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你要谋杀亲夫啊
倾城刚走,就安宁公主就听到宫人一声长长的吆喝。
“皇上驾到!”
安宁公主赌气的坐着没动。
皇上也不恼了,径直走到安宁公主的身边坐下。
自顾自的开了口:“安宁,你可想通了?”
安宁公主不吭声。
“朕知道你心有不甘,不想嫁去南国,可是身为皇家人,这是你的使命,你不得不听从。”
安宁公主还是一声不吭,只默默的掉眼泪。
“那个云墨很不错!”
一听到这个名字,安宁公主猛的抬起头,道“父皇,别伤害他!”
“你终于肯说话了。”
安宁公主一下子跪在地上,抓住皇上的衣袍,哭道:“父皇,求求您了,不要伤害云墨,不关他的事!”
“安宁,他的生死不是父皇说了算,而是由来你决定的。父皇此次来,就是想听听你的选择。”
安宁颓然的坐在地上,眼泪不停的流出来,半晌才哭着开口:“父皇,我答应你,我都答应你。只要你肯放过云墨,我答应您嫁到南国!”
皇帝拉起跪在地上的安宁,拍拍她的手笑道:“好孩子,父皇不会亏待你的,你放心,他很好,等你出嫁的那一天,就是他重获自由的时候。”
安宁公主不再言语,只在心里默默的道了句。
“云墨,对不起。用我的幸福,换取你的平安自由,是能我为你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第二日,华国上下大大小小都知道了安宁公主被赐婚给南国皇子,十日后完婚。
公主出嫁,举国同庆,皇上大赦天下,百姓也都道这是件大喜事。
……
倾城心里很是烦闷,如今,安宁公主嫁去南国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云墨也不知道被关在何处。
“小姐,四殿下来了。”
倾城回头一看,乔书羽已经走了进来。
“殿下,你来了啊。”
倾城微微行了一礼。
“习秋,给殿下奉茶。”
倾城招呼乔书羽坐下,幽幽的说道。
“殿下,安宁公主不能嫁给南国皇子,她那么喜欢师父,嫁到南国不会幸福的。”
“我也不想安宁不快乐。”
“殿下,咱们得想个办法救救安宁公主。”
乔书羽皱了皱眉头,“倾城,咱们都已经订婚了,能不能不要一口一个殿下的叫了,显得多生疏啊。”
倾城一愣,“不叫殿下,那我该叫什么?”
“叫我名字就好,以后便唤我书羽吧!”
倾城小脸微红,也不再推脱,轻声唤了一声:“书羽。”
乔书羽听着女子软软糯糯的声音,很是欢喜。
“书羽,安宁公主的事,你可有什么好的法子吗?”
乔书羽故意轻咳了一声,打开折扇笑道:“方法自然是有的,只是我最近怎么腰酸背痛的,要是能有人给我捶捶背就好了。”
倾城明白了他的意思,心里觉得好笑,这人怎么像个小孩子一样幼稚。
便也很配合了起身帮他捏捏肩,一边捏一边还问:“怎么样?殿下,这个力道可还舒服。”
乔书羽闭眼享受着,摇着折扇满意的说:“舒服舒服,哎,你怎么又叫我殿下了,叫名字就好。”
倾城噗嗤一笑,“好好好,书羽,这样可还满意?”
“嗯,不错不错。倾儿好手法。”
倾城看他一脸享受的样子,狠狠一巴掌拍在他的肩膀上,打的他哎呦一声。
“倾儿,你这是要谋杀亲夫啊?”
“哼,你少贫嘴,什么话赶紧说。”
乔书羽这才不开玩笑了,正色道:“倾儿,走,我先带你去见一个人。”
倾城很是疑惑:“去哪儿,你要带我去见谁?”
乔书羽露出一个神秘的的笑容,“别着急,去了你就知道了!”
倾城也就不在多言,穿了件披风就跟着他出门了。
马车行驶了很久,一直了一个小园门口才停了下来,乔书羽下去后扶倾城也下了马车。
倾城这才发现,原来是乔书羽的别院,上次倾城遇险,乔书羽就是带她来这儿休息了一晚。
倾城疑惑的看着乔书羽,“你带我来这儿做什么?”
乔书羽还是笑笑。
“咱们先进去再说。”
两个人进了院子,到了正厅,乔书羽又吩咐下人沏了茶,端来水果点心,才对手下的人说道。
“去把人带上来。”
“是,殿下。”
不一会儿,丫鬟就带上来一个蒙着面的女子。
只见女子上前,轻轻行了个礼。
倾城还是很疑惑,不知道乔书羽这是闹到哪一出。
便疑惑的开了口。
“这位是?”
只见那女子轻轻摘下面纱,倾城不由的惊叹一声,指着女子的脸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这……”
乔书羽哈哈大笑,得意的说道。
“怎么了?是不是很相似?”
倾城连忙点点头,“是有八分相似呢。书羽,你是从哪里找来的这女子?”
乔书羽这才不卖关子了,认真的讲起了故事。
“她叫秀娥,是我在四处云游的时候救下来的。”
“那个时候,我正要去找地方吃饭,不料听到一个女子的呼唤声,我过去一看,正是这位秀娥姑娘。”
“那时候,秀娥姑娘的父亲刚刚去世,而她被自己的继母卖给了青楼,那些人见她死活不从,便想要羞辱她。”
“我看到她这张酷似安宁公主的脸,心下不忍,便出手把她救了下来。”
“后来,她便一直跟着我,我想给她点钱,让她去自谋生路,她死活不肯,所以便一直留在了这里。”
故事讲完了,倾城也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
思索了一下便道:“你是想让秀娥姑娘代替公主嫁给南国皇子?”
乔书羽点点头。
“可是这样做,秀娥姑娘可愿意?”
秀娥姑娘扑腾一声跪下道:“秀娥的这条命是四殿下给的,要是没有四殿下,我早就被玷污了,如今还能代替公主嫁给南国皇子,是秀娥的福气,秀娥愿意嫁去南国。能为殿下分忧,秀娥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