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晚咯!
朱棣想都没想,便直接果断拒绝。
这件事情绝对不可能!
要是他连公主都保护不了,那还拿什么保护天下?
虽然朱棣这样说,但朝廷上下却不怎么认为。
“陛下,如今战局紧张,咱们应该以大局为重,如果公主和亲不仅能得到两国和平,还能顺势让他们发兵,帮我们一起对蒙古,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多一个朋友不如多一个敌人,还请陛下三思而行!”
“陛下,和亲的事情百利而无一害,古往今来,君王帝国,公主也不都是要和亲远嫁,这本身就是他们的宿命。”
这些人你一句,我一句可谓是热火朝天。
朱棣脸色微变,就连朱瞻基都有些看不下去。
他交叠着双手,从容说道:“何清未必需要公主什么郡主亦或是王公大臣之女,都有这个资本。”
“既然你们这么积极,要不就拿你们的女儿去和亲算了?”
真不是他们的女儿,所以这些人一点都不心疼呗。
如此无耻行为,简直令人发指!
一句话直接将众人对哑口无言,一时与色到不知所措。
有人咕哝着:“人家点名他信的是咸宁公主,咱们就是有那个想法,也没那个资格。”
你应该还漏了句,“就算有这个资格也绝不愿意,对吧?”
何清必然要远嫁,而且象征的是两国战火交锋,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可言。
也不是人人都像松赞干部和文成公主那样,那么其中的态度可想而知,一旦公主在朝鲜受委屈,那又该如何诉说?
朱棣心中微微感慨,想不到他居然能懂自己。
那可是他最宝贝的女儿啊,对方点名道姓,哪里是为了和亲,分明就是想要个人质和牵制他们的底牌。
无论从亲情还是国家利益角度,对于他们大名都是极为不利,同时是一种侮辱!
如果答应,整个大明朝在和亲这件事情上,都没有底气再拒绝其他。
面对朱瞻基权利阻止,众人略有不满。
“陛下,这件事情已经不是我们能选择的了,想要对蒙古朝鲜又虎视眈眈,如果不能稳住他们,对我们大大不利。”
“是啊,之前皇太孙殿下可还对远在新娘之外的国家也言辞不当,若是他们趁此机会而对付我们,加之朝鲜,就等同于三个国家敌对,我们又当如何应付?”
一下这些人,这些人虽然此系列,但说的话却有一定道理,要怪就怪祸不单行,这一切都赶到一块去了。
朱棣气急败坏,但又没有反驳他们的理由。
如果能用一个公主不换回两国之间的和平,往大局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可他不仅是一国之君,也是一个父亲,又怎么能够做到那般残忍,把自己的女儿送入水深火海?
深吸一口气,朱棣说不过他们,但又找不到拒绝的理由,最终这场朝会不欢而散,双方都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
“混账,这和让朕的女儿嫁个流氓地痞有什么区别?朕真想让他们的女儿也体验一下朕的感受!”
朱棣一拳砸在桌子上,脸色愈发难看。
才短短半天功夫啊,这些人居然联名上书,要求咸宁公主和亲,这分明就是在威逼。
他们想要用群体的力量让朱棣就范!
“陛下息怒,喝点茶。”我太监递过去一杯菊花茶。
砰!
朱棣胳膊一甩,茶水直接洒落在地,杯子碎裂开来。
太监惶恐的跪在地上,“奴婢该死,还请陛下降罪!”
“行了,滚出去。”
说老太监跑得很快。
人走了,大殿之内也倾尽了朱棣的心,却久久难以平息,就好像胸口堵了一块巨石,难受到令人难以呼吸。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通报,“陛下,咸宁公主求见。”
听到这里,朱棣略感意外。
等咸宁公主进来之后,朱棣连忙安抚说:“想必你也听到了那些流言蜚语,不过你放心,朕绝对不会妥协的!”
“你是朕的女儿,心头肉,掌中宝,又怎能远嫁朝鲜受苦?”
朱棣信誓旦旦,谁知咸宁公主却忽然跪在地上,紧紧磕着脑袋:“父皇,还请您允许咸宁与朝鲜和亲。”
此言一出,朱棣脸色微变,直接从椅子上弹射起来:“你在胡说什么?”
“你自古以来和亲的公主,能有几个事事如意!“
没有感情基础,又是远嫁,又是双方和平的枢纽。
就算公主在他国受了委屈也无处申冤,因为她象征的就是和平。
自己从小呵护到大身份尊贵的宝贝女儿,难道养到最后就是去别人那受委屈?
就说现在的朝鲜王,他后宫有多少女人?
和亲的公主注定成不了皇后,一辈子受人排挤。
朱棣就是帝王,他又怎么会不知这种局面?
既然知道,那就更没有让女儿去设想的必要!
所以这件事情,以一个父亲的立场来看,怎么说都是极为侮辱的存在。
看到朱棣为自己据理力争的模样,县令感动得饱含热泪,却依旧没有改变态度。
“父皇,女儿知道您是为了我好。可您是一国之君,而我又是大明公主,本就该以大局为己任。”
“如今三面临敌,只有何清让朝鲜松口,才能解决两国的矛盾,同时请求他们的兵力相助,压缩其他虎视眈眈的帝国。”
“牺牲一个人,就可以保全整个大局,这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最划算的!”
他这么一说,朱棣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
咸宁说的对,她又怎会不知其中的利害关系。
可如果连小家都保护不了,他又有什么资格去保护大家?
这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点!
“父,皇别再犹豫了,自古以来公主和亲换取和平,这已经成为常理,咸宁也愿意为了大局而牺牲!”
咸宁将头埋在地上,尽管心中有万般的抗拒,可她也明白,这是无法改变的命运,坚定的态度甚至已经变成恳求。
他不想让朱棣在朝臣面前为难,也不想看到大明四面受敌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