤外面堆砌着石头,上面栽种着柳树,植草皮。
陆渊知道这便是范公堤。
范公堤本名捍海堤,北宋天圣二年,范仲淹主持修建了从楚州盐城经泰州海陵、如皋至通州海门的捍海堰,俗称范公堤。
它是一条重要的地貌界线,标志着当时苏中、苏北海岸的所在。后世屡圮屡筑,并续有增展。
范公堤被誉为我国海塘建设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有“束内水不致伤盐,隔外潮不致伤稼”的功能。
两淮盐场的兴旺,还离不开这项重要的水利工程。
陆渊又看到远处一些官员正组织百姓修筑烟墩,也就是烽火墩。
如果遇到兵变匪警,倭寇来袭,便即在墩上点火报警。
还有一些是潮墩,涨潮时,供赶海人爬上潮墩避难。
陆渊行走在范公堤上,看着海面烟波浩渺,逐渐走到了一处码头。
几艘渔船正在靠岸搬卸鱼获。
看着一筐筐鲜活的鱼虾,陆渊也是提起了兴趣。
在现代海鲜价格高,但在古代,多数海鲜却是显有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