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百里挑一的女孩
胡淑萍走后,范亚杰拿了一箱汽水去了李志伟家。
女儿的幸福,是当妈的头等大事。
她想趁热打铁。
到了李家,李岳孙桂华二人正在家看电视。
以前这个时间,李岳已经去公司值班了。
但萧众来后,儿子就不让他值班了,怕他累犯病。
孙桂华说:“亚杰来了!”
范亚杰说:“桂华,单位分的汽水,我给你们拿来一箱!”
孙桂华接过汽水,客气道:
“留着你和苗苗喝吧!”
范亚杰说:“我们家还有。苗苗说志伟爱喝汽水,是她让我给你们送过来的!”
孙桂华把汽水放到窗户跟下面,然后说:
“亚杰,炕上热乎,来,坐炕上!”
范亚杰坐下,“你们这屋里就够热的,比我们家温度高多了。”
孙桂华说:“多烧点儿!”
范亚杰说:“我就说多烧点儿,苗苗心疼煤!”
“苗苗知道过家,是个好姑娘!”说着话的时候,孙桂华想到他们家前几年的日子。
那几年,每到冬天,他们家买不起煤,都是她去捡煤核,捡树枝,搂树叶。
她曾向农村亲戚要过苞米瓤子,可是李禄那亲戚,除了来讨债,根本就不搭理他们。
想到过去这些事,她很心酸。
现在,儿子出息了,能赚大钱了,最好的煤能可劲烧,她再也不用去捡煤核了。
可是,她经历了艰难,还是很节俭的。
许苗苗勤俭能干,他们家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儿媳妇。
李志伟很少跟家里说云影家的事。
因此,李岳孙桂华还都住知道云长辉倪丹犯了错误,被开除公职了。
这夫妻二人,对李志伟云影的事,都不抱多大希望。
他们是普通人家,也要找个门当户对的普通人家媳妇。
这样,婆媳关系也好相处,有共同语言。
相反,云影这种干部家的媳妇,能不能干什么活倒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儿媳妇,让她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婆媳关系很难相处。
孙桂华心里理想的儿媳妇,一个是唐莉,再一个就是许苗苗了。
但是,李志伟认了唐婶干妈,让唐莉做儿媳妇,她总觉得有点儿别扭,还是许苗苗做儿媳妇最好。
听范亚杰说许苗苗送给李志伟喝的,她就说:
“还是苗苗关心她志伟哥呀!”
范亚杰说:“苗苗总担心她志伟哥跟车的安全,天冷,担心她志伟哥冻着,还亲手给志伟做了鞋垫,这不,围脖手套都织完了,等看到志伟,就送给他。”
孙桂华很感动,“看看苗苗,比我这个当妈的都关心志伟,想得多周到!”
“女孩子喜欢一个人,那可不得了,处处关心呀!”范亚杰开始夸她的女儿,“我家苗苗长得百里挑一,贤惠,能干,手都冻裂了,也坚持去摆摊,她要三年成为万元户呢!”
要是依着孙桂华,这门亲事她早就定下来了。
可是,儿子不表态,她也不好强行做主。
“亚杰,苗苗真是好样的,现在的小姑娘,有几个出去摆摊的!”
范亚杰说:“就是的,市场上,摆摊的女孩几乎没有。唐莉和苗苗年龄相仿,她也在做买卖,可是,人家是开饭店的,是正经生意,让人羡慕。摆摊的都被叫做小贩子,都不如要饭的,让人瞧不起。我家苗苗不在意这些,只要挣钱就行,我上班,帮不上忙,她就一个人起早贪黑上货卖货,这样的女孩真的没有!”
孙桂华说:“苗苗是很有能耐!”
李岳说:“小范,有这样的好女儿,是你的福气!”
孙桂华说:“现在的小姑娘,有几个稳重的,走在街上,和男的打打闹闹,勾肩搭背,没几个干正经事的,哪个小伙子娶了苗苗,一辈子幸福死了!”
范亚杰看李家老两口对女儿的评价都很好,她觉得很有希望。
“桂华,你又问过志伟没有?”
孙桂华说:“还是上次问的呢,他不是说先干事业吗。这阶段,志伟太忙,也不着家,回来一趟饭也不吃,说几句话匆忙就走,我也没空问啊!”
范亚杰说:“你们两个啥意见啊?”
孙桂华说:“我们两个一直都是没意见,就看志伟了。”
李岳说:“小范,婚姻大事,不是着急的事。志伟的买卖正在起步,听说有人和他竞争,现在他也不挣钱,整不好还要赔钱。我的意思,等志伟生意稳定了再说吧。”
孙桂华说:“苗苗和志伟年龄都不大,等等也行,先别着急!”
既然孙桂华李岳都这么说了,范亚杰也不好再说什么。
双方闲唠了一会儿嗑,她就告辞了。
……
母亲一出门,许苗苗就盼着母亲回来。
终于,母亲回来了,还没迈过门槛,她就迫不及待地问:
“妈,怎么样啊?”
范亚杰边进门边说:
“老两口同意——”
许苗苗不等母亲说完,就急切问道:
“志伟哥呢?”
范亚杰说:“他不在家。”
“唉——”
许苗苗一声长叹,失望地坐在炕上,闷头不语。
范亚杰安慰女儿,“苗苗,你岁数还小,不要着急。李志伟现在很忙,听你李叔李婶说,他现在遇到了竞争对手,都是降价销货,两家都不挣钱,就想顶黄对家,剩自己一家了,再把价格涨起来!如果李志伟竞争失败,就会赔很多钱!”
徐苗苗说:“能赔多少钱呀?”
范亚杰说:“你李叔李婶没说具体数字,我觉得,怎么也得赔几千块钱吧!”
徐苗苗说:“妈,志伟哥要赔,几千块钱根本不算什么!”
范亚杰皱起眉,“你说什么,几千块钱不算什么?”
“妈,现在对志伟哥来说,赔几千块钱,根本就不算赔钱。”徐苗苗说。
范亚杰很难理解,“我一年的工资都没有一千块钱,怎么就不算钱呢!”
“妈,你都知道志伟哥生意做得有多大!”徐苗苗问。
范亚杰只知道李志伟在做生意,却不知道做多大生意,“有多大呀?”
“他现在是去黑龙江农场拉黄豆,往咱们这里的北盛榨油厂送,以前一趟是一百吨左右,现在一趟三四百吨!”
范亚杰对吨位这个数字不敏感,随口说道:
“三四百,也没多少啊。”
许苗苗看着母亲,“妈,没文化真可怕,三四百吨,不是三四百斤!要十几台大挂车,都装得满满的,我不说吨了,说个数字吧,能把你吓住!”
范亚杰不以为然,“别看你妈没有文化,但我也是见过世面的,数字还能吓住我吗!”
“妈,我形象一点儿给你说吧,”徐苗苗说,“咱们就说一趟三百吨,一节火车皮能装六十吨,三百吨要装五节火车皮。按斤数算,就是六十万斤!”
“啊?!”范亚杰还真被吓到了。
她是下乡知识青年,所在的生产队三百多口人,有四十多垧地,累死累活,一年打下的粮食也不到二十万斤。
这六十万斤,是他们生产队三年的产量!
而且,还只是李志伟拉一趟的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