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44章
村中修路很热闹,但凡有点眼界的都知道修路的好处,好多人在家没事也会过去帮忙。还有几个婶子伯娘自发组织做饭送饭,大家齐心协力效率很快。
梨树也该栽种了,村里人手不够,张叔勉勉强强招呼过来几个人,宁澜把阿南知达知礼暂时安排过去,又从邻村招了几个人,挖坑栽树浇水。种完梨树空地中又种下了黄豆,这样既不浪费土地还可以改善土壤,忙忙活活了好些天。
“哥哥,我来看看阿黄,”阿黄还有一个月就要生产了,笑笑拿过来很多软垫子和软布给狗宝宝铺窝。
“汪,汪,”阿黄像是知道那些东西是给它和宝宝准备似的,挨着笑笑蹭了好久。
“鬼灵精,”宁澜和笑笑聊了几句就去厨房了,他这两日没去作坊,在家里研究棉花糖。
年前白糖在京里炒了一阵儿,如今价格已降下来了,也已经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只是降过的价格还是中产阶级往上的人群才买得起。
能接触到白糖的人多了,难保不会有那头脑聪明的研究出糖的各种做法,宁澜时时刻刻都充满了危机感。
做棉花糖需得用到吉利丁,吉利丁就是常说的明胶,一般是从动物的骨头和皮毛中提取的,从骨头中提取很复杂,宁澜选择了猪皮。
猪皮清洗干净,放入姜片黄酒冷水下锅煮10分钟后,刮去内里的油脂,然后切丝剁碎加水磨成细腻的糊状。猪皮糊过滤一遍后上锅熬至浓稠,用锅铲提起来时流动缓慢,晾凉凝固成奶白色就是猪明胶了。
接下来锅中放水加白糖和麦芽糖熬煮,鸡蛋只取蛋白加盐打发至干性发泡,然后加入滚烫的糖浆拌匀,接着将温水化开的猪明胶也加进去,一直搅拌到蛋白糊不烫手就可以了。
案板上铺厚厚的熟糯米粉和糖粉,用鸡蛋压出一个个圆坑。蛋白糊倒入油纸做的裱花袋,挤到压好的圆坑中,晾凉之后就是一个个圆乎乎的棉花糖了,做好的棉花糖再撒上一层糯米糖粉防止粘连就可以了。
“哥哥,我来帮你,”笑笑洗干净手进来帮忙。
“你拿蛋黄和牛奶蒸个焦糖布丁吧,”宁澜正在打发蛋白,蛋白打发尤为费力,他两只胳膊都已经发酸了,给笑笑说焦糖布丁的做法来转移注意力。
做棉花糖只用蛋白,剩下的蛋黄正好做成焦糖布丁叫笑笑拿到铺子里卖。
焦糖布丁做法简单,只用将蛋黄、牛奶、糖搅匀过滤后上锅蒸熟,白糖加水熬煮成金褐色的液体浇上去就可以了。若要精致些,可定做一些小罐子,先将焦糖铺一层在罐子底,等凝固后倒入牛奶蛋黄液,再上锅蒸或者烤都可以。
晾棉花糖的时候笑笑拿出蒸好的布丁,“哥哥,你尝尝味道如何?”
香甜滑嫩,蒸的更水润,烤的上面有一层奶皮,“好吃,我更喜欢烤的。”
“我也喜欢烤的,不过蒸的适合牙口不好的人吃,”笑笑这样说着,该如何做心里也有了计较。
笑笑成亲后,就不愿意再白拿哥哥的东西,布丁的盈利坚持要五五分,宁澜也没拒绝。
棉花糖做出来后,宁澜去了镇上一趟,若不能解决打发蛋白的问题,棉花糖就不能大量生产。
“你这个小哥,怎么总是为难人,”上次做猫猫模具的老工匠一脸为难。
“谁让师傅你最厉害,”宁澜乐呵呵的拍马屁,“我找遍了全县,也只有你能做出来这样东西。”
宁澜要做的就是打蛋器,古人连精巧的机关玩具都做的出来,区区打蛋器就更能做了,只是平时不接触不往这方面想罢了。打蛋头的部分和这时点茶的工具较为类似,那就只需要一个会转的把手和齿轮三者连在一起就可以了。
外行么,就是看什么都很容易,宁澜死缠烂打了两回,老木匠才松了口,花了几天时间研究这劳什子打蛋器去了。
一直等了五天,老木匠才做出来。宁澜试用后欢喜的不行,又叫老木匠做了三个大的,大的放作坊里用,小的他拿回家里。
老木匠不负所望,开口要银子的时候也没叫宁澜失望,直接要了五两。
棉花糖作为宁澜的秘密武器,不能叫所有人都知道做法,他专门清出了一间屋子,叫宁守信带着几个信的过的人来做。外面又招了几个人补上他们的缺,同时把一个叫李恒的提为了组长。
“这,这是鸡蛋!”蛋白打发出来宁守信几人都有点不敢相信,揉了好几遍眼睛。
“老天爷唉,真是活的久了什么都能见到,”其中有个年长的大叔发出感慨,惹的屋子里的人笑成一团。
第一次做出的棉花糖差强人意,宁澜让宁守信几人尝过,剩下的准备给方伯他们。
“方伯不在?”下了工,阿南知达几人正围坐吃饭,唯独不见方伯。
“方、方伯,”阿南吞吞吐吐的,还是不敢隐瞒,“明日方伯休沐,他去镇上打听他的家人了。”
几人都有些忐忑,卖身为奴是没有自由的,宁澜已经很宽厚了,每月允他们休息几日,吃食上也曾不亏待。
“这些糖是给你们的,给方伯留几块儿,”宁澜并不生气,人就是要有感情有牵挂才是活生生的人。
“多谢少爷。”
刘承过来时路已经修好了,平平整整宽宽阔阔的大路,不少人还在路两边种上了花花草草,走起来心旷神怡。
宁澜是建议村里去买些果树栽种在两边,一来可以遮阳,二来以后还能给村里的娃娃添些零嘴。
说起果树,宁澜挺想在村里到官道这一路都栽上桃树的,想想桃花开的时候,十里的桃花路,多漂亮。若是能在村里山头上建一座寺庙,吸引些求神拜佛的,洞溪村村民沿路卖些香火纸钱、各类吃食,不就能摆脱掉穷日子了嘛。
任重道远呀,宁澜这样想着脚下又转了弯去村长那里了,滴水穿石,村里路两边可以先种桃树,以后一点点的栽种,总有能成的那天!
“你们村越来越好了,你功劳不少吧,”刘承一路也是感慨,洞溪村环境本来就好,现在交通又方便了,他都想在这里盖着别院时不时的住两天。
“尝尝,”宁澜把烤好的棉花糖递给他,自己也拿了一颗放进嘴里,棉花糖烤焦的外皮脆脆的,有焦糖的甜香气,里面香香软软,热腾腾的时候吃,还能感受到爆浆的口感。
“嚯,糖还能这样吃,长见识了,这叫什么糖?”刘承惊奇道。
这里棉花还没普及,宁澜随口诌了个名字,“云朵糖。”
刘承拿过一颗没烤的棉花糖,在手里掂了,轻轻的几乎没什么重量,捏一下软软弹弹的,又细细嚼了两口,“这头一批全给哥哥呗!”
“你帮我送一部分到州城,剩下的都给你。”
“成交。”谈完生意,刘承想起来一件别的事,“皇帝的老师李太傅退下来在州城开了个学堂,很多人为争个入学名额打的头破血流的,我手里刚好有张名帖,要不要让你弟弟去试试。”
“宁磊只是一个童生,怕是入不了眼吧,”宁澜虽微微心动,还是理智拒绝了。宁致文教导学生用心用力,宁澜是打算叫宁磊跟着他一直到考上秀才的。之后再去外面求学,多接触接触不同的人,了解了解民生时事和官府政策,扩宽眼界。
“有名帖就能进去面试,无谓什么功名,”刘承喝口茶,“只是要留下就很难,听说要考校很多方面。”
村里学堂也在招老师,学生进度有快有慢,一个先生明显不够用了,文伯便和村里商议再请个老师。再请一个老师,若不提高束修,几个族里都要出钱补贴,这要出钱的事商量来商量去除了宁氏族里,其他几家都不乐意。
宁建民和宁建邦商量后拍了板,请先生的钱宁氏族里出,但外族的人来上学,束修要提高。
找一个合适的老师不容易,你挑人家,人家还挑你,折腾了好些天,最后是一个邻村的落第秀才愿意过来。
秀才名叫李修远,今年三十二岁,落第几回,家中实在供不起了。原来他放不下读书人的清高,总觉的与钱财为伍可耻,现在穷困潦倒,尝尽了没钱的苦处,不忍一家妻儿老小再受苦,出来找工了。
李修远读书学习上很有心得,一个农家子弟能考上秀才自有他的过人之处。不过古代考试不仅看实力,还要看财力和运气。有钱的人自不必说,各种资源都领先,也不会有后顾之忧。还有的人有才华有远见,偏偏文风或着字迹不受当年主考的喜欢,照样是要落第。
秀才虽做不了官,但能免除傜役赋税,对农家来说,已经可以让一家老小过的相当轻松了。
“哥哥,你又偷吃糖!”
宁澜很喜欢吃烤棉花糖,一天总要吃上十几个,他经常教训宁磊糖吃多了不好,今日不防备他下学早,被抓了个正着,只好把剩下的都烤了分给宁磊和阿北吃。
“都给阿北吃吧,”宁磊也爱吃甜的,但是自制力比宁澜强,还不忘叮嘱阿北,“吃完了记得漱口。”
阿北接过,“知道啦,谢谢少爷,谢谢小少爷。”
几块糖阿北也没全吃完,剩下几块趁宁澜和宁磊不注意悄悄放在衣袖里了。
“哥,晚饭吃什么,我来打下手!”笑笑成亲后,宁磊也开始做饭了,原来他只负责洗碗。
宁澜本想做个甜笋金雀汤,可他今天吃了好多糖,甜汤就不愿意喝了,便打算做个口蘑青菜汤,“你帮我摘一把青菜洗了吧。”
“少爷,我也来帮忙!”
“成,你洗蘑菇,我去和面。”
口蘑青菜汤简单,蒜蓉爆香,口蘑炒软,加水烧开调味再撒入小青菜就可以了。素汤容易饿,宁澜便决定做个猪肉馅饼。
首先面粉分别用热水冷水和成半烫面,柔至光滑醒一会儿。这时去准备肉馅,肥瘦相间的猪肉剁碎,倒入姜碎、用葱香菜炸过的料油、黄豆酱、花椒水、鸡蛋清、酱油调味,这里去腥不加黄酒,而是加胡萝卜汁和香菜汁,最后加入洋葱碎把馅绕着一个方向打匀上劲。
醒好的面团揪成一个小剂子,擀成皮,包入肉馅封好口按成一个个圆饼状,放入热油锅中两面煎成金黄色就可以了。
猪肉馅饼一定要趁热吃,一口咬下去汤汁四溢,外皮焦脆内里鲜香,最好吃不过。
宁澜吃饭没有尊卑没讲究,可阿北死活不上桌,在厨房把他的一份肉饼和汤吃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