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不要彩礼
儿子要娶人家的闺女,说几句好话刘桂英还是会的。
一番话下来,让苏父对她是刮目相看。
苏父之前去过程家
那次去是为了接苏薇回家,没怎么和刘桂英接触,只依稀记得她是个老实木讷的乡下老太太。
经过这一番交谈,才惊觉自己这个亲家十分能说会道。
“那倒是。”
苏母脸上的笑意得体,可就是因为太得体,反倒给人一种冷笑的感觉。
这一点上,高苗苗的想法与刘桂英不谋而合。
总觉得苏母“笑里藏刀。”
两人没有接话,都在等着苏母的下文。
如果猜得没错,接下来的肯定不是什么好话。
果然。
“你们乡下大概也没有谁家能娶个城里的姑娘做媳妇吧?程家在村里也算是独一份了。刘大姐,还是你命好啊,生了个好儿子,还给你娶了个城里媳妇,知道给你长脸。不像我,生个女儿,像是前世的冤孽,今生的仇人,不气死我,就绝不罢休似的!”
苏母阴阳怪气道,说着,目光时不时朝苏薇身上瞥去。
人家话里话外都在夸你的儿子,骂自己的闺女,明明是在指桑骂槐,却又让人说不出个不字。
刘桂英尴尬地坐在那里,脸上硬生生挤出一个标准性微笑。
城里的那些知识分子果然难缠。
要是在榕树村有哪个碎嘴的在她面前这么阴阳怪气的,她早就明火执仗地骂开了。
可对方是苏薇的娘,程放的岳母。
刘桂英只好默默忍着,不但要忍着,还需得面露微笑地忍着。
“妈,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打量别人都是傻子吗?
苏薇端着一盘切好的苹果从厨房走过来,闻言,不满地瞪着苏母。
程放则端着茶盘,不自在地站在她的身后。
苏母面色一僵,嘴硬道:“我又没说错什么,实话实说罢了。”
只是声音倒是小了很多。
苏父之前也一直劝她。
做父母的哪里能犟得过孩子的,既然女儿一心要嫁就让她嫁了,程放这个小伙子还是很不错的。
人没有高低之分。
是人自己的虚荣心作怪,总想在同类身上寻找自己的优越感,才将人分成三六九等。
苏母是接受了女儿即将嫁给一个乡下小子的事实。
可心里总是憋着一股气,见到刘桂英和高苗苗之后,这股气终于是憋不下去了。
见苏母还是这副油盐不进的样子,苏微心里难受又委屈。
自己和程放这次回来,已经很努力地在讨好她了。
可她见了程放,仍时不时地说些刺人的话。
对此程放都是一笑而过,她生气时还劝她不要和妈妈生气。
“自己精心培育的菜苗,让猪给拱了,换谁心里都会不舒服。”
她阴阳自己和程放也就算了,当着程放母亲和大嫂的面还这么说,真的是一点儿面子都不愿意留给自己。
“行,你不待见我是吧?那我们走,不在这里碍你的眼。”
苏薇将手里的水果盘重重往茶几上一撴。
扭头见边上的程放还端着茶,又伸手去抢他手里的茶托。
程放眼疾手快地朝边上让了一步,惊呼道:“小薇,小心,杯子里是开水。”
苏薇任性,他不能跟在后面拱火。
“小薇。”
苏父面色严肃,“你妈刚才说话是有点过分,我代她和你道个歉。”
“老苏……”
本来双手抱在胸前靠坐在沙发上的苏母一下子坐直了身体,不满地看着身边的人。
“卿茹,你已经答应孩子们的事了,何苦还要说这些伤人伤己的话!弄得大家都不愉快!”
苏父的话像是点中了苏母的死穴。
她一直支棱着的肩膀渐渐塌了下去。
像是一只炸毛的母鸡,收敛了全身的羽毛,显示出一种灰败的落寞。
让人莫名觉得心酸。
将心比心,一个母亲想要女儿幸福的心情并没有错,只是有时用力过猛了。
“亲家,让你见笑了。我们两口子只小薇这么一个孩子,难免就更上心一些,小薇妈妈说话也是有口无心的……”
苏父看向刘桂英的目光满含歉意。
“没有,没有。我知道的,都是为人父母,都是为了儿女。”
刘桂英通情达理道。
苏父对此很满意。
人家不过就是农村人罢了,其他地方真的不比城里的那些人差,很多城里人其实还不如刘桂英呢?
只是自己的老伴就是看不破,以后时间长了,她自己就能看开了吧。
“其实伯母是舍不得女儿嫁出去。”
屋里气氛沉重。
高苗苗适时开口,试图调节氛围。
“我也有两个女儿,想想她们终有一天会嫁到人家去,就算她现在还小,心里也不好受。”
苏母没有说话,脸色却有些松动。
高苗苗的话确实说到了她的心坎儿上。
“不过伯父伯母,你们放心,小薇嫁过来,我们绝对不会让她受一点委屈。
你们应该也从小薇嘴里听说过,我们两个相处地就跟亲姐妹似的,我是她的大嫂,更是她的姐姐,就是她在榕树村的娘家人,我可以跟你们二老保证,我会将她照顾得很好。
再说,你们和程放也接触过好回了,你们都是阅人无数的老教授,看人的眼光应该错不了,程放的为人你们心里肯定有数,不然也不能同意小薇嫁给他,是不是?”
苏父点了点头。
苏母虽然没说话,脸色却好看了很多。
高苗苗继续说道:“为人父母者,则为之计深远。程放的为人,我们的为人,你们大可放心将苏薇交给我们。
其实,你们二老想法也有些偏颇了……”
苏父疑惑地追问,“此话怎讲?”
高苗苗微微一笑。
“为什么你们一定要觉得是将小薇嫁出去了呢?都说女婿是半子,其实你们可以想着自己是多了个儿子,你们空闲下来的时候,也可以到我们那边小住一段时间。
我们那边山明水秀,景色怡人,空气清新,这几年经济也发展得很好,你们可以领略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享受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