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水泥和侍寝
当一叠叠精致的点心被锦珠从食盒里拿出来后, 大人们还好,几个小的已经开始不住地咽口水了。
“来,到姨这里吃点心。”吴雅笑着招呼着那几个小的。
旁人不敢动, 但是刚才拿过吴雅蜜饯的柱子却大着胆子去拿了。
吴雅笑着端起一碟子点心递了过去:“好孩子,拿去和你的哥哥姐姐们分了吧!”
“谢谢夫人!”柱子一脸高兴地捧着碟子去了。
看到吴雅这个做派,刘家人心里更加放松了,慢慢地也都打开了话匣子。不复刚才那般拘谨了。
而从刘老汉的口中,吴雅也打听到了这家的基本情况。
刘老汉今年五十有一了,有三子一女, 女儿早已经出嫁,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已经成家了。大儿子成婚后生了两子两女,二儿子也生了两个儿子, 砸到吴雅的那个就是这二儿子的小儿子,今年才六岁。至于最小的儿子也已经十七了,正在说亲。
刘老汉这一大一家子,是时下非常常见的中国古代大家庭居住模式了。
康熙和他们闲聊着,就聊到了附近的百望山。
刘老汉叹气道:“自从万岁爷在这万望山上建了个什么药监司,这百望山就不许外人进去了, 本来以前还能在这山上打些猎物补贴家用的, 现在也不成了。”
听刘老汉这么说, 康熙心中微微有些不高兴,但是面上却不显, 笑道:“这么说来,皇上这药监司还是建错了?”
“这可不敢胡说!”刘老汉唬得脸色都变了,连忙摆手。
“皇上建这个药监司自然是极好的, 要不是药监司研发的那个救生丹, 我家老婆子今年就挺不过去了。村子里好几个得了风寒的老人更是因为皇上的这救生丹活了性命。咱们老百姓感激皇上还来不及呢!”
听刘老汉这么说, 康熙心里顿时舒服起来了,面上也显出一分得意之色来。但是看着正一脸不善看着他的吴雅,康熙心中不禁“咯噔”一下,连忙收敛起笑容来。
康熙正色道:“虽说这药监司是皇上建的,但是这救生丹可不是皇上研制的,老人家就算感激也要先感激这研制了救生丹的人吧!”
吴雅的脸色顿时好了些。
刘老汉摇了摇头,一脸的不可置否:“就算这救生丹不是皇上研制的,但是若不是皇上,咱们老百姓怎么可能买到这么便宜的救生丹?皇上顾念我们老百姓生活困苦,才把这救生丹的价格定的这么低廉,真是皇恩浩荡啊。”
说着刘老汉向天拱了拱手,一脸的感激。
吴雅本来稍微好一点的脸色又如同便秘一般难看了起来。
什么叫做康熙顾念百姓?如果不是她谏言,康熙那个王八蛋早就把这青霉素当做战略物资囤起来了,只会在军队和少部分人有权有势的人家流通,根本就不会流向普通老百姓。他们就算感谢也要感谢她好不好?
吴雅狠狠地瞪了康熙一眼,然后咬着牙笑道:“是呀,真是皇恩浩荡,不过老人家你刚才不是说皇上把山围起来了,不能打些野物补贴家用了吗?岂不是耽误你们生计了?”
刘老汉笑了起来:“这位夫人这话就说偏了,咱们农民过活哪能只靠那些猎物,自然还是要靠这地里的庄稼才是正道。地里的收成好了,这日子才能过的好。
这山封就封吧,唯一可惜的就是打柴要走远了,没以前那么方便了,能打的柴也少了。不过这卖的柴价也比往年高了几文钱,也是好事。”说着刘老汉就又往康熙吴雅坐的炕膛中添了几块柴。
听说柴价高了,康熙听了不由得皱了皱眉:这些问题的确是他当初没有考虑到的。
京城的冬天本就非常寒冷漫长,京城百姓需要柴火取暖,就算一担柴高个几文,但一个冬天下来,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而且康熙可以预想到,随着大批的军队入住百望山这里,被封的山只会越来越多,京城的柴价只会更高……
就是康熙思考之际,就听到吴雅不解道:“既然没有柴火,你们为什么不烧煤?”
刘老汉笑了:“夫人怕是不当家吧,虽然这煤不算贵,但是和木柴相比还是要贵一些的。且烧起来气味难闻,常人是不愿意烧煤的。”
吴雅愣了一下,笑道:“也是。”
吴雅说的无意,却点醒了康熙。
康熙依稀记起来,上辈子的那个国家有段年代好像流行过一种叫做蜂窝煤的东西。许多的的家庭都用这东西生火做饭。
也许可以把这玩意弄出来,那京城百姓用柴的问题就能解决了。
康熙在那边暗暗想道。
吴雅这边对康熙的想法毫无察觉,依然饶有兴致地问着刘老汉大清普通百姓的一些生活。
不过让吴雅惊讶的是,刘老汉一家并不是普通的农民,而是没有土地的佃农。不仅刘老汉一家是,整个刘家村的村民都没有自己的土地。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他们的田地都为了避税投献到那个士绅名下了?那也不能整个村子的人都去投献啊!也不怕被上面发现吗?”吴雅凑到康熙耳边小声问道。
康熙:“……不是,这里的田地都是属于内务府下的皇庄,他们本来就没有田地。”
“哦~~”吴雅拖长了语调看着康熙,一脸的鄙视。
她还以为是这些人是为了少交几两租子就把自己的田投献了呢?感情是他们一开始就被剥夺了土地啊!
难怪这么大一家子就只有三间房子,收的粮食多一半都用来交租子,哪来的银子盖房子?
呸!大地主!
“你这是什么眼神?”康熙被吴雅的眼神看得有些气闷,辩解道。
“像这样的佃户都是以前逃难到京城的难民,朕,皇上给他们一条生路已经是天恩了,难不成让皇上把皇庄送给他们不成?”康熙一脸的没好气。
“对对,是天恩。”吴雅敷衍地点点头,表情显然不是这么一回事。
康熙:“……”这个女人!
又聊了一会,吴雅终于心满意足地离开了。走之前,吴雅把带来的点心蜜饯全都给了刘老汉一家的孩子,又给每个孩子一颗银锞子算是过年的压岁钱。
在刘老汉一家千恩万谢中,康熙扶着吴雅登上马车,踏上了回京城的路。
带着八卦后的满足心情回去的吴雅并没有直接回紫禁城,而是又去了城中逛了起来。
看着吴雅兴致勃勃地在小摊子上捡着那些小玩意,康熙无奈道:“你买这些做什么?又不干净做工又糙的。”
“呵呵,感情回家之后,小十三和小十五不是找你闹不是?”吴雅正在看一个竹编的小兔子,听康熙这么说,立刻朝他翻了个白眼。
“这次偷溜出来没带他们,这两个小家伙肯定气炸了,不买点小玩意哄他们,我这几天都消停不了了。”一想到家里那两个混世魔王,吴雅就头疼。
明明她的真真这么乖,这两个小的就这么能折腾?肯定是继续了他们那渣爹的恶劣基因!
“再说了,你说这东西又脏又糙,宫、家里还没有呢!别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康熙:“……”
他还需要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康熙几乎都要气笑了。
刚想说什么,康熙就见吴雅正眯着眼睛看着他,一副“他敢说什么她就怼死他”的表情,瞬间沉默了。
康熙:“……算了,你想买就买吧,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好男不跟女斗,他跟一个小女子计较什么?
见康熙“妥协”了,吴雅满意地收回了目光。
这才是嘛,女人在买东西,男人只要闭嘴就好了。而且她既不要他拎东西也不要他付账,哪来那么多话?
在挑选了一对玩具之后,吴雅心满意足地回宫了。
等两人回到乾清宫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康熙:“行了,今天你也累了一天了,回去后就早些歇着吧!从明天开始,算是小年了,你也该好好准备一下了。”
“有什么可准备的?臣妾又不协理六宫,只管着自己的永和宫罢了,这些年每年过年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难不成皇上还担心臣妾不会过年吗?”吴雅有些不明所以。
她很早的时候就是了一宫主位,每年过年该准备什么、有什么流程是一清二楚,康熙有必要提醒吗?
康熙摇了摇头道:“不是,再过几天就是孝庄文皇后的三周年忌了。”
吴雅:“……???”
吴雅用极为诡异的眼神看着康熙:“皇上,你不是不知道臣妾和孝庄文皇后的关系吧!难不成皇上还想着臣妾专门去祭奠?”
她随大流去烧些祭品已经是极限了,还指望她专门去祭奠?做梦!
“不是。”康熙摇了摇头笑道,然后牵起吴雅的手。
“朕是想说,孝庄文皇后的三周年忌日一过,朕之前承诺的三年守孝之期也满了。有些事情也该提上日程了。”说着康熙暗示性地摩挲了两下吴雅的手心,眼中的笑意愈深。
吴雅刚开始还不明白什么事情该提上日程了,但是很快就明白康熙话中的意思了,一张脸顿时涨得通红。
用力地才从康熙手中把手抽了出来,吴雅狠狠地瞪了康熙一眼。
“呸!不要脸!”
骂完之后,吴雅就提起裙摆就“噔噔噔”地气冲冲地跑出了乾清宫,留下了惊愕的梁九功等人。
康熙:“……”
“哈哈哈……”
在愣了三秒之后,乾清宫中传来康熙放肆的大笑声,让已经冲出去的吴雅恨得直咬牙。
这个王八蛋!
自从从百望山回来之后,整个宫中就好像一下子忙了起来。
先是孝庄文皇后的三周年忌日,康熙帝谒陵,行孝庄文皇后三年致祭礼。孝庄文皇后的忌日过后,就是过年了。
皇宫的过年自然是热闹的,但是也是最繁琐的,仪式感往往大于幸福感。反正一通流程下来,吴雅唯一的感觉就是累。
平时她一般都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逍遥自在的很,但是一过年,她反而要应付这个妃那个嫔,就连宫外的那些福晋命妇也都会过来拜年,她还不能不见。
反正直到正月十五,吴雅都忙的很。这一忙,吴雅也就忘记那天康熙在乾清宫和她说的话,直到正月十六这天康熙来到她的宫中。
在用过膳之后,两人来到次间的榻上就开始闲聊起来。
康熙:“你年前和朕提的那个水泥,工部已经研发出来了。”
吴雅正在喝茶,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惊讶地抬起头来:“不过才二十来天的功夫,工部就把水泥弄出来了?我还以为起码要两三个月呢!”
康熙微微一笑:“你之前不是已经这水泥制作用料告诉朕了吗?照着去研发,自然快地很。”
“是吗?”吴雅眨了眨眼。
她当时只是把水泥的制作方法和原理告诉了康熙,但是她以为以这个时代那让人捉急的办事效率,起码还要拖两三个月,没想到这么快。
吴雅万万没想到这水泥从康熙亲征回来就开始研发了,之前已经研发的差不多了,现在不过是直接把成果拿出来罢了。
吴雅只疑惑了一会就把这事甩到一边去了,有些感兴趣地问道:“怎么样,这水泥如何?”
看着脸色隐隐透露出就嘚瑟之意的吴雅,康熙的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脸上却表现出一副惊叹的样子。
“这水泥粘度的确是大,用它调和的混凝土的粘合度和糯米石灰浆差不多,远胜于黄粘土,但是它的价格却和黄粘土差不多。
有了这水泥,以后房屋建造的成本会大大降低,河流决堤的可能也会很大程度减少,那每年就不会有那么多百姓失去他们的土地,沦为难民了。”
一开始康熙只是配合吴雅随意说几句,但是越说到后面康熙的情绪越激动。
对于一个帝王来说,能让百姓安居乐业是他们毕生所求。
“雅、压根没想到,你随口提的一个东西居然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差点把“雅雅”两个字说出口的康熙后背惊得一声冷汗,幸好及时改口。
吴雅也没有发现康熙这一小小的失误,此时的吴雅正琢磨着让康熙修一条去百望山的水泥路,不然去那里太受罪了。
吴雅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康熙自然没有反对的意见。
两人又在一起商量了一些关于水泥应用和药监司的事,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
看着桌上的时辰钟的时针已经到了9点,吴雅忍不住咳了两声,提醒道:“皇上,已经到亥时了,你该回去了。”
康熙深深地看了吴雅一眼,意味深长笑了一声:“朕以为你二十多天已经做好准备了呢!”
吴雅:“……”
吴雅脸色瞬间变得通红,“唰”地一下站了起来,朝康熙狠狠地瞪了一眼,然后拉着康熙的胳膊就往外推,最后扔下一句——“没有!”,就“嘭”地一声关上了房门。
康熙:“……”
锦珠:“……”
梁九功:“……”
永和宫众人:“……”
看着紧闭的房门,康熙叹了一声:“虽然都说强扭的瓜不甜,但是就现在这情况看来,这瓜要是再不扭过来可就要越长越歪了,有时候强硬一点效果可能会比较好。”
康熙转过头看向梁九功锦珠等人,面无表情道:“呆会朕进去后,里面不管发生什么动静你们都不要进来,知道吗?”
梁九功自然是无不答应的。
皇上为了德贵妃娘娘都忍了三年多了,这个时候再去打扰皇上的雅兴不是找死吗?
倒是锦珠,看到康熙这么严肃的样子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生怕皇上做出什么对自家娘娘不利的事。
“皇上,我们娘娘……”
只是锦珠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康熙打断了。
只见康熙淡淡地说道:“锦珠,朕知道你对你家娘娘忠心,但是我们夫妻俩的事,你就不要管了。”
说着康熙手下一用力,房门的门栓应声而断。康熙走了进去,然后关上了房门。
而此时的锦珠已经被康熙刚才说那句话给彻底震惊了,压根就忘了阻止康熙的举动。
皇上刚才说他和娘娘是……夫妻?!
就在锦珠震惊不已的时候,就,听到寝殿传来乒乒乓乓的声音和娘娘的一阵阵惊呼声。
“你进来干嘛?出去,给我出去!”
“谁让你扯我衣裳干嘛!放手,你这个臭流氓!”
“王八蛋,别过来,再过来我揍你!”
“你……唔……”
随着里面吴雅的叫声越来越低,某种喘息声越来越大了,锦珠等人脸上露出了意会的笑容。
“行了,出去吧!这里怕是用不到咱们了。”锦珠抿嘴笑道,然后悄无声息地把人都带了出去,只留下康熙和吴雅两人在屋子里“打架”。
其实说打架也没错。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大臣们震惊地发现昨天还好端端的皇上,今天脸上青了一大块,那样子就像是被人打了一样。
但是这个想法一出现在脑海中,就瞬间被否决了。
谁吃了这熊心豹子胆,敢打皇上?不要命了?而且看皇上那满目春风的样子,也压根不像是被人打的?难不成是自己摔的?
众大臣心里嘀咕,但是想到这可能涉及到皇上的颜面,却也不敢多问,只装作没看见。
看着大臣这般识趣,康熙在心里满意地点点头。
不问最好,也省得他找理由解释了。
只是在摸到脸上那淤青时,康熙顿时疼得龇牙咧嘴起来。
真不愧是他的雅雅,下手还是和以前一样狠。不过嘛……
想到昨晚发生的事,康熙嘴角勾勒出一抹极深的笑容。
也是值得的!
相较于康熙的心满意足,吴雅这边可以说是乌云密布、乌云罩顶了。整个都处于笼罩在一股强烈的低气压之中。
尤其不明所以的胤禛,特意向她询问康熙脸上的淤青是怎么来的后,吴雅那浑身散发的煞气几乎都快凝成实质了,脸色更是黑的吓人。
额娘这个样子,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她此刻的心情极为不好,胤禛哪里还敢再问?
两个小家伙看到额娘这个样子更是能跑多远就跑多远了,压根就不敢往前凑,只盼着额娘的心情能赶快好起来。
只是他们的愿望注定落空了。
从那天之后,康熙脸上的淤青越来越大,吴雅的脾气也越来越暴躁。直到半个月之后,这种“艰苦斗争”的情况才有所缓解,但是吴雅看康熙越发地不顺眼起来,脾气也越发大了。
不过康熙不仅不以为意,反而更加高兴了,每天都笑容满面的。
那些天,每个人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康熙的心情是多好。大臣们虽然不明所以,但是皇上心情好,他们也能少受些责骂,自然盼着皇上的心情能继续好下去。
康熙三十年的大清,发生不小的变化。
首先是药监分司,正月过后,康熙陆续在全国十八省的首府设置了药监分司,模式参照京城,并建立了严格的监管制度。
至此,青霉素算是初步遍及全国,大清百姓的病死率大大地降低了。不过这十八个药监分司,对于这偌大的大清来说,可以说是九牛一毛。康熙也知道这远远不够,但是受制于青霉素的产量和人手,暂时也只能这样了。
第二就是水泥,当工部宣布研发出水泥这种黏合剂后,在朝堂掀起了极大的的讨论。任谁都能看出这水泥的巨大作用。
但是让大臣们惊讶的事,康熙并没有把这水泥方子藏私,而是直接公之于众。
不过大部分百姓们在知道有水泥这个东西之后,倒是没什么反应,毕竟他们连盖房子的砖都买不起,就算买了水泥又有什么用?
倒是那些稍微有钱一些的人家,都琢磨着用这水泥盖几间房子来。至于那些大户人家就更不用说了,盖房子的比比皆是。
一时间,这民间的水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了出来,许多老百姓倒是找到了生计。
民间忙着盖房子,朝廷也没有闲着。这水泥被用到最多的地方,就是这全国各地的河堤了。
每年的防汛问题都是朝廷的一大难题,因为秋汛决堤而给大清带来的损失那是不计其数。在有了水泥这东西后,各地的官员如获至宝,有的不用康熙下旨就开始修建这河堤了。
至于其他例如官道、宫殿、城墙等用得到水泥的地方,工部也都没有闲着。他们工部好不容易通过水泥这一利器在朝堂上这么有存在感,还不可劲地发挥它该有的作用?
所以自水泥出现后,工部就竭力开发它的最大作用,就连有些康熙都没想到的地方,工部都想到。
第三个引起震动的,那就是天花疫苗——牛痘的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