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这个女婿
文校对他们比较幸运,刚下拖拉机,就遇到了回村的牛车,转坐牛车,他们少走了半个小时的路。
“招娣啊,这个男人……”虽然梁招娣嫁人后就没回村,但她男人去世的消息,还是传到村里了。
这前头的男人才刚去世,后头又带了一个男人回来?
“这是我刚找的男人。”这事,梁招娣就大方地承认了。
文校对这个男人,她是越来越满意了,现在是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是她男人来着。
“兄弟,你是哪里人啊?”又找一个?
招娣嫁到城里,他们是知道的。
如果招娣守寡后就回娘家,她嫁的人,肯定是娘家这边的人介绍,如果娘家这边的人没有动静,也就只有在城里找了。
而在城里找,他们村里的人就无法插手了。
“算半个四九城的人吧,我也是乡下人出身,早年有幸进入第三轧钢厂做工而已。”文校对说道。
他明白对方要问的东西。
而提到自己在轧钢厂做工后,他成功收获了一个羡慕的眼神。
这年头,别看乡下吃菜方便,但乡下人的生活,肯定比不上城里人的。他们城里的人,哪怕是天天吃棒子面,日子过得也比乡下人好。
“这招娣,可是我们村里最漂亮的小姑娘了,大兄弟,你这是福了。”这梁招娣,运气就是好啊!
头婚的时候,嫁个城里人也就算了,二嫁还是个城里人!
这已经不是运气两个字,就能形容的了。
要知道他们乡下的姑娘,就没有一个不想嫁到城里去的,别看城里也有穷苦人家,但比起乡下的生活,那还真就不够看的。
天天吃野菜的人家多得去,而城里,他们有供应粮,从来不用为粮食的事发愁的。
“同叔,我记得你家招妹也出嫁了,不知道她嫁到哪里了?”接下来,就是梁招娣拉家常的时候了。
这提到自家女儿嘛,成功把同叔的注意力转移了。
梁招娣虽然在城里的日子过得也不怎样,但对比乡下的人来说,她这已经是到城里去享福了。
文校对虽然觉得,自家媳妇的气色不行,可是你跟这帮乡下人一比就知道了,她这气色已经算是好的了。
这年头食粮的产量不高,再加上这岗子村山多地少,这家家户户,几乎都是靠野菜充饥的。这村里,还真就没有几个人气色是好的了。
别看文校对在城里,不是什么大领导,可是回到村里的时候,就受到梁家人的热烈欢迎了。
之前梁招娣嫁的那个男人,好几年了也没有带回家过,不知道情况的人,还真就不知道,梁招娣已经二嫁了的。
进了村里后,文校对抱着两个女儿,而他们带过来的礼物,却是由梁招娣提着的。
这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抱着一个胖娃娃……回娘家?
你告诉我,左右两手都拿东西,你还怎么抱着一个胖娃娃?
果然,歌词都是夸大的。
老梁头正在地里做工,听说自家女儿回娘家了,他一时之间,真想不到回来的人是梁招娣的。
他家女儿多,这外嫁的女儿,没事的时候根本就不会回娘家的,这不年不节的,突然说女儿带女婿回来,他还回不过神呢。
仔细一听,他家招娣,带他那个城里的女婿回娘家了,这个??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前不久他那个城里的女婿才刚去世吧?
不明情况的老梁头,没跟村里的人多聊,提起锄头就往家赶了。
“老梁头,这是咱家的新婿,招娣又在城里找了一个。”老梁头刚回到家,梁母就急着介绍了。
文校对虽然说,他也是乡下人出身,可是在城里有房有工作,这已经是实打实的城里人了。女儿也真是本事,转头又找了一个城里人。
村里那帮长舌妇,这回总算是无话可说了吧。
说什么她女儿命不好,说她克夫,说她是个不下蛋的老母鸡。你看看她女婿 ,多重视她家姑娘啊。
女儿二嫁,专门过来送彩礼的,这一出,梁母这个丈母娘,不知道有多满意文校对了。
而文校对他们拿出来的东西,也算是个大礼了。
两只鸡两只鸭不提,还有几十斤的大米,红糖糕点,这些都没有少的。
至于彩礼嘛,别人家的是多少,文校对也是知道一些的。当年他们院子里的秦寡妇,就是贾家花费十块钱,从乡下娶回家的。
到了他这里,为了显示自己比人强,他出了六十六块的彩礼。
这钱呢,对于城里的姑娘来说不算多,但在乡下,真的能算是天价彩礼了。
出这彩礼,你想想,丈母娘家的人,能不满意吗?
“岳父好,我是你四女婿文校对。”文校对见到岳父,就叫人了。
在他身上,就没有城里人身上,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就算是岳父家的卫生条件,文校对也看不过去,但他的控制能力好,硬件是没表达出来。来者是客,作为客人,你怎么能嫌弃主家不好呢?
“好好好。”老梁头连连说了三个好,他未必是看中文校对这个人了,但对于他城里人的身份,他是满意的了。
文校对看起来有些瘦弱,要是抛开他城里人的身份,他身上的光彩就去了一半了。
现在因为一个城里人的身份,哪怕他身上也有梁家人不满意的地方,也都被他们自发地忽略了。
接下来,就是岳父对于女婿的欢迎了。
文校对他们还要当天赶回去,也就只能在家里吃一个午饭而已。而他们坐了四个小时的车,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要说女婿第一次上门,肯定要做一顿好的,不过家里并没有什么好东西,最终,老梁头决定,杀了一只女婿带过来的鸭。
多煮两斤米,再炒上回家的几个鸡蛋。
他们乡下的野菜什么的,有些上不了台面,这东西他们虽然天天吃,但女婿上门,野菜他们是不会端上桌的。
回娘家一趟,梁家的人满意了,梁招娣满意了,至于文校对有没有满意,这个就不重要了。