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男配只想做栋梁之才17
经此一事,石曦不仅是老皇帝的恩人,更是太子太子妃,小皇孙的救命恩人。
但聪明人,可不会挟恩以报。
石曦还是平常心对待,并没有任何高高在上,趾高气扬。
不仅如此,反而让老皇帝等人对石曦更是满意,委以重任。
老皇帝最终还是在小皇孙们三岁的时候,禅位于太子。
别说太子震惊,就是百官,没有一个不震惊的。
这可是第一个在壮年时期就禅位的皇帝,历史上哪个皇帝不是一直做到死了为止的。
“圣上三思啊”
“父皇,请您收回成命,儿臣太年轻了”
“诶~这是朕深思熟虑之后下的决定,年轻怎么了,朕不到二十就登基了,太子现在都二十多岁了”
“父皇,儿臣……”
“父皇……”
“圣上……”
不止百官反对,最反对的还属太子的兄弟,太子一旦登基,他们可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行了行了,朕还不知道你们怎么想的嘛。太子的能力你们也有目共睹,以后好好辅佐太子就是,其他的,不必多说。朕都快四十了,想过几年松快的日子,你们是不是非得把朕累死不可。”
“臣不敢”
“儿臣不敢”
“……”
百官见老皇帝心意已决,也就不再劝说。再说下去,老皇帝又要说他们想把他累死。
由于老皇帝并未驾崩,因此太子登基很快。
龙袍做好后,选好了日子,举行了登基大典。
太子妃被立为皇后。
其子被立为太子,其女被封为珍公主,意在像珍珠一样珍贵。
不仅如此,石曦也在太子登基后,被封为丞相。
年仅二十岁的石曦就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那些大臣们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但是对于石曦的功绩,也是无法辩驳的,只能黑着脸恭喜这个小年轻骑在他们头上了。
石曦倒是依然淡定,并没有丝毫目中无人。
大臣们也满意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皇帝登基也三把火。君臣相得益彰。
而皇帝的兄弟们有贼心,分到了苦寒之地做分封之地。
已经面对现实的则留在朝中为皇帝办事。
既然用了,就不会怀疑他们。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皇帝忙的不可开交,石曦更是,朝中没有一个官员是闲着的。
这才对嘛,既然食君之禄,就得忠君之事,担君之忧。
里里外外忙了三个月,石曦都瘦了一圈。
可把赵母心疼坏了,可劲地给做好吃的。
但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只得慢慢补了。
老皇帝知道儿子刚登基,忙的事情多着呢。耐着性子等了几个月。
现在终于等不住,有小脾气了。
这不,现在正跟自己的儿子闹呢。
“我不管,你必须给小赵放假,我要出去体察民情”
“爹呀,现在忙死了,再等等好嘛,赵大人要是走了,我可就无人可用了”
“胡说,不是刚考上来一批新官员,还有那些糟老头子都可以用”
“父皇,他们哪有赵大人用的顺手啊”
“我不管我不管”
“父皇啊~”
“我不听我不听”
“就三个月,真的就只要三个月,保准给赵大人放长假”
“这还差不多,我先去城郊温泉山庄玩几天,你们快点啊”
“父皇,您不帮帮我嘛”
“帮什么帮,多大人了,还没断奶呢,还不如我的乖孙”
皇帝苦笑不得,父皇自从禅位,脾气越来越像个小孩子,还只能哄着。
但是有一点,太上皇从来不会替他下旨,哪怕某些老臣告状也不管。
这倒让皇帝松了一口气。
要是老皇帝禅位了,还啥都管,不利朝廷稳定。
太上皇显然也知道,不该他管的他一概不管,除非儿子忙不过来,请自己批几天奏折,倒也不是不行。
不过太上皇干点活,那叫一个骂骂咧咧。
怪不得人家说老小孩老小孩,可太上皇才四十不到就这样了。
是不是早更啊。然而皇帝可不敢问,怕挨揍。
你爹始终是你爹。
皇帝也怕爹的鞋底子啊。
就这样,石曦又被安排着忙了三个月。
皇帝的业务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有威严。
这半年,再没眼色的人也看出来了,这个轩朝,只能新皇做主,新皇说了算,找太上皇不仅没有任何好处,还得招来一顿臭骂。
啊,什么你是不是见不到他们父子感情好。
什么你是不是想让轩国亡国,好自己上位。
什么是不是好日子过够了,当官当腻了,那你就自己辞官,少来霍霍老头子。
等等等等的话,吓死个人了。这么大的责任,他们就是一个官员,可是担不起。
连连告罪离开,乖的跟猫似的,有什么坏心眼子也得憋着。
就连太上皇某些儿子来找,更快的被打包去了苦寒之地。
谁来了也不好使。
大家一看,太上皇对儿子都不留情,何况他们这些外八路的臣子。
怕了怕了,还是跟着新皇走。
由于太上皇的善解人意,轩朝皇位交替十分稳定,没有引起任何不好的动荡。
不仅如此,太上皇将那些妃子也打发了,有儿子的跟着儿子走,没儿子的就呆在宫里,少闹什么幺蛾子。
太上皇认为还是自己的老妻好,跟自己一条心。
哼,老不死的,要不是儿子现在当皇帝了,指不定我早就被三尺白绫给送上了路。
说来说去,还是感谢赵大人。救了我们一大家子的命。
太后想给石曦介绍好姑娘,但是后来听说石曦这辈子不能成婚,否则会英年早逝。
知道这个悲伤的事情,太后赏赐了一批金银珠宝给石曦。
不仅如此,赵母也被分为一品国夫人。
老了老了,还成了一品夫人。并且赵夫人被特许,见帝不跪,见后不跪。
官员夫人还嘲笑赵家要绝后,现在嘛,见到赵母,也得行礼了。
石曦年纪轻轻20岁,就是一品官员,并深受太上皇和新皇信任,谁也不敢在老虎头上拔须。
赵夫人每逢参加什么宴会,没有一个不对赵夫人彬彬有礼,奉为上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