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他业务能力不熟,让我来!
“所以,你应该不会是想让我……”
在那一刹那,朱瞻基好像突然醒悟了,什么不可置信的看着朱高炽。
“好儿子,这也是为了提前培养你,你看你爹身体不好,真的坐上那个位置恐怕也撑不了多久。”
“你看万一事出突然,你又对这些事物不熟悉,是不是会显得手忙脚乱?”
“也有义务得锻炼你的能力,所以这些就由你来处理吧。”
“啊?”
朱瞻基一脸茫然,没见过这么光明正大甩活干的。
就算要找个借口,那您好歹也找个合理的吧,简直是太离谱了!
虽然有一定都懒的成分,但朱高炽说的也是他的心里话。
儿子这么出息,他都觉得日后自己做上皇帝,都得被逼着提前下岗。
不过无所谓,总归是自己的儿子。
“好儿子,好好努力,有什么不懂的,回头直接问爹。”
“那您要干什么去?”
这话问得多少让人有些难为情,朱瞻基微微扭动圆润的身子,一本正经道:“这些日子你爹我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现在当然是好好放松一下。”
朱高炽潇洒的离开,只留下朱瞻基一人茫然。
如果不是亲爹,他绝对有理由怀疑对方是刻意刁难,想要弄死他,毕竟自己在工部待上一个多月才出来,哪里像闲得慌的人?
也罢,就当朱高炽说的有道理吧,或者当自己尽尽孝心。
这些日子朱高炽的疲倦,他是看在眼里的,也不怪他刚才那般惬意。
浓重的黑眼圈已然能说明,还天天有多煎熬。
让这些东西带回小院,趁着外面天气好,朱瞻基就在院子里批阅。
解婉儿送来茶点,看着朱瞻基已经上手开始批阅奏折,不禁有些好奇:“这活不应该是太子爷来干吗?”
就算是朱瞻基对他在为看重,也不可能逾越了规矩,朱瞻基要做皇帝,那也得是他爹先平安的坐到那个位置上。
凡事都要有个过程,这有些事情啊,也得一步一个脚印。
直接越过朱高炽,显然有些不合情理。
关键是,解婉儿心疼他啊,天天忙里忙外,没一刻消停的,就连自己这些日子都与他相接触甚少。
“我爹说着要锻炼锻炼我呢,不过也好,让我多一些表现的机会。”
虽然觉得朱高炽是在为偷懒找借口,但朱瞻基心里清楚,他那身体一旦上位都撑不到一年。
关于这一点,朱高炽的预言还是很准的,所以这种学习有必要。
朱瞻基认真翻阅,这些问题处理起来倒也得经验少。
倒是有一个折子内容却十分醒目,江淮一带受海外之敌骚扰,附近渔村皆被扫荡一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地方官员,束手无策,紧密派兵支援……
朱瞻基若有所思,最终还是批过。
相比与朱高炽的细致,不敢马虎,朱瞻基显得更为洒脱。
因为大多数事情,都是一些芝麻大小的事情,并不需要过多揣测。
朱高炽就是太过于精益求精,所以把自己给累着了,不会投机取巧。
也难怪那老二老三,变着花样想折腾他,就是想要欺负老实人。
好在现在他们安分了。
让人将这些折子送到朱棣身边,还以为是朱高炽批阅的,他向来信任,也不会多加审视。
直到第二天上早朝,左都御史陈瑛脸上满是不快。
“陛下,为何不愿同意向江淮一带受外地骚扰的村民发放抚恤金?”
朱棣微微一愣瞬间有些心虚,折子都不是自己批的,他咋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件事情倒也好办,朱棣看了一眼,朱高炽直接甩锅:“太子,你说。”
朱高炽更加尴尬,又默默地将目光转向朱瞻基。
三人一台戏,旁边的人看得一头雾水。
朱瞻基倒是想起来,也从容有序地回应道:“若是派兵前去镇压那些猖狂盗贼盗,这个算是情理之中,可是老百姓都被屠村杀光,你们所要求的抚恤金是给谁的呢?”
朱棣船头斜了一眼陈英。
这老狐狸有点难说,一边帮着朱棣,一边又在暗地里搞他的人。
陈英镇定自若,堂而皇之道:“那自然是给他们的亲戚之类!”
“还有就是,殿下怎么会知道那些事情?折子不应该是由陛下过目的吗?”
其实朱棣也很好奇,自己不是交给朱高炽代为处理了?
朱棣也不含糊:“身为皇太孙皇爷爷,为了锻炼我,而让我帮衬着处理政务,有什么问题吗?”
“我爹和我,我们都在为皇爷爷分担政务,难道是有何不合理法之处?”
太子本就是储君,处理政务在情理之中,那皇太孙不也是?
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让皇太孙参与政务之声,但人家也没有否定啊!
未来一国之君摸摸折子,咋的了?难道还摸不得?
朱瞻基巧舌如簧,根本让人无从辩解,反倒是朱棣意味深长的看着朱高炽。
好你个臭小子,朕把活推给你,结果你却推给自己的儿子。
这种做事风格,还真是觉得有模有样的。
朱棣也认同的点点头:“确实如此,人的人有何不满?”
“微臣不敢,只是觉得皇太孙年轻气盛,有些事情处理的不通透。”
“就比如说关于抚恤金之事,就算举家而王他们还有亲人,总归是要给老百姓一点心理慰藉,让他们看到朝廷对其生命的重视。”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对陛下尊敬,对朝廷信赖!”
这话说的看似有道理,实则毫无逻辑可言。
朱瞻基也不与他客气,你要是这么喜欢强词夺理,跟谁不会似的?
“您这么说,万一哪天您出事了。那些财产不得成功,而是要分给您的旁系?”
此言一出,周遭之人忍俊不禁。
主要是因为,陈英这些话说的实在无厘头。
什么抚恤金嘴里说得好听,就他那点小心思谁不知道似的。
就算真的抚恤金拨下来了,那能到老百姓亲人的手中吗?
朱棣同样心知肚明,若是这些人心如明镜,之前查贪污之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