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占章
腊月二十八是中国农历年十二月二十八的俗称。腊月二十八的中国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
习俗起源
在腊月二十六、腊月二十七准备了过年要吃的肉食,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面食了。在过去年代,因为生产力比较低,还没有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做好了变质发霉,只有发面不容易变质发霉。于是腊月二十八这天,大多数家庭都要做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材料,同时,这也是因为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的缘故。
打年糕
年糕是为春节制作的糕,就称为“年糕”,因为“糕”与“高”谐音,过年吃年糕含有“年年高”的美好祝愿。
过年吃年糕是中国人的风俗之一,春节的大年初一的早点人们讲究吃年糕,这是取其“年年高”之意。
蒸 馍
按照老理儿,春节期间忌蒸、炒、炸等炊事。蒸与争谐音,炒与吵谐音,炸与炸(四声)谐音,均属不吉利,所以要在年前蒸够全家吃上一个星期左右的馒头,这叫隔年吃。年菜中的蒸食除了馒头外,还有面食。
金世宗后裔完颜左贤中记载满族年菜中的蒸食有:蒸馒头、蒸花卷、蒸如意卷等等。春节时候的馒头,上面要用胭脂点上红点,以示吉庆。
虽说着发面蒸馒头的事有点麻烦,但是还有不少人仍然愿意坚守这老辈传下来的年文化,期盼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和美,顺利。
贴花花
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这一天,各闹市皆拥挤不堪,都是买年货的人,但各种东西也都涨了不少,商人趁机做一笔好生意,故有“腊月水土贵三分”之谚。
“鸡”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腊月二十七杀鸡也是有讲究的。杀好的鸡,不在当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点。因为,本身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节日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这样才算圆满。
。。。。?!!!!!!!!!!
春
其他风俗
腊月二十七,洗尘衣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桃符”。
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
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